APP下载

三管齐下 打响春季攻势

2017-04-12张广渊

当代贵州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县交通攻坚

张广渊

从江要如期实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目标,瓶颈在交通、根源在教育、关键在产业,必须“三管齐下”补齐短板,才能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一句话道出了总书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作为一名贫困县的党委书记,聆听了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后,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从江地处黔桂两省(区)交界,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贵州省13个发展困难县之一。截至2016年末,全县仍有7.5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22.97%。剩下的这部分贫困人口都是工作难度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群体。

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发出了“贵州省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明确了“扶贫对象再精准、扶贫产业再精准、扶贫方式再精准、扶贫成效再精准、脱贫退出再精准”的基本攻略。因此,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需从江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坚决打破交通制约“瓶颈”

从地理位置上看,从江素有“黔南门户、桂北要津”之称,被誉为沿海入黔“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区”,但长期以来受交通“瓶颈”制约,良好的区位优势并没有转化成发展优势,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1964年从江县城通车,贵州省宣布县县通车;1975年从江县加鸠区通车,贵州省宣布区区通车;2002年从江县光辉乡通车,贵州省宣布乡乡通车,这是从江交通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目前,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许多农村公路等级低、通畅率不高。随着厦蓉高速和貴广高铁的建成通车,从江从交通的死角一下转到了交通要道,成为贵州面向“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大前门”,贵州出海的“桥头堡”。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但大大缩短了从江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也将给从江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传统村落、民族文化、高山梯田、特色产品、自然风光等从江特有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也将迎来高铁时代的跨越发展。从江积极抢抓机遇,尤其是抢抓省交通厅挂靠帮扶从江的契机,全力推进县内交通路网建设,加快畅通县内交通“毛细血管”,着力打造对外互通、对内互联、水陆铁一体化的全方位大交通体系。截至2016年底,全县公路里程增加到3385公里,乡镇通油路率达到100%,建成通村油(水泥)路1356.2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80%。水运方面,都柳江四级航电枢纽工程加快推进,从江、大融枢纽已蓄水发电。

今年,从江将全面实施行政村通村油(水泥)路建设,确保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100%。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从江区位优势明显提升,经济发展开始驶入了快车道,全县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江县还将大力实施县乡公路提等升级工程,加快建设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加快农村客运班线建设,完善城乡路网,全面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水平。水路方面,加快建设都柳江四级航电枢纽工程,尽快实现通江达海,切实增强加速发展的支撑能力。

彻底斩断教育落后“穷根”

李克强总理2015年2月到黔东南州视察时指出,“拔掉贫困的根子,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把教育办好,既是促进社会公平,也是拔掉贫困根子的‘杀手锏”。

教育落后是从江贫困的“根”,虽然“两基”攻坚时期从江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许多边远山区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教育的落后,导致人口素质不高、人才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对于从江的脱贫攻坚,要做到扶智,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只有教育搞上去了,人的素质提高了,从江才能真正斩断贫困落后的“穷根”。

对此,从江围绕“做精普高教育、做大职业教育、做实义务教育”的思路,大胆突破,先后制定出台了《从江县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实施意见》《从江县月亮山区教育扶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率先在县第二民族高中实行免书费、学费和补助生活费;将原代课教师转为工勤身份,并按工龄逐年增加工资,第一时间兑现边远贫困地区和乡村基层教师生活补助;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继续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从2013年起,每年从县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教育表彰,且每年以20%的比例递增,对贫困家庭及双农子女考取并就读三本及专科的在校大学生,实行补助学费50%的政策;坚持把职业教育培训作为教育扶贫的一个重点,结合“百校大战”,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与天坤国际上海领族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惠民政策,对就读县职校的贫困学生全免学费,并补助生活费,努力推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6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78.1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6.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45%,高考二本以上(含二本)上线人数366人,县职校在校生2703人。

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从江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普及率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形不成规模,产出效益低,产业扶贫效益不明显。大多数农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的都是外出务工。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努力提升脱贫攻坚的支撑能力,从江将紧紧围绕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努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问题。

做精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坚定不移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用好以岜沙、小黄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民族文化和以加榜梯田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两个“宝贝”,依托民族文化、传统村落和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打好“神秘从江”文化牌,唱好“养心圣地”旅游戏,着力推出从江文化旅游拳头产品,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神秘之旅的从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路,保持旅游发展“井喷式”增长。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抢抓省委、省政府把从江列为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核心区的契机,大力发展健康绿色无公害产业。积极创建标准农业示范县,采取“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动香猪、精品水果、稻鱼鸭、油茶、中药材“五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突出抓好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加快实现农业“接二连三”。确保到2020年,全县能繁殖母香猪存栏8万头,年出栏香猪100万头以上;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2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油茶种植基地15万亩;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品牌,大力发展稻鱼鸭生态产业,每年推广稻鱼鸭生态系统面积11.5万亩;因地制宜在19个乡镇积极发展瑶药系列、钩藤、葛根、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8.4万亩。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行动计划,带动全县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创业。

做实做特新型工业。严格产业准入标准,严守生态底线,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改造提升林产加工、建材、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等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同时依托特色资源优势,以粤黔香猪、丰联农业、神瑶药粉、马安刺绣等产品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及养生健康、休闲体验和刺绣文化等产业,大力培育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工业项目,推进企业循环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提升从江工业经济实力。

从江要如期实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目标,瓶颈在交通、根源在教育、关键在产业,必须“三管齐下”补齐短板,才能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责任编辑/彭奇伟)

猜你喜欢

全县交通攻坚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攻坚脱贫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图说交通
妙笔生花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