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飞:创建内蒙古骑兵团的开国将军
2017-04-12呼和浩特市委党校
呼和浩特市委党校
孔飞,蒙古族,1911年出生,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人。
孔飞出生在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沈阳求学的孔飞抱着抗日救国、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满腔激情,流亡到北平(今北京)。1934年,孔飞考入迁到北平的东北大学法学院边疆政治系。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孔飞担任东北大学学生纠察队队长,冒着生命危险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1936年4月,孔飞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孔飞几经辗转到了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担任一大队二支队第十班班长。1939年4月,孔飞调到西北工委民族问题研究室。1940年,孔飞到大青山和土默川地区调查民族问题。在延安期间,孔飞与乌兰夫的妹妹云清从相识到相爱。1941年7月1日,孔飞和云清结婚。
1942年9月,孔飞与云清调到中央社会部工作,不久被组织派往绥远、察哈尔敌占区做地下情报工作,搜集伪蒙疆政府及日本侵略者的情报,但是由于叛徒贾振业(后改名于明)出卖,他们不畏艰险建立的情报关系被破坏,多名亲属被迫害致死。由于受到敌人通缉,孔飞和云清在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的掩护下成功脱险,回到延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孔飞奔赴卓索图盟(今内蒙古赤峰、遼宁朝阳、阜新、北票等地)开展工作,担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卓索图盟分会副主任、主任。他在赤峰主持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学院,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内蒙古自治运动培养民族干部。他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改革中,坚决支持乌兰夫提出的“三不两利”(不分牲畜、不划阶级、不斗牧主,牧工、牧主两利)政策,稳定了牧区的畜牧业发展。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在中共冀热辽分局领导下,孔飞创建了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卓索图盟纵队,先后担任副司令员、司令员,领导和指挥骑兵部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多次取得剿匪战斗的胜利,保卫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基层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巩固和扩大了东北和内蒙古东部根据地,成为赤峰红色政权的奠基人。解放战争期间,卓索图盟纵队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三师,孔飞一直担任师长,他率领部队配合辽沈战役,为内蒙古民族解放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建立了卓越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6月,孔飞担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9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孔飞为内蒙古的部队建设和边防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经常深入部队蹲点,检查军事训练情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他接受中央军委编写各军兵种战斗条例的任务,亲自组织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战斗条令、条例,为制定新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骑兵兵种条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内蒙古党委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受到诬陷,孔飞也受到牵连,遭到残酷迫害。1978年,孔飞恢复工作,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1979年,孔飞当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他上任后,以一个军人的执著和魄力,首先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政策工作。“文革”期间,内蒙古一部分行政区域被分割给相邻的省份。孔飞担任自治区政府主席期间,多次给中央打报告,要求收回被划出去的地方。在乌兰夫的支持下,在孔飞的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呼声中,1979年7月1日,东三盟、西三旗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孔飞坚定落实被“文革”破坏的党的民族政策,在干部使用上,要求蒙古族干部必须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占有一定比例。孔飞不仅自己十分重视和学习蒙古族语言文字,还要求各级蒙古族领导干部都要学会蒙古族语言,汉族干部也要懂一点蒙语。“文革”期间,内蒙古经济遭受重创。孔飞作为自治区政府主席,始终不忘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对草场种植、风力发电、绵羊改良、人工降雨、森林保护、沙漠治理、煤炭开采、稀土开发等一一过问,作出科学决策。
1983年1月,孔飞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干部“年轻化”的号召,主动辞去政府主席的职务,后担任六、七两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孔飞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3年1月,孔飞在呼和浩特去世,享年82岁。他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生一死万事休,我为人世留下了真骨头,不为后人留下一点假骨头,这就是做人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