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企在比港如何“收买人心”(聚焦一带一路)
2017-04-12梁曼瑜
本报驻希腊特约记者 梁曼瑜
比雷埃夫斯港,这个希腊港口近年来因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进驻,而越来越为中国人所熟悉。作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中远海运比港项目的成功运作,令中国企业在希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典范。《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中远海运比港码头,近距离接触比港工人,见识了中企在比港的规范经营和人性化管理。
比雷埃夫斯港在还属于希腊国有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善用,加上受到债务危机的冲击,比港萎靡不振,管理混乱不堪。但不利的大环境并没有吓退中资企业。从2008年获得比港2、3号集装箱码头特许经营权,到2016年成功收购比港管理局多数股权,短短数年间,中远海运管理下的比港集装箱吞吐量激增了5倍以上,成为全球吞吐量增长最快的码头之一。
《环球时报》记者进入港区,展现在眼前的是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一排排集装箱像积木一样被码放得整整齐齐,满载着货物的火车在蜿蜒的铁道上缓缓前进,货车来往穿梭,码头上停泊着数艘大型集装箱船,中国制造的轨道塔吊像巨人般,不断地往停泊在港口的巨轮里装卸货柜(如图)。身穿中远海运码头制服,头戴安全帽的希腊工人正在按部就班地紧张作业。
希腊的失业率在今年1月依然高达23%,能够进入中远海运希腊公司工作,在很多希腊人眼中是一种骄傲,更成为不少高学历年轻人追逐的目标。现年27岁的希腊小伙子索霍斯,是刚入职中远海运比港码头公司的新人,不久前才从瑞典取得国际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对这份工作,索霍斯表示十分满意,“公司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程序都十分规范,福利待遇很好,每天免费提供午餐,还有几种不同的菜谱供选择,对员工非常贴心”。
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少希腊雇员都表示,这是他们服务过的最好的企业。保险顾问尼科拉奥斯是2009年就进入中远比港码头公司的老员工,他告诉记者,“我感觉自己就是公司的一分子,能够和优秀的中国企业一起成长,很有成就感”。
与已经进入稳定发展轨道的中远海运比港码头公司相比,去年8月才由中远海运集团接手履行管理职责的比雷埃夫斯港务局,还处在起步阶段。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有限公司总裁傅承求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接管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的半年时间里,除了对其资产情况摸底盘查外,还重点对人事架构进行改革,把原有的54个部门精简为23个,把中国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当地的实践经验融合在一起,“整个重组过程相当平稳顺利,没有出现反对的声音和造成矛盾”。
傅承求坦言,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目前依然存在人事臃肿导致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但他表示,“不会轻易辞退任何已有的员工”。他强调,对待人的问题要慎重,港务局员工的平均年龄偏大,所以对于愿意提前退休的员工给予一定补助,让他们愉快和安心地回归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