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全球化发展与演变

2017-04-11

思想战线 2017年5期
关键词:资本积累全球化理论

论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全球化发展与演变

王守义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注重对全球化的研究。当前,中国影响力提升是推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全球化发展与演变的重要力量,这可以回应该理论面临的如何发现全球化新特征,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理论体系建构中这一问题。其中,以劳资关系作为建构理论的逻辑起点,着重分析利润率指标的影响、突出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解释,并提出包含丰富中国因素和影响力的解决方案,是未来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解决理论发展难题,增强理论适用性的关键所在。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社会资本积累;全球化;演变

一、引 言

积累的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简称SSA)理论是当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本积累及制度体系演变的前沿理论,该理论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要素,其核心概念的经济学特征与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对象涵盖的范围广泛,可以很好地分析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注重研究支撑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资本积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制度在内的制度复合体发展与演变规律,注重对内置于社会资本积累中的各种矛盾进行系统性分析,强调通过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套有效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制度体系,而这个制度体系可以支撑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实现长期、快速、稳定的经济扩张及社会资本积累。从理论解释力的角度来说,一方面,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是全面理解一国的社会资本积累与各种类型制度之间矛盾作用的系统性框架,*张沁月,[美]特伦斯·麦克唐纳:《环境因素引致劳资关系变动的SSA理论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尤其关注制度演化中的社会资本积累问题,并运用长期或短期分析方法,研究给一国制度体系演化带来影响的各种因素,*丁晓钦,尹 兴:《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1期。增强了理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作为全球化背景下该理论发展与演变的重要特征,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在综合考虑一国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已经在企业、国家和全球(含跨国机构)三个空间应用层次上取得了显著发展,并开始逐步将全球化融入到对经济危机、不同国家间制度体系差异及演化等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去,强调内部制度体系演化中所受到的全球化影响。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发展与演变的上述特征中可以看到,全球化因素在理论提出之时就已经被引入,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对全球化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并通过于此增强了理论的适用性,扩大了适用范围。由此,结合当前“逆全球化”浪潮兴起的大背景,探究全球化视角下该理论在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规律和对外开放战略时的适用性,无疑将拓展其理论外延,提升理论的活力。

二、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全球化的耦合

经济学理论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的直接反映,通过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和数据的研究,三位著名的美国左翼经济学家Gordon,Edwards & Reich于1982年正式提出了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回顾这一阶段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虽然全球化方兴未艾,但对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在美国国内,劳资关系相对和谐、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社会资本积累过程平稳、社会化大生产的利润率和资本家的投资信心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Gordon,Edwards & Reich(1982)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为核心的劳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利润率和投资信心度是影响资本家投资的主要因素。其中,投资信心度受特定时期中一系列国家制度和政策安排的影响,他们将这些制度安排称为是积累的社会结构,*David M Gordon, R Edwards & M Reich, Segmented work, divided workers: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labor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pp.18~41.从而正式提出了该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们认为,一方面,一套良好的制度安排所形成的积累的社会结构,会增加资本家对利润率上升的预期,鼓励其增加投资,经济也因此获得快速发展,社会资本积累过程得到实现;反过来,良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不断地强化和完善当前的积累的社会结构,*Phillip A. O’Hara. “A New Transnational Corporat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for Long-Wave Upswing in the World Economy?”,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36,no.3(June 2004), pp.328~335.使之趋于稳定。另一方面,支撑社会资本积累的制度体系的形成,受制于劳资关系、社会阶级关系和矛盾等诸多因素,*Phillip A.O’Hara. “Capital, Economic Crises,Institutions and History Book Plans for Heterodox Political Econom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47, no.3(June 2015), pp.477~490.而伴随着阶级矛盾的冲突和调整过程,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富有周期性,体现出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本积累的阶段性特征。*David M. Kotz,Terrence McDonough & Michael Reich,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p.85~97.在对积累的社会结构的直接定义中,三位学者首先关注了国家内部因素对支撑社会资本积累的制度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与此同时,三位学者注意到了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在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则明显受到了国际因素,如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影响,表现出了阶段性的社会资本积累过程受挫和经济发展陷入低迷,他们开始着眼于全球化视角来阐述积累的社会结构建立、发展与演变的规律。三位学者认为,在积累的社会结构建立之初,阶级之间的矛盾较为缓和,良好的阶级环境有利于资本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本积累;到了该积累的社会结构的衰退期,其自身的结构性矛盾又会成为阻碍资本积累的因素,加上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旧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可能无法调和这些集中爆发的矛盾,最后导致当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停滞,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的雏形被催生、发展与演变,积累的社会结构重建将无法避免。*David M Gordon, R Edwards & M Reich, Segmented work, divided workers: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labor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pp.18~41.这是周期性的经济发展特征在积累的社会结构发展与演变中的具体体现,尤其是新旧积累的社会结构更替,常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阶段,*David M.Kotz,“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A Crisis of Over-Investment”,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45,no.3(June 2013),pp.284~294.该阶段一国经济发展深受来自国际因素的影响。所以,探讨更替时期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发展与演变进程,对于充分认识和解决全球性的危机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伴随着阶级矛盾的冲突和调整过程,积累的社会结构的更替过程富有周期性,体现出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本积累的阶段性特征。*David M. Kotz. Terrence McDonough & Michael Reich,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p.85~97.

在提出该理论的过程中,三位学者从劳资关系出发,立足于全球化视角,已经意识到了一国的劳资关系受到全球化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显著改变,而这种改变引发的效应,会严重影响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导致旧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的解体和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形成。而沿着全球化对劳资关系产生影响这一思路,后续学者将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全球化发展与演变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三、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演变:全球化分析的深化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范围的扩大,使得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叉融合,资本与贸易等经济行为超越了单一民族国家的边界,影响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诸要素间的矛盾也开始呈现出国际化、复杂化的特征。同时,伴随着世界性及区域性跨国机构的大量出现,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而是向全球化的积累的社会结构方向发展,对经济运行和社会阶级关系的研究,也从基于单一民族国家转向了基于全球的制度体系、资本积累、跨国机构、国际关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自由主义概念下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真正建立起来,*Phillip A.O’Hara, “After Neoliberalism: A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or Mode of Regulation for Global or Regional Performance?”,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vol.XLIV,no.2(April 2010),pp.369~383.并带来长达10年的世界经济繁荣。此一时期,学者们对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全球化及演变的分析逐步深化。

其一,通过研究导致积累的社会结构发生更替的因素,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全球化因素对积累的社会结构演变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学者们对这种决定关系所持有的观点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多元决定论和一元决定论。这其中,在多元决定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著名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B.H White(2003)认为,在积累的社会结构中没有任何一种制度享有特权,能够单独决定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发展与演变;*Barbara H.White, India working:Essays on society and economy,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101~145.另一位左翼经济学家V.D Lippit(2014)进一步指出,每个制度不仅受到其他制度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一些历史偶然性的非制度因素影响,从而只有在多方参与的共同博弈作用下才会形成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尤其是国际因素影响不容忽视。*Victor D. Lippit, “The Neoliberal Era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Light of SSA Theory”,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 46, no.2(April 2014), pp.141~161.而不赞同多元决定论的学者则认为,在积累的社会结构建立的过程中,总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制度——劳资关系制度而展开,*Zhongjin Li and Hao Qi, “Labor Process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in China”,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46,no.4(August 2014), pp.481~488.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发生资本主义的整体危机,就是由于积累的社会结构发挥了调节作用,从而没有导致劳资关系愈演愈烈,一个积累的社会结构总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劳资关系调节机制建立起来的。*Thomas E.Weisskopf. “Alternativ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capitalist booms and crises”, in: Kotz, McDonough & Reich (eds),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p.146~171.具体而言,积累的社会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资本家在阶级力量中的优势地位,强化对工人阶级的控制力,以此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和资源配置权,使本国资本家阶级获取利润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促进了本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本积累,为本国资本家控制国外商品市场提供坚实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本国资本家控制国际市场后,又反过来会影响到本国国内积累的社会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中一定程度上会缓和国内劳资矛盾,为实现本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本积累提供良好的政治和制度环境。

其二,立足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研究国际机构和经济全球化对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从“凯恩斯式的积累的社会结构”转向“服务于全球化积累和跨国资本家利益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国内资本已经摆脱了所在国的管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自由流动,*Pierre Koning and Maarten Lindeboom,“The Rise and Fall of Disability Insurance Enrollment in the Netherlands”,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29,no.2(Spring 2015),pp.151~172.一个新的全球化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对各国原有的积累的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学者们从微观的国际机构和宏观的经济全球化两个层面对此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在分析国际机构对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时,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学者们认为,这些组织强制发展中国家实行一揽子的新自由主义政策,*Kotz,McDonough & Reich, “Afterword: New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renewed world economic expansion”,in: Kotz, McDonough & Reich (eds),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p.307~315.如放开外贸、浮动汇率、私有化、消除管制、取消补助等,这些政策在打破贸易壁垒、促进金融化和全球经济自由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国际结构推动了积累的社会结构从适应一国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向适应全球化发展需要方向转变。*William K. Tabb, “Financializ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in: McDonough, Reich & Kotz(eds),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nd Its Crisis: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Theory for the 21st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121~145.另一方面,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给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时,如何定义新自由主义概念下的积累的社会结构是焦点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属性需要通过经济全球化来体现,“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一词更好地概括了当前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本质特征,其主导机制是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政策和机构(包括资本和货物的跨国流动、生产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等),其他的机制则包括劳动者权利的削减、空间化的劳动力控制战略、金融化、车间的灵活专业化等。*Wolfson & Kotz,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in: McDonough, Reich & Kotz(eds),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nd Its Crisis: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Theory for the 21st Centur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pp.72~90.新自由主义通过打破贸易保护、增强借贷和投资资本的流动性来促进全球化,而全球化的资本有力地支撑了新自由主义的定位,最终生产的全球化增强了资本追寻增殖的能力,却削弱了劳动力追求高工资的能力,资本通过对劳动力的全面压制来暂时稳定劳资矛盾。

但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受到严重破坏、繁荣终止,新自由主义概念下的积累的社会结构遭遇危机。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依然在苦苦寻找经济复苏之道,而当前错综复杂的全球与区域性经济形态,为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演变提供更多的应用机会和实践案例,亦将催生出更多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新思想与新体系。

四、中国影响力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未来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在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与制度演化时具有灵活性与适应能力,在时空应用上也取得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经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马 艳等:《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创新与中国化探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6期。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战略实体和实施机制,还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必将对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极大地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中国影响力将是持续推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全球化发展、演变与更替的重要力量,并将深刻影响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未来发展。

(一)中国影响力

尽管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最先产生于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历史分析中,是以单一民族国家的社会资本积累作为研究对象的,但随着全球化因素已经深刻影响到了各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本积累过程的进行,各国积累的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及其与全球化视角下的积累的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在日益增加,因此,该理论在分析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适用性逐步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的对象不是游离于世界的中国,而是处在世界体系之内的中国。立足于全球化视角,运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来全面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全面把握改革的历史方位、对象、内容、目标与实现方式等关键性问题,有助于系统而深入地思考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目前,“一带一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地区既有的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参见何新易,杨凤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样本》,《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而服务于战略实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亚投行),则是面向亚欧大陆各国家和地区政府提供资金、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性多边开发机构,可以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合作,在亚太地区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目的在于促进亚欧大陆内的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一带一路”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尤其是完整的融资链服务。这些跨国机构的良好互动,会推动区域发展融入到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建立良好的制度安排以促进各国资本积累,提高投资安全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应该说,“一带一路”将对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产生重要影响,更是持续推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全球化发展、演变与更替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来深化对外开放,改善自身的制度安排,促进国内社会资本积累。研究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比重从2001年的16.5%增长到2014年的26.0%。其中出口比例从2001年的14.5%增长到2014年的27.2%,几乎增长了一倍。*邹嘉龄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如果“一带一路”实施顺利,将加速推进人民币的跨国使用,凸显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融资工具的价值,从而有力地回击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最终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在新的全球化视角下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一带一路”可以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可以利用这种影响力去建构促进本土企业实现资本积累的制度体系和机制,从而形成中国自己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同时,当前的全球经济低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贸易失衡导致的,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往来频繁、贸易金额达、市场趋于饱和,而发展中国家虽发展的愿望迫切、国内的需求也比较旺盛,但由于缺少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无法满足并融入到发达国家制定的全球化市场规则中去。如果能够通过“一带一路”的实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种新的“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机制,无疑会极大地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全球化发展。

(二)中国影响下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未来

全球化视角下,借助于“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影响力稳步提升,并且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化发展的新的重要特征,这既影响了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前景,也影响了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与演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作为主流的新自由主义概念下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因为兼容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和古典主义的自由市场思想,所以较好地推动了当时世界经济的深入发展。但是因为理论自身缺少对国际间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管制的政策措施以及受到当前兴起的“逆全球化”思潮的袭扰,新自由主义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在指导世界经济实现复苏方面显得非常乏力。当前,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发现全球化的新特征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理论体系的建构、发展与演变当中去这一理论难题,而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其中,首先需要以劳资关系作为建构理论的逻辑起点,这主要是由该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属性所决定的。和谐的劳资关系,始终是推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Xiaogang Wu and Guangye He,“The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Census Undertakings in China, 1953-2010”,The China Review,vol.15,no.1 (Spring 2015),pp.171~206.而且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属性出发,劳资关系构成了其他制度体系建构与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全球化视角下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是在各国国内制度体系和多种国际因素交互影响与作用下形成的,而建构这一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缓和本国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与冲突,虽然造成这些矛盾与冲突的根源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劳资关系冲突始终是核心所在。

其次需要着重分析利润率指标的影响。积累的社会结构不仅受上一阶段旧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影响,还受本阶段已经发生的、可能会影响到社会资本积累的各种制度体系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利润率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随经济环境改变而最富有敏感性的指标之一。*《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9~57页。较高的利润率一般会巩固与之相适应的积累的社会结构,而较低的利润率会破坏这种积累的社会结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保证全球经济实现预期利润率,以及维持利润率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在当前“逆全球化”浪潮导致未来的全球化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因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一国产业利润率的改变更为频繁,这种频繁的改变会促使其与积累的社会结构间原本的作用机制发生反方向改变,并最终阻碍本国社会资本积累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导致本国经济发展进入萧条期。为了解决经济萧条,就需要重构社会资本积累的结构,而预期利润率保持稳定,会加速推进新的社会资本积累结构的重构进程。

再者需要突出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解释,提出包含丰富中国因素和影响力的解决方案。运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比较历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我们发现,在新自由主义的积累的社会结构下,经济危机的扩散速度和破坏力总是比偏向管制的积累的社会结构下的大。但随着当今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在新自由主义的积累的社会结构或偏向管制的积累的社会结构中,任何一方想单独解决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都不太可行。反而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方案所彰显的中国影响力与中国智慧,可以为我们指明解决危机的方向:将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置于全球化视野之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以管制型积累的社会结构为主、自由型积累的社会结构为辅,在两者的互相配合与共同作用下,形成一种全球化视角下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以此来应对这次金融危机。而这一能够支撑社会资本积累的全球化视角下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应该是多个国家和跨国机构共同博弈与合作的结果,中国因素与中国影响力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 甘霆浩)

On the Glob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

WANG Shouyi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 emphasizes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At present,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China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glob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 It can respond to the issue of how to identify new features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s system. The key to solve futur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the theory and improve its applicability lies in taking labor relation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profitability indicators, stressing explanations fo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proposing a crisis solution that encompasses rich Chinese factors and influenc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 social capital accumulation, globalization, evolu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积累的社会结构视角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15CJL002);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完善研究”阶段性成果(KTC161003)

王守义,云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云南 昆明,650091)。

F01

:A

:1001-778X(2017)05-0123-06

猜你喜欢

资本积累全球化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中国金融发展与TFP关联关系实证研究
新自由主义服务于霸权掠夺的本质探析——基于国际垄断资本的全球资本积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