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预期

2017-04-11蔡恬恬

山西财税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不确定性预期

□ 蔡恬恬

货币-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预期

□ 蔡恬恬

在近期的经济危机中,很多学者以及市场参与者认为,与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整体经济不确定的一个显著的因素。在目前的情况下,当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我们主要是通过央行的调节政策来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主要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调节下,虽然我们可以减少危机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比如国家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同时,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采取标准或非标准化的措施,旨在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供支持。欧洲国家的一些学者对这种做法持批评的态度,声称这种做法超越了央行的职权,一些社会公众也认为央行在危机处理中未尽心尽职。此外,对公众舆论的定期检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央行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形下,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使得经济参与者开始质疑政策决策者的专业能力以及他们的信誉,对于货币当局而言,这意味着自己的信誉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对尚在发展阶段的中国金融市场而言,预期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大,在中国经济的转型阶段,政策变量是影响消费者预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研究政策不确定的时候引入通货膨胀预期这一因素是十分有必要且关键的。本文将研究与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和通货膨胀预期之间的动态关系。

一、政策不确定性和通胀预期

(一)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构建方法介绍

Baker等早在2013年的工作论文中编制了总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用于反映世界各国主要经济体的总的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Baker等人根据香港发行的《南华早报》构建了中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该方法遵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指数构建方法,都是基于新闻报道,具体是在《南华早报》中筛选一段时间内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文章。他们首先筛选的词频包括“中国、经济和不确定性”,然后进一步确定有关文章所属的子集的关键词。通过这些筛选词,程序自动筛选出相关文章,以此得到1995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报中关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文章的月度频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总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根据Baker等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政策不确定性在2008年之后出现了几个显著变化的点,这也与我国的政策变化息息相关。第一个点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开始在我国渐渐凸显,在这个阶段,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但是与此同时,刺激性的政策转化为通胀压力,中国面临政策选择的双重困境。第二个点是在2012年前后,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领导换届,二是欧洲债权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增加了我国政策的不确定性。第三个点是在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25年以来的最低值,从而增加了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担忧。

(二)通货膨胀预期数据的来源

各国十分重视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但是要从定量的角度度量通胀预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目前我国关于通货膨胀预期的研究普遍采用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来获取公众的通胀预期信息。目前在居民预期方面,关于通货膨胀预期最具影响力的是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问卷询问受访者下一期物价将会如何变化,选项有“上升”、“下降”、“不变”和“看不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较为真实有效地反映公众预期状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调查司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发现,对下个季度,居民物价预期指数为61.3。其中,27.7%的居民预期下期物价将“上升”,52.3%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从居民对物价的预期,我们基本可以看出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且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较高,即认为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政策不确定性、通胀预期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一)政策不确定性和通货膨胀预期之间的关系

在近些年来,我们已经发现很多经济政策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例如,欧洲国家出现了很多对央行不满的言论,这可能是因为2010年欧洲央行首次启动购买成员国政府债券计划。购买政府债券是一种变相“增印”货币的行为,这一措施意味着欧洲央行实行的是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在公布该项计划的当天,欧美股市普遍上涨,欧元价值有所回升,但是这一效果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欧洲经济出现短暂恢复后又重现颓败之势。虽然欧洲央行表示在市场功能恢复之后采取反向政策减少流动性,但是这种公共债券货币化的行为加深了社会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因此,央行这种定量宽松的策略会导致政策的不确定性,而这一不确定性又会引起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的提升。因此,如果央行不妥善处理,该货币政策就会引起物价的巨大波动,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迅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四亿元刺激计划”,以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发现,“四亿元刺激计划”给中国带来的是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中央政府每年都是赤字,这4万亿可能大部分是印出来的,正是因为如此,到了2009年底以后,我国的CPI连创新高。因此就有学者指出,中国需要保增长,但绝不能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保增长,因为这样的后遗症太大了,而且不可收拾。

(二)通货膨胀预期和现实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发生通货膨胀时间、几率以及程度的一种心理估算,它影响着消费者与投资者的市场行为,从而影响未来真实的通货膨胀率。从投资方面来说,投资者预期未来会发生通货膨胀,为了使资产得到保值,会加大投资力度,从而导致投资市场火热,抬高投资产品价格,最终引起大范围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增加通胀的压力。从消费方面来说,通胀预期会使消费者减少储蓄,增加当前的消费,大量的货币流向产品市场,同时需求的大幅增加改变了市场的供求关系,物品价格上涨。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为可怕。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揭示了一个与通货膨胀预期相关的理论——费雪效应,理论指出如果大家都预期通货膨胀会发生,那么他真的会发生。通胀预期的可怕之处可想而知,通胀预期会加剧通胀上涨的压力,通胀进一步上涨又会推动通胀预期,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相互推动的放大与倍增效应。

根据调查统计司所做的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目前我国公众对通胀的预期比较强。在房地产调控下,过剩的流动性只好寻求其他的投机品种,出现了一系列大蒜、绿豆等寻常物品价格非理性的上涨,这种发生在普通消费品上的严重投机行为助长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较强的通胀预期无疑会加重当前的通货膨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经济出现衰退或繁荣时,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会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同时,公众也会根据经济的发展做出反应。当经济出现衰退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刺激经济,促进社会投资和消费,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如果公众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对未来的通货膨胀产生预期,而预期的通胀带来真实的通货膨胀,长此以往,经济将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所以,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政策制定者可以进行源泉控制,综合实施各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降低政策不确定性。

三、当前通胀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一)推进税收体制改革,做到“有保有压”

针对结构性的通胀,就应该采取结构性的税收政策,前几年税收收入的持续增加,为减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构性的税收可以做到“有保有压”,抑制投资总需求,刺激企业生产,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更好地达到治理通胀的效果。

推进税收体制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适当降低企业的负担,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战略新兴产业、贯彻节能减排的企业和“瓶颈”产业提供税收优惠。在宏观控制货币总量的货币政策下,信贷的紧缩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他们融资困难,因此税收方面应该为他们提供优惠,扶持他们继续发展,避免损坏实体经济,出现“滞胀”。二是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个税免征额的提高可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抵消通胀带来的购买力下降。三是为了实现“营改增”后所有税负只增不减的目标,但同时又为了达到政府的支出需求,可以适当进行结构性增税,比如逐步推行资源税改革,扩大改革的覆盖面,使资源成本的上升从上游传到下游,企业由于压力被迫研发节能环保的设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使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多管齐下治理通货膨胀

首先,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欧洲主要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流动货币,为了降低这种国际输入性的影响,应加大对境内外资合资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不合理的热钱涌入,防止游资炒作。其次,政府要做好物资储备建设,加大对物资储备的财力支持,储备充足的粮食,并及时透明地向公众公布物资的储备情况,有效降低公众对通胀的预期,使公众形成合理的、理性的通胀预期,坚决抵制炒作和囤积的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一经发现严格处理。最后,加强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国债可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的供需变化,通过发行国债,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和国债低于国际上通用的比例,所以可以适当发行国债,缓解通胀的压力。

(三)把握调控的节奏与力度,实现经济“软着陆”

目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可以适当的紧缩,但是要把握好度,因为物极必反。如果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采取过紧的财政政策,会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以及民生问题的改善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不能因为通胀治理初显效果就立刻采取扩张的政策刺激经济。政策的本身就存在时滞性,政策的决策者应当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充分的预见到未来通胀和经济的走势,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对政策作出适当的调整,找准时机,同时注意对力度的把握,避免经济“硬着陆”,以及“滞胀”的发生。

四、结论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政策实施的时滞性,经济政策总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政府的货币——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美国经济的复苏就受到了政策不确定性的遏制,中国的四亿元刺激计划也带来了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世界使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好奇和一切都可能的动力,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了对风险的厌恶和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率。公众根据政府的一系列的货币——财政计划加强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而根据费雪效应,如果大家都预期通货膨胀会发生,那么他真的会发生。由此看来,通胀预期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发生的通货膨胀又会引起消费者对未来通货膨胀产生预期,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相互推动的倍增效应。因此,当前对财政不确定性和通货膨胀预期的研究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

责任编辑:魏笑甜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不确定性预期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