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问题研究

2017-04-11李成实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人士

李成实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 湖南 怀化 418000)

统战理论与实践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问题研究

李成实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 湖南 怀化 418000)

中国共产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需要通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培养政治文化和加强统战工作等措施提升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统一战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党的领导下,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观念受到极大影响,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如何有效增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认同,引导他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的逻辑

从心理学角度讲,政治认同属于情感问题。政治认同就是人们从内心情感出发,对自己所属的政治系统的一种认可。只要政治系统符合社会成员情感需要,就会对社会成员产生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基于该政治系统的信念、价值观、规范准则以及运行状态。如果一个政治系统对所属民众有吸引力,就能让民众内心产生归属感和依附感,就能取得政治认同,达成政治共识。一般而言,当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符合他们的价值标准和情感需要,就会对该政治系统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相反,当政治系统不符合他们的价值标准和情感需要,则会对该政治系统的认同度不高,甚至采取某种不利于该政治系统的行为,从而影响政治稳定。由此可见,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的高低与他们的需求密不可分,特别是与影响他们情感的利益、制度和价值观密不可分。因此,笔者认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的逻辑应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

(一)利益认同是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的起点

人们一切行为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对利益的追求。对此,马克思曾有过经典论述:“‘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种顺应历史趋势的利益是如此强大有力,以至于胜利地征服了马拉的笔,恐怖主义的断头台,拿破仑的剑,以及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受难像和波旁王朝的纯血统。”[1]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也是如此,离不开“利益”二字,政治认同一旦离开“利益”,便没有根基,没有动力。从政治实践来看,执政党为民众提供的认同资源越多、越有说服力,民众就会有越高的政治认同。从当前执政党的认同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事实性认同资源和规范性认同资源。事实性认同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执政党的政治产品。政治产品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民众对政治的认同度。执政党能够提供好的政治产品,民众对该执政党的政治认同自然就高,反之则低。那么,怎么来衡量一个执政党政治产品的好坏优劣呢?其实很简单,关键看执政党的经济绩效和政治绩效。换句话说,如果执政党能够具备把蛋糕做大的能力,亦即发展经济的能力,同时还具备把蛋糕公平分配的能力,亦即让成果共享的能力,民众自然会对执政党政治认同。经济建设搞好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就能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理,政治建设搞好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就能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众所周知,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活动的核心体现就在于其权利,也就是围绕自身的利益、主张和要求进行一系列政治活动。他们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就在于政治体系能够为其带来基本利益,这是政治认同的前提性因素,是起点。

(二)制度认同是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的关键

制度是民众为了确定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契约,也是一种国家意志的表达,具有协调、规范和约束的功能。一种制度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主要取决于这种制度被认同的程度。公众只有对建立的制度形成认同,才能对制度采取认真态度,真正从内心去理解、接受和信赖。如果公众对制度认同度不高,制度也就形同虚设,既没有权威性,也没有约束力,更难以对社会成员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

制度认同是民众内心对特定的国家制度的认可,也是对特定国家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主要包含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认同。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这些制度从建国开始,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这个体系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样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原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相比,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认同有很大差别。出现这种差异,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社会不断变化,利益不断分化,这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制度认同无疑会带来一些影响。制度得到认同,也就有了权威,人们也就有了归属感。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增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制度认同。

(三)价值认同是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的核心

从人的政治认同发展规律来看,利益认同是基础,制度认同是关键,这两种认同能确保社会成员获得物质利益和相关权益。价值认同则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灵魂和精神,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心灵归宿。从逻辑上看,价值认同是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的逻辑终点。

那么,什么是价值认同?在笔者看来,价值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统治者倡导的共同政治价值的认可。就政治价值的核心内容来说,就是社会主流价值,即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发挥着一种精神支持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论证政治的合法性。正如宫志刚所言:“意识形态是合法性资源结构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为政治体现的合法性提供道义上的诠释,它通过培育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合法性认同和情感来起作用,有助于政治权威的形成。”[2]但是政治权威、政治价值要被社会成员所接受,离不开意识形态的灵活性和普惠性,即意识形态必须根据时代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强调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从而让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获得认同。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普通个体,有着与他人一样的情感需求,他们对意识形态的信仰或认同,不仅仅基于意识形态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安慰,还基于意识形态能满足其物质利益需要。主流意识形态虽然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主张,但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国家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国家与人民的一致性,决定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主流意识形态自然会采取认同的态度,也就会产生政治认同。

二、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也促使他们在政治认同方面产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能紧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基于当前政治制度保障其获得的各项利益,他们在政治认同的内容和程度上产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呈现出许多积极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利益结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未能与时俱进,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也在政治认同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工业园区所有企业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53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形成以下基本认识。

(一)政治需求日益强烈,政治认同感逐步提高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迅速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一个新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的深入,使这一利益群体开始关注自身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也更加注重其政治需求。比如有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求得到政治安排,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其要求占40%左右。有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求加入政党,问卷显示,许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加入政党的要求非常迫切,其中95%的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有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希望得到党和政府及其他权力部门的重视和保护。他们既有对政策稳定的需求,也有对公平的期待;既有对政府提供支持和保障的需求,也有对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期待。当然,还有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希望通过组建社会团体来协调行动、发挥优势。从调查问卷来看,组建社会团体确实有助于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与党政部门沟通联系。随着这些政治需求的增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认同也逐步提高。

(二)政治共识逐步达成,政治态度更加积极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30年,不同的利益阶层有着不同的看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新的社会阶层,自然有着与其他阶层不一样的看法。从调查问卷来看,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绩普遍持肯定看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的改革开放持赞同态度。这种认识在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中已经成为共识。他们的这种共识是基于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认可。特别是在经济成就认可方面,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经普遍形成共识。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名世界第二,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吃穿住行问题。问卷显示: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无论对整个国家,还是对新的社会阶层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96%以上的问卷参与者认为,改革开放有成就,符合心中期待的目标。改革开放不仅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了广阔舞台,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关心党的政策,更加关注国家大政方针。

(三)政治认同参差不齐,影响因素众多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分复杂,人员各有特点,思想差异大,他们对社会主义政治认同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差异。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上。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追求金钱、追求享乐,一切向钱看,把追求个人享受作为唯一奋斗目标。这些不良的思想观念直接导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缺乏社会责任,缺乏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二是自身素质高低不齐。问卷显示,文化程度高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整体政治认同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相对较差,对国家大政方针不熟悉,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把握不准确,缺乏长远眼光和敬业精神,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个人的进步成长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对社会现状困惑难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有什么本质不同,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并不完全清楚,加之制度的不健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政府的态度,影响了他们的政治认同。

三、增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认同的具体路径

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提升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水平、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增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认同是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增强政治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党和政府要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通过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逐步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引导他们了解马克思主义,进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列宁曾经说过:“任何负有远大使命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和策略正确。”[3]说服的过程,就是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在新世纪新阶段,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呈现出新的变化,对于身处市场经济浪潮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说,很容易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价值观上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有差距,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加强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增强其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二)健全法律法规,理顺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机制

制度作为规范和约束人行为的规则和秩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维护政治稳定、保障政治权益、促进政治运行公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迅速发展,这取决于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支持、鼓励、引导和规范。随着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还存在着诸如制度不完善、政治沟通渠道不畅通、利益表达机制缺失、政治运行不公正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各项制度有效贯彻落实,这对于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认同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经济制度,消除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打破思维定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规律制定政策和完善政策。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治制度,确保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权益、权利得到有效体现。一方面要继续完善选举制度,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让他们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从而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一群体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畅通政治利益表达机制。政治认同的目的是利益的实现,党和政府要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一群体畅通利益诉求渠道,让他们有序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

(三)培养政治文化,营造政治认同环境

一定的政治系统在其运行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运行模式和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经过长期的认可、传承,就会形成独特的政治文化。这是一政治系统区别于另一政治系统的关键所在。政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蕴含着政治系统内成员对此政治体系的信心和认同。在政治实践中,这种文化也需要传播和推广。社会成员通过学习、了解现实政治体系的政治主张、政治理念、政治架构和运作机制,就会形成特有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取向。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体系扮演着输出者的角色,而社会政治成员则扮演着输入者的角色,通过这一过程,在政治上就会出现同化现象,政治共识就容易达成。因此,政治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政治文化,直接关系政治认同的高低。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这直接影响到其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因此,在当今社会,需要积极培养公民文化,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能真正有序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四)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凝聚政治共识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96年来,我们党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把统一战线作为制胜法宝。随着时代的发展,统一战线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各种错误思潮在国内风起云涌,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统一战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难度不断加大。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这一阶层大都游离于体制之外,其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千差万别。总体来看,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法治要求,能够诚实劳动、守法经营,但是也不乏见利忘义、弄虚作假、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者。这就需要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他们引导到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来。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统一战线工作方法。不日新者必日退。传统的统战工作载体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统战工作要求,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下大力气挖掘新内容,创造新形式,切实提高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2]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央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20.

(责任编辑 白继英)

D613

A

1008-9012(2017)01-0032-05

2017-02-21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2016-2017年度招标课题(XTKT201613)。

李成实(1980— ),男,湖南邵阳人,怀化市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哲学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统一战线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年轻一代集体登场改写这历史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年轻人月均储蓄1624元
WHEELS IN MOTION
各行各业的炫富摔
激发年轻一代梦想 共创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科思创举行2017公众开放日活动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