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内隐学习需求与运动技能的契合发展
2017-04-11汪珂永
颜 敏,汪珂永
大学生内隐学习需求与运动技能的契合发展
颜 敏,汪珂永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满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教育路径之一,运动技能的学习表现出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内隐性与外显性,这两者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运动技能习得过程当中。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活学生的内隐学习程序,可以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完成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在分析内隐学习概念的基础上,就如何应用内隐学习激发大学生运动技能的兴趣,提出了实践与理论策略。
大学生;内隐学习;运动技能;契合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通过高强度的练习来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过程是需要学生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精力的。内隐学习将其习得的知识以潜意识的形式储存起来,并在特定情景下可以指导运动技能的发挥。传统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先要学习一定的运动技巧的理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模仿,再通过大量的机械性的练习最终掌握,来完成教学过程。但是,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再努力,运动技能提高的也很慢,相反,那些所谓有天赋的学生却可以轻易掌握所学技能[1]。针对这样的现象,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理论——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通过挖掘学生的潜意识,利用潜意识的学习机制来掌握运动技能。内隐学习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习得运动技能。因为潜意识的作用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行为。但在适当的情景下却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现在的教育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挥,并开始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内隐学习。
1 内隐学习的概念
内隐学习是相对于传统学习方法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内隐学习是在主体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学习过程。它是独立与传统学习过程之外的一种特殊的习得方式。内隐学习的过程一般较为隐蔽,不易被人察觉,即使作为使用内隐学习的主体也不会对此有任何察觉。内隐学习是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完成,不知不觉中实现的。而且越是在一些内部因果,逻辑关系越复杂,越不能用理论概括的知识中,越会激活主体的内隐学习发挥作用。内隐学习的结果就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对某件事情的直觉,突然出现的灵感,对某种知识的悟性等等。但是通过内隐学习而习得的知识是不能理论化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那一部分知识。一般认为,内隐学习的是一些程序性的知识,它通过主体的潜意识来完成记忆,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下才能被激发出来,发挥作用。内隐学习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心理潜能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2 大学生体育课堂内隐学习的特征
对于内隐认知领域的研究过程中,有些学者又将其细化成了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两个概念。但是本文认为这两者是不可能分开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只不过所习得的知识不同。不管是对过去经验的记忆还是对事件规则的学习都很难准确区分。那么作为广义上的内隐学习其特征主要包括无意识,无察觉,无目的和自动化。这些特征不是同时发生并且起作用的,在不同的情景下内隐学习会具有不同的特征[2]。例如,无意识、无察觉的特征一般会在类似直觉中体现。人们会在特定情况下做出准确的判断,判断依据就是自身的直觉,但是人们却不能说出具体的依据。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做到的。感觉整个过程似乎是失去意识,没有通过大脑进行思考的过程。而无目的、自动化的特征一般体现在悟性上面。众所周知,某个人对某个知识很有悟性,他便会更轻松的获得知识,因为可以很轻易的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加以运用,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这种特性是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但也是说不清楚具体原因的,不能将其判断的过程具体化,只是可以意识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3 大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与内隐学习的应用策略
3.1 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内隐学习潜能
运动技能即包括运动的知识也包括运动能力两方面,是指人体通过学习的过程而获得的一系列的身体协调的能力。运动技能即要通过传统的有意识的学习来获得,也要通过自觉自发的内隐学习过程来获得,两种学习方法是同时发生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在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遵循如下的过程:运动技能知识—运动表象—动作概念学生练习—运动技能习得。促成运动技能习得的生理基础叫做人体的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当运动技能对人体产生刺激时,刺激通过感受器感知后,在反射弧中依次传递,最终传给效应器,完成动作。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不断练习而得到强化[3]。
现如今,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理论研究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基于传统的有意识的习得进行的研究。但是,随着对运动技能习得方式的研究深入,也有学者发现内隐学习的运动技能的影响。虽然运动技能主要还是要通过传统的有意识的学习,训练才能获得,但是内隐学习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一定的辅助作用。正如,虽然外国始终通过比赛的影像来研究,模仿我国运动员的技巧,但始终无法赢得胜利。并不是他们训练不刻苦,内隐学习获得的技能是无法以信息形式传递的。传统的运动技能习得方式,实际上是通过不断练习形成了反射,而一旦练习停止,习得的反射就会减弱,所以是暂时性的习得。
3.2 注重运动技能内隐学习需求的把握
虽然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必须进行反复的练习,但是高强度的练习也只能培养出拥有一定运动技能的人。毕竟所有的运动技能基本都是类似的,通过理论教授的知识也必定是类似的。但是我们要想培养出与众不同的运动人才,就必须更多的依靠其内隐学习的作用。在通过传统学习来获得外显的运动技能的同时,利用内隐学习来将动作以外的规则,顺序等储存在潜意识里。仅仅采用外显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只会机械的模仿,就算模仿的再精确,也不能真正转化成自己的技能。只有同时启动了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两种方法,才能真正灵活的运用运动技能,来应对不同的情况的发生。内隐学习实际上就是将外显获得的知识,自我加工后,融会贯通,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3]。虽然内隐学习很重要,但它也只是运动技能教学的一种手段之一,外显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当外显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激发内隐学习,将技能内化;而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体受到刺激,又会将内化的知识以技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实践中,要尽量协调两种方法的应用,一方面,发挥外显学习的快速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内隐学习。
3.3 使用暗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加速运动技能学习进程
关于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学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分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保加利亚教学法专家和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暗示学和暗示教学法。他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人体在放松的状态下,或者是在极度兴奋,沮丧的情绪下,是及其容易接受外界给予的暗示的,更容易将外界的暗示当成是自己内心的感觉和想法,从而愿意去付诸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理论,为学生创造轻松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并不断给予积极的暗示,激活学生的潜在心理机制,完成内隐学习的过程[4]。暗示教学法是结合了传统的外显教学和新兴的内隐教学的双重优点,在学生系统的学习运动知识的同时,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外来的有效的积极的暗示,激发内在潜意识的作用,加快学生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所以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更应该注重如何运用暗示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让学生也能轻松拥有一定的运动技能。
3.4 提升运动技能内隐与外显学习的契合度
在应用内隐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是不系统的、零散的,所以不能仅仅只是运用内隐的方法而忽视了外显学习的作用,要使二者充分的结合起来,共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进行传统的有意识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暗示教学法的确是个不错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进行暗示的时候要掌握好时机,只有在学生足够放松或者兴奋的时候才容易被暗示,否则更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在运用暗示教学法的时候,可以利用音乐暗示、语言暗示或者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的心理暗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启动无意识学习[5]。暗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其自主学习。被动的学习效果是很差的,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反抗,比如逃课、上课不认真、动作不规范等,所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就非常的必要。暗示教学法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体育运动,愿意自主的去学习,去不断练习来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暗示其实体育运动的时候人才是最美的,因为体育运动往往都会和活力,阳光这样的词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迅速得到大学生的心理认同。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完美,大学生会很愿意主动的学习一些运动技能,并且加以练习使之熟练。一般来说,学生在得到积极暗示并且接受这种暗示后,学生的潜意识会发挥作用,以便将这种暗示与自身真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大脑以为这是真实的情况,所以接受了暗示的结论。这时学生会快速进行内隐学习,将其以前的知识迅速传递到潜意识中储存。所以,积极的暗示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主动的开启内隐学习。
(2)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其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体能、反应速度的限制等。这就考验了学生对于困难的处理情况。意志力强的学生会积极面对困难,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完成对自我能力的挑战,而一些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由于没有吃过苦,会觉得受不了。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的进行心理暗示,让学生知道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克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展望一下克服掉困难之后的情况,在美好的未来面前是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让其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当然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必然要有一定的竞争发生,因为运动技能只有在比赛中才能真正得到发挥和提高,运动技能也只有在比赛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既然是比赛就会有成败。有些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会因为总是输掉比赛而开始拒绝参加体育运动,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心理暗示技巧,让学生能够面对自己的失败。通过教师的心理暗示,学生最终可以战胜失败的沮丧,愿意去克服学习的困难,心态更加积极乐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步入社会后也有很大的帮助。
(3)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发挥出超常的水平。通过暗示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进入一种无意识学习的状态,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运动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努力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恰当的对学生进行暗示教学,引爆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可以经常暗示学生有运动天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这种暗示转化成自我认知,会同意教师的说法。学生在这种积极的状态下,更容易将内在潜能激发出来,就会出现所谓的超常发挥。
4 结 语
综上所述,外显学习方法和内隐学习方法是共同作用于运动技能教学过程的。外显学习是一种系统的学习过程,它有比较明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内隐学习则是无意识的自觉学习过程,它所学习的知识是不能将其理论化的,很难对其他人言明,但是它的作用却是持久的,可以更好的运用外显学习获得知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两种方法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信心,利用暗示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郭秀艳. 内隐学习对技能类教学的启示[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1):87~91.
[2] 范文杰,王华倬. 运动技能获得中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及其实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01):61~64.
[3] 黄颖峰,黄玉山. 内隐学习与运动技能的获得之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01):22~28.
[4] 范文杰.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研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03):36~38.
[5] 任 杰,章建成,杨 烨,金亚虹,朱 骎,李年红. 运动技能的内隐学习与分心练习——对应激的抵御[J]. 体育科学,2001,21(03):71~75.
[6] 高鸿彬,陈南生,贾 君. 内隐认知优越性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体现与启示[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04):65~67.
[7] 薛留成.内隐学习及其运动技能学习理论的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09):102~106.
Development of Combining College Students' Implicit Learning Needs with Motor Skills
YAN Min, Wang Keyong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45, Chin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education way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Motor skill learning shows college students’ 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both of which work together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skill acquisition. During sports teaching by activating students' implicit learning program teachers can make students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motor skill acquisition easily in the absence of pressur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implicit learning and by combining with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rategy on how to apply implicit learn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otor skills.
College students; Implicit learning; Motor skills; Needs
1007―6891(2017)05―0107―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5.27
G807.4
A
2017-04-06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