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到“内源”:互联网+太极蓉城产业化发展方略
2017-04-11卿光明吕明阳苏力夺
卿光明,吕明阳,苏力夺
“外源”到“内源”:互联网+太极蓉城产业化发展方略
卿光明1,吕明阳2,苏力夺1
1.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蓬安县龙蚕小学,638271。
“十二五”时期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成都市政府开创性地提出建设“太极蓉城”健身文化品牌,践行全民健身战略,依靠各级各部门的主动作为,各项指标进展良好。“十三五”时期将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互联网+”三大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为“太极蓉城”的开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依托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分析“太极蓉城”的发展瓶颈,及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认为:“太极蓉城”应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由“外源式”向“内源式”发展过渡,依靠自身的造血,逐步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全民健身工程的深度实施和成都经济社会的发展。
外源到内源;互联网+;太极蓉城;产业化
“互联网+”是采用现代化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在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促进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并能够进一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1]。互联网将带来整个体育产业格局的巨变,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在“十三五”时期,“互联网+体育”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有18个项目走向市场,四大球(美式足球、棒球、篮球和冰球)创造了近7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价值[2]。NBA的产业链因互联网而实现了升级,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镜鉴。2015年7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 40号),“互联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3]。助推了体育产业与互联网联结向前发展,同时也引起了学界对此的关注。李恒对互联网重构体育产业及其未来趋势进行了宏观分析[4],张森木提出了建立体育产业的平台生态圈。[7]
“太极蓉城”是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开展的以“传承太极文化,助推城市发展”为主题的系列健身活动[5],自2012年始,一直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外源式”开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然而,在“十三五”期间如何顺应形势的发展,克服其“内源式”发展动力缺乏,产业化不足等问题,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健康中国和互联网+”是太极蓉城未来发展的时代境遇,“互联网+太极”的产业发展形式,为“太极蓉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文化学、经济学、体育产业等学科理论,借鉴互联网+体育健身品牌的操作模式,探讨“太极蓉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产业化发展路径,以及为“太极蓉城”健身品牌的纵深开展和太极拳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做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
1 “外源式”驱动:太极蓉城的源起与现状
“太极蓉城”始于2012年,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成都市体育局武术与跆拳道管理中心的人力、物力的保障下,秉承“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太极拳艺,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宗旨[8],依托以太极蓉城社区辅导站、点,通过太极“七进”活动、举行各类技术辅导和知识教学活动以及赛事(如太极嘉年华活动),促进了太极拳的推广,习练者由数十万人激增至280余万,使成都市太极拳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推广效果[9]。
太极蓉城是在政府主导下,依靠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物力、财力等外力的外源式发展。其建设初衷是将全民健身、体育惠民工程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随着太极蓉城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与管理者也开始关注这一体育文化现象,逐渐将太极蓉城纳入城市文化品牌进行打造。然而,调查发现:太极蓉城还存在过分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产业化发展缺乏,内源式发展乏力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太极蓉城为政府主导推广的运动文化品牌行为,是“外源式”发展模式,缺少自身造血功能;(2)太极蓉城推广模式单一,实施大众化推广,未使太极蓉城的社会化推广具有针对性,不能满足处方式康复治疗的需求;(3)太极蓉城顶层设计格局不高,局限于大众推广和全民健身。太极蓉城应立足于健康中国和互联网+的国家发展宏观背景,主动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融入“互联网+”的宏伟战略目标,走立足传统推广优势,依托互联网平台优势,思考未来发展路径。
2 定势与失衡:太极蓉城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惯性思维,太极蓉城产业发展的思想桎梏
惯性思维,是对同一种意识的多次加强可以使人脑思维在未受到足以改变当前观点的强有力证据的影响下,保持原有的思维方向[10]。惯性思维的形成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客观事物,内因是人脑产生意识的特有机能。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各级行政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也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采取各项措施来保证全面健身计划的顺利推进,成都市政府从2012年开始定期颁布《“太极蓉城”系列健身活动实施方案》和各种举措,及用物力财力来成功地助推了该项目。但是,长期依靠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思维惯性,易造成全民健身得靠政府,无人愿意思考社会力量开发太极蓉城的产品的思维误区,成为太极蓉城产业发展的桎梏。另外,虽然我国恩格尔系数中教育娱乐方面上升幅度较大,但还未形成体育消费大众化的习惯,这种思维定势也制约着太极蓉城产业发展。
2.2 人群单一,太极蓉城产业发展的瓶颈
太极文化产业是以太极拳为基础,向社会公众提供太极拳服务产品、太极拳相关文化产品以及太极文化产品、服务等产业化经济活动的总和[11]。“太极蓉城”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有广大的受众,受众面决定市场潜力的大小。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关注度,关注度也就代表人的数量。因此,这必然涉及到从事太极蓉城产业发展取决于从业者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有太极拳服务需要的消费者。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文化的迫切需求与多元化的运动形式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太极拳内容丰富,技术动作具有柔和、缓慢、轻灵的特点,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的参与,但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太极蓉城”系列活动,无论是参与推广的管理者还是教练都是出于为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目的,具有体育产业性人才和经济实体参与度不高;接受服务的参与人群结构单一,年龄结构单一,以中老年群众为主。中年及青少年儿童参与度低,中小学太极拳的推广形成消费人群的效果不够理想等等,并未形成年龄层次多样,数量众多的消费群体,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冲破受众范围狭窄的阻碍是当务之急。
2.3 信息不对称,太极蓉城产业发展的束缚
太极健身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太极蓉城产业化发展的一大束缚。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12]。目前存在的消费者信息需求与市场的信息拥有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消费者对市场资源的缺乏了解,不能全面的掌握市场信息,导致出现两个主要的问题,(1)消费者缺乏专业的指导,学习太极拳进度慢,导致了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早早放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2)消费者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有的消费者想一对一学习或者大班式的多人学习,但是找不到专业的教练或者相互学习的伙伴的现象。另一方面,教练对太极健身市场消费者的信息不能有效地掌握。导致太极拳教练产业资源得不到有效发挥,消费者不能得到针对性指导。如何解决太极健身市场的信息流通和信息不对称的束缚,让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到太极蓉城活动中来,实现太极健身产业的纵横一体化的长效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 整合与优化:“互联网+”背景下的太极蓉城
3.1 “互联网+”的无边界性,催促太极蓉城的多元化发展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13],它指的是依托于具有无边界性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由于互联网平台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一个无限宽度和程式化的高度,能成就产业或产品发展无限可能。因此,传统产业可以与之结合成互联网+X,形成多元化的新兴产业。目前,“互联网+”运用到其他领域已经形成了多元化产业化发展态势,除了现场体验外,电商、传播、金融、教育、营销、社交、技术、娱乐等都可以进行多样化经营,传统经营方式的产品都可以搬到互联网上,实现一个平台经营多样性的产品[14]。
太极蓉城倡导的蓉城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方式,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作为一项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在由公共服务惠及人民的工程,向品牌化打造和多元化发展,应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太极拳传统单一推广模式,建立一个新的发展思路,走传统模式与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实现多元化发展。例如,利用互联网的新媒体实施对太极拳健身知识的普及、利用互联网对太极俱乐部和健身馆的宣传推广、太极蓉城网络课堂、太极拳运动处方和教练的预约和网络互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总之,互联网+“太极蓉城”将成为新的产业模式。
3.2 “互联网+”的高度整合特性,为太极蓉城产业发展提供不竭资源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仅移动互联网4G用户就达8.7亿。互联网通过线上整合线下,实现资源流通和共享,也像一个大吸盘,通过线上吸引线下的。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发展模式,就是聚合消费者的习惯需求与网上的健康资源,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互通、互联。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实体与虚拟网络的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为“太极蓉城”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通过信息聚合模式的创新能够及时获得最新数据信息,改变当前信息更新慢和内容同质化的现象。”[15]如滴滴和优步(UBER)通过互联网自建平台,把乘客和零散的私家车整合在一起,最早实现大量的亏损补助,等大家“爱”上它以后,就开始盈利。
整合互联网各平台,达到合作最大化。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内核驱动力,互联网服务平台是实现多方交流、共赢的生态圈,同时也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行业的相互融合,实现产业的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太极蓉城互联网产业要充分利用成熟平台的优势,搭乘网络高速动车快速前进。进行平台组合,资源共享,达到合作的最大化,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平台。如,李连杰先生、马云先生共同发起创办的太极禅。线上与线下的高度融合模式为太极拳产业发展的提供全新驱动。线上进行推广,线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人们可以通过个人需求和体制要求输入到网上,通过软件和系统分析,在线上为个人制定一个适合自己锻炼的运动处方。还可以在网上预约专业的教练,线下进行专业的指导等,实现太极拳产业线上预约、线下养生的发展推广新渠道。
3.3 “互联网+体育”私人定制,优化太极蓉城产品质量
互联网不断地催生出众多的服务模式,其中互联网体育中私人订制体育服务成了发展主流,互联网私人定制是市场资源和消费资源流转到互联网体育公司名下,作为产业化生产的基础。太极健身市场以互联网体育服务平台为载体,整合太极健身市场和消费者的资源,根据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提供个人专属的相应产品和信息,这些产品直接由市场上的体育公司提供。同时消费者的个人需求还会直接通过互联体育服务平台反馈给体育运营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更新产品内容,完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便捷、完善的服务环境。互联网私人定制体育服务不但实现信息的开放、互通和互享,还可以减少产品的流通环节,直接由厂商提供相应产品供给,节省了中间的流通费用,让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还可以解决太极健身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让消费者直接了解太极健身市场资源,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太极健身市场会了解到更加详细的市场需求,制定更加详细、完善的私人订制服务产品。如“健康猫”对体育网约平台和定制服务的探索,健康猫APP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健身需求不同,在线给出个性化的健康处方,包括运动、理疗、食疗、情志等。为用户提供线上约私教、线上约动友、线上约场馆、线上视频教程学习、线下教练授课、线下生活馆体验等健康服务,全方位解决消费者身体亚健康状况问题。
4 守成与创新:互联网+太极蓉城产业化“内源式”发展路向
太极蓉城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内源式”发展,打破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所谓“内源式”发展,是相对于外源式发展而言,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强调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强调依靠产业自身内部的造血,自力更生的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尊重原有的文化传统等[16]。基于此,互联网+太极蓉城应该充分利用太极拳文化优势实现“内源式”发展,走守成和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来实现产业化有序发展。
4.1 固守和传播传统太极文化,构建太极蓉城知识数据库
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养生和炼形之术,它基于古人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后产生的具体经验和使用技术。(1)太极拳继承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太极拳承载了“道”的思想,如庄子一系认为,人是“天”之所生,应当顺应自然,“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任何外在的附加的东西都是累赘。对人自身则要求阴阳平衡。“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由宇宙观念到人生观,认为人的内外平衡和自身也要的阴阳平衡,“一阴一阳”为之道,通过太极拳来调节阴阳。(2)从工具理性来讲,太极拳是对人体练养有着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太极拳的动静适宜,对身心修炼的兼顾,确实发挥了平衡阴阳,和谐内外的作用。因此,太极蓉城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太极拳承载的传统文化,做为产业发展的文化根基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做实太极蓉城产业发展的根基。
构建太极拳与健身养生知识库。建立太极拳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采取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对太极拳和传统养生知识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太极拳知识采用知识管理手段,构建太极拳健身养生知识库体系。如太极拳技术体系视频库、传统养生知识库、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库等。
4.2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加强“体医”的融合与创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并倡导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等,为太极蓉城融入社会经济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体医融合和创新是解决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核心、扩大太极拳为健康服务领域的关键:(1)通过体医融合,实现体育部门与医疗部门的协作,使太极拳运动更安全更有效。通过医疗部门对参与者进行医务监督,使运动更安全,通过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使太极拳锻炼更全面有效;(2)体育与医疗的融合提升太极拳社会指导员的话语权。太极拳产业化是为消费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当健康问题出现后,不论是防病、治病还是病后康复,消费者更倾向于听取医生的建议[17]。医生与太极拳指导员协作,达到优势互补,同时可以提升太极拳社会指导员的话语权;(3)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高科技体育科学与高科技医疗的融合,是太极拳产业化发展与健康中国深度开展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医疗融合需要新的体育和医疗服务模式避免运动的风险。如医疗可在运动前体质的测试、运动中运动量的监控以及运动后的效果评价为太极拳参与者保驾护航。因此,要创新性地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运动和医疗设备对运动进行监控和及时指导,开发和应用太极拳—医疗卫生相关信息系统。
4.3 加速太极蓉城的互联网商业发展,促进太极文化资本化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认为,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存在的客观形式是文化资本的三种存在形式之一[18]。太极蓉城具有成都市丰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又有成都本土特色的太极实践技术与知识,如李雅轩太极,桃花太极等等,具备了资本化的前提。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深入开展和体育产业化发展时代趋势,太极蓉城的开展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主导,应该充分借助于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实现太极蓉城倡导的太极拳的全面繁荣,实现太极文化的资本化转化,满足政府向社会购买优质的体育服务和人们对高质量体育服务产品的需求。推进太极文化的资本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大力挖掘、整理当地丰厚的太极文化资源,并依据互联网传播和时代需求进行改革创新。(2)将成都太极拳,李雅轩太极、桃花太极等成都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成健身针对性强,适合不同年龄人群、不同体质情况和不同要求的健身养生产品,构建太极蓉城产业体系和产业链;(3)重视太极拳产业人才和技术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体育产业人才与老拳师和太极名人明星的协同发展,重视当地高校的在人才培养、技术和智力支持方面的作用;(4)以在线服务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培育等线上线下服务业态,探索基于数字教育服务平台的太极拳服务模式创新;(5)大力发展太极拳辅导站联网、整合技术指导员、学员、需求等信息资源。探索太极蓉城产业合作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
5 结 语
本文基于“互联网+”产业化发展背景,对成都市“太极蓉城”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依靠政府支持的惯性思维、受众面单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行初探。认为应突破外源式发展瓶颈,实现内源式发展。太极蓉城的产业化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尽快融入“互联网+体育”和“健康中国”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太极蓉城的内源式发展,文中最后提出太极蓉城产业化发展应着力思考太极蓉城与健康中国战略融合发展问题、太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问题,以及如何促使成都太极文化的资本化等问题,这些也是亟待解决和需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1] 贺 慨.“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策略[J]. 体育文化导刊,2016(05):130~133.
[2] 刘江南.对美国体育产业调研而引发的思考[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04):1~5.
[3]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 40号)[Z].2015,07,14.
[4] 李 恒.互联网重构体育产业及其未来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06):8~15.
[5] 成都市体育局.传承太极文化助推城市发展[Z].全国群体会材料.
[6] 成都市体育局.传承太极文化助推城市发展—成都市开展太极蓉城系列健身活动实践[Z].2012.
[7] 张森木.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3):121~124+166.
[8] 运动成都太极蓉城[N].中国体育报,2013.11.15(04).
[9] 成都市体育局.传承太极文化助推城市发展—成都市开展太极蓉城系列健身活动实践[Z].2012.
[10] 陈清彪. 走出惯性思维的误区[J]. 茂名学院学报,2009(02):15~18.
[11]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3 年[N].焦作日报,2008~09~28(6).
[12] 娄飞鹏.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西南金融,2017(01):1~9.
[13]童 兵,樊亚平.从信息提供者到问题求解者—转型时代传统媒体的角色转型[J].新闻记者,2014(11).
[14] 黄锦宗,陈少峰. 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2):63~68.
[15]褚兴平.老龄化背景下“互联网+”太极拳养生发展新模式探究.[J].运动,2016(06):140.
[16] 蔡小菊,向 征.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内源式发展模式的特殊内涵[J]. 大众文艺,2010(11):37.
[17]郭建军,健康中国建设中体育与医疗对接的研究与建议[J].慢性病学杂志,2016(11):1067~1073.
[18] 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Exogenous to endogenous”:The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plus Chengdu Taiji Industry
QING Guangming1, LV Mingyang2, SHU Liduo1
1.Wushu Institute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2.Longcan Elementary School of Sichuan Province Peng’an County, Nanchong Sichuan, 638271, China.
“Twelfth Five-Year” period of national fitness rose to national strategy, the Chengdu municipal government pione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Tai Chi Rongcheng” fitness culture brand, practic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relying on various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of initiative, the indicators progress well. "Thirteen Five" period will b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Health China and the Internet +" three strategies,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 sports industry, “Tai Chi Rongcheng”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of Taiji Rongcheng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industry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at “Tai Chi Rongcheng” should take the roa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exogenous" to “endogenous”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ition, relying on their own hematopoietic, and gradually enhance the brand value, and promote the depth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ject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engdu.
Exogenous to endogenous; Internet plus; Taiji Rongcheng; Industrialization
1007―6891(2017)05―0025―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5.07
G80-052
A
2017-06-14
2017-07-24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16R16;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资助课题,项目编号:WSH2016Q002;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项目编号:SC16XK026;四川省教育厅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资助课题,项目编号:TY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