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永胜边屯文化的特点

2017-04-11云南省作协原副主席边疆文学原主编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毛氏永胜县永胜

云南省作协原副主席、《边疆文学》原主编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讲,就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主要界定于精神文明的范围。从秦汉以来,历代王朝为戍边卫国、维护国家统一和繁荣强大,派出大量军队,在祖国的边疆一面打仗戍边,一面开荒种田屯粮,到明代形成高潮。那些戍守边疆的军人和家属及后人,在长期的军事和屯田进程中,和边疆各族人民命运与共,相互融合吸纳、依存互补所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包含了边屯人及其后裔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如教育文艺、商业流通、开矿筑路、手工制作、民俗风情、人文地理、历史著述、农耕饮食等等,使从中原传来的汉文化又带有边地民族文化神奇绚丽多彩的特点。这就是边屯文化的共性。由于屯边地域的不同,不同边疆的边屯文化又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个性,从而使边屯文化又以其丰富多彩、神奇瑰丽、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文化特点,成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宝库,深入开展边屯文化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而云南省永胜县在边屯文化的研究上,又有着突出的贡献。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永胜的边屯文化。

永胜对边屯文化研究的开创之功,成为整个边屯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特点

今天,我们讨论的边屯文化这一特殊文化概念的提出、推广和深入研究,以我之见,丽江永胜县和丽江市的一批文化学者,是具有开创之功的,并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边屯,或屯边,自秦汉实行屯垦戍边政策以来,就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边疆地区广泛开展,北到黑龙江的冰天雪地,西到辽阔的新疆大漠,南到彩云之南的边疆一线及广西边陲和南粤海南岛,都留下了世世代代的屯垦戍边人。史书记录了一代代边屯人卫国戍边屯垦的壮举。边屯这一词汇、概念也随之出现,并在不同的词典中可查阅到。但在屯垦戍边中形成的边屯文化,虽然早已在广大边疆客观存在,但以我之寡闻,这一文化概念似乎在过去还没有人提出过,包括《辞海》在内的许多工具书,也查不到“边屯文化”这一词语,这不能不说是文化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缺失。

弥补这一文化缺失的,就是永胜的文化学者。但为什么弥补这一文化缺失的,是由一个县的文化学者来完成的?这又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历史上,永胜县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家必经之地”,形成了永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开放性。于是国家在派兵平叛的同时,为了边疆的长治久安,明洪武年间在永胜即当年的北胜,派驻了大量戍边屯垦军人及家属,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调卫时形成高潮,同时设置了卫的军事首脑机关,由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行使政治、军事、经济、屯垦及行政、商学的指挥权。这些来自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的边屯军民,改变着北胜地区的面貌和人口结构,仅洪武调卫奉命从昆明来的军人就达5600人,加上家属勤杂人员不下万人,在一些地区形成了外来人口多过本地原有人口的奇特现象。他们扎根北胜大地,和北胜本地居民休戚与共,通婚融合。这些外来屯边的军民所带来的中原文化和观念同当地各民族文化融汇形成的永胜边屯文化,就以更广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和敢为人先的特点世代相传,永胜边屯军民的后代也继承和发扬光大了这一文化特点,并影响到以后进入永胜的外地人和他们的后代。

我认为,永胜边屯文化的这一先进性特点,应合着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潮音,使永胜的一批文化学者、专家及领导,如简良开、秦正业、舒家政、何守伦、陈星元、张佐、郭庭华、闵文新、毛诗奇、李世民、陈洪金、木祥等,以包容开放、敢为人先的边屯文化精神,在全省、全国率先开展了永胜边屯文化的调查、研究。简良开先生在舒家政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对毛氏文化的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证和对毛氏后人的寻访调查,得出因战乱从江西吉州来到北胜后又在澜沧卫军屯并取得显赫战功的百户长毛太华就是韶山毛氏的先祖。这一结论得到学术界,特别是韶山毛氏和毛泽东后人的认可。简良开还首先提出边屯文化的概念,之后,永胜的毛氏文化和边屯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高潮,秦正业等众多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引起巨大的反响。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丽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边屯文化博物馆,秦正业先生主编出版了一套边屯文化丛书(《边屯探源》《边屯展望》《边屯风韵》),编著了《边屯文化简明读本》,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创办了《边屯文化》刊物,促进了边屯文化研究。永胜县人民政府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了边屯文化研究院,永胜的边屯文化研究正向着更广阔的领域纵深拓进。

永胜毛氏文化是边屯文化的特别个性,其研究成果提升了永胜边屯文化的重要价值

从现有研究成果证实,永胜对边屯文化的研究始于研究毛氏文化;毛氏文化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边屯文化的概念;边屯文化是中国历代王朝在屯垦戍边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永胜的毛氏文化则是永胜边屯文化的典型表现。也就是说,永胜毛氏文化就是永胜边屯文化的特别个性,是永胜边屯文化区别于其他边疆地区边屯文化的最大特点,它不仅是永胜边屯文化之光,提升了永胜边屯文化的文化价值,也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光添彩。

永胜研究毛氏文化的成果,在永胜边屯文化中的特殊性及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永胜毛氏文化的研究成果显示,毛泽东先祖毛太华军屯的澜沧卫,就是今天的永胜县而非其他地点。

韶山毛氏先祖毛太华军屯并立有战功、被封为“武德将军”的所在地北胜澜沧卫,就在今天的永胜县。而一度有人望文生义并疏于史籍阅读,把澜沧卫当成其他地点。而明代澜沧卫的地点,多种史籍都明确记载证明了是在今天的永胜县。

其二,毛氏文化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见证了永胜边屯文化的重要价值和代代传承的巨大影响力。

毛氏文化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仅见证了永胜这方曾经属于偏僻落后荒凉边地的发展和兴盛,更在潜移默化的血脉传承中,影响到云南永胜和湖南韶山的毛氏后人。

多位边屯文化研究者,揭示了毛氏文化作为永胜边屯文化的特别表现之精神。也就是以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精神,以包容吸纳为主的开放精神,吃苦耐劳、英勇顽强、建功立业、敢为人先的艰苦奋斗开拓精神,互助互爱、邻里和睦、民族和谐的民族团结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对毛氏后裔和永胜边屯人的后人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明显和巨大的。

其三,永胜毛氏文化在今天建设文化强国和民族文化强省中的新发展,成为永胜边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时代特点。

永胜县的一批文化学者对毛氏文化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与他们自觉的文化担当意识与奉献精神分不开。但他们的研究也是在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支持、重视和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环境中进行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才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进而加大投入,在全国建起了第一座边屯文化博物馆,进而建起边屯文化研究院,着手开展对毛氏文化和更广泛的边屯文化研究。

永胜从毛氏文化开始的边屯文化研究,促进了边屯文化的发展,这些研究既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又注重毛氏文化和其他边屯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时代价值的研究,从而使以毛氏文化为代表的永胜边屯文化得到运用和发展。这也让我们看到边屯文化发展中的时代特色。

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在边屯文研究中的一批学术成果和在文学艺术上以边屯文化为主题的创作成就,不仅硕果累累,而且让我们看到了永胜边屯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和繁荣。永胜边屯文化属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表现,就是边屯文化博物馆和毛泽东祖先纪念园的建立及毛氏宗祠的修复重建以及毛氏文化与红色旅游文化相结合对红色旅游、边屯文化旅游的促进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看到永胜边屯文化、毛氏文化在发展中的时代特色。

永胜边屯文化的特别之处和无穷魅力,还表现在永胜的山川神奇、文化多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人荟萃、丰富多彩的特点上

在永胜继承毛太华军户屯垦的毛氏后人,分布在永胜的毛家湾、期纳、清河、涛源、片角、永北等处,如今多达3000多人,几乎把毛氏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整个永胜大地。来自南京大石桥、柳树湾和湖南、江西、江浙等多处的边屯后裔,遍布在永胜各地。内地先进的读书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也随之融入永胜的山山水水,还有独具特色和神秘的他留人文化保留至今。永胜,可以说就是一个历代边屯人的集居地,历史上多元丰富的边屯文化成为永胜的主流文化,也成为哺育历代永胜文化精英的精神食粮。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无不和那里的人文地理有关。永胜山川神奇瑰丽,1200多万年前因喜马拉雅山脉的造山运动形成的陷落湖程海,风光秀丽,碧波绿水,年产鱼虾100万公斤,不少为本地的珍奇鱼,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最优质补脑健体的动物蛋白来源。特别是程海出产螺旋藻,更为罕见。世界上也只有包括程海在内的三个湖泊出产这种天然高档营养品。毛氏祖居之地就在这么好的地理环境中。我们就不难回答,为什么清水古镇在明清时期就出了4个进士;为什么吴道子真迹的观音摩崖石刻会现身于永胜的灵源箐;为什么在破“四旧”和今天大开发的拆迁风中,清水古镇的明清古建筑能够保留下来!我面对古镇的民居、门楼,就曾想到,这就是边屯文化精神已在这些边屯后人中生根发芽开花的结果。

永胜神奇的山水养人,永胜以毛氏文化为代表的边屯文化育人,永胜边屯后裔人才辈出,单在文艺界就出了不少精英。百年前出生在程海湖畔的谭碧波,其名字中的碧波就让我们想到对母亲湖程海的乡愁之情。他以边屯先辈开放的精神,走出大山峡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宝塔山下的延河畔,聆听了伟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位百岁著名老戏剧家,如今成为当时聆听过“讲话”的云南多位青年文艺家的唯一健在者。程海毛家湾毛清二的20代孙诗人毛诗奇、永胜作家李理、散文家陈洪金、作家马霁鸿,名满文坛。作家胡继恵以《边屯》为书名的长篇小说,大概是边屯后裔作家写边屯人生悲欢离合命运的第一部长篇作品。还有在边屯文化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简良开、秦正业、舒家政等,边屯文华精神也同样在他们的身上发扬光大,他们是毛氏文化和边屯文化研究的开拓者,他们的研究之路同样闪烁着边屯文化的光芒。

让人惊异的,除上述文化精英外,永胜还出了一大批作家和诗人,他们中有多产质优并在全国鲁迅文学奖中获奖的海男及其胞妹、女诗人海惠,还有彝族作家木祥、女作家杨宝琼、青年散文家杨春山、女诗人赵晓梅等等,他们大多为边屯后裔或在永胜生长,其作品发表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报刊上并出版了多部专著。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弘扬着边屯文化。

永胜出了这么多作家、诗人,说永胜出了一个“边屯文化作家群”,一点也不为过。

猜你喜欢

毛氏永胜县永胜
韩永胜
投身革命的毛氏英烈
唱一首祖国的赞歌
一种两级双吸管道输油泵
谢永胜
滇西北精品农庄经营模式探索
不同海拔水稻种植区内对穗颈瘟的田间定点调查
永胜县农业机械应用情况研究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永胜县人武部鏖战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