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地方史话: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2017-04-11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
文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
为了领导滇西民众开展敌后抗战,腾冲爱国人士于1942年6月6日成立临时县务委员会,组成以张问德为县长的抗日县政府,动员人民协助军队打击日军。龙陵县的爱国青年朱家锡主动请缨杀敌,被龙云任命为龙潞游击支队长兼龙陵县县长,在龙陵、潞西一带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与日军激战30余次,牵制日军的力量。
日军占领的滇西地区居住着十多个世居少数民族,为反抗日军的强暴统治,滇西各族民众奋起抗战。腾冲、龙陵、潞西、南甸(今梁河)、干崖(今属盈江)、莲山(今属盈江)、陇川、瑞丽、泸水等县(设治局)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佤族和汉族等各族人民,先后组成10余支抗日游击队,在沦陷区与日军展开武装对抗。这些游击队为:滇西边区自卫军,辖干崖宣抚司刀京版领导的滇西抗日游击队第一路军,南甸土司龚绶领导的第二路军,南甸汉族士绅赵宝贤、赵宝贵领导的第三路军,由莲山、蛮允、昔马汉族士绅刘金生、许本和、寸时金组织的滇西自卫军莲山独立支队,由盈江盏西汉族、景颇族等组成的盏西独立游击大队;龙潞游击支队;由瑞丽县景颇族组成的三户单抗日游击队;在澜沧、西盟等地由罗正明领导的澜沧佤山抗日游击队;在耿马、沧源由罕裕卿领导的耿沧抗日自卫支队;由胡忠华领导的班洪阿佤山游击队支队等抗日组织。在敌后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少数民族群众纷纷加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敌人。未加入游击队的各族民众在敌人来犯时,有的独自作战,有的以村为战或村寨联战。没有枪弹的民众以各种原始武器打击敌人,甚至采用打猎和对付野兽的办法给敌人以杀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滇西各族民众保家卫国、反击侵略势力的抗日斗争,直接牵制扰乱了日军的行动,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远征军的滇西反攻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中的一些亲日分子打着“曲线救国”的幌子纷纷投敌卖国。1938年底,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秘密从重庆乘飞机经昆明转飞越南河内,12月29日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艳电”,公开叛国。汪精卫集团的投敌行径,遭到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界各阶层人民,包括国民党内坚持抗战立场的爱国人士、爱国将领的强烈谴责,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汪”运动。
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精神,中共云南省工委发动社会各界开展大规模的“讨汪”运动,促使龙云等云南地方实力派人物坚定抗战立场。1939年4月23日,中共党组织通过民众歌咏团组织昆明各校学生2000余人,举行“讨汪”火炬游行,表达了云南各族人民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决心。镇南(今南华)、昭通、个旧等地的中共党组织和中共党员,也发动群众以集会、上街宣传等形式,开展了“讨汪”斗争。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周年,1939年9月18日,党组织发动组织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学校师生和社会团体4000余人,举行了示威游行。在中共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敦促下,1939年2月10日,龙云发表谈话,表示拥护国策,抗战到底。是年10月,龙云正式通电声讨汪精卫。1940年11月,龙云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采访,表示“敌人图谋加紧挑拨离间,全国应加紧团结,抗战到底。”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使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中共云南省工委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团结抗战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不断壮大爱国民主力量,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团结各阶层人士,与反共顽固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0年4月,国民政府国务委员、参谋总长何应钦专程到昆明,督促龙云成立“党政军联席汇报会”,并派出大批特务进入云南。国民党顽固派的这一阴谋,既是对龙云的拉拢控制,又对云南地下党组织构成很大威胁。中共云南省工委及时布置李群杰、刘惠之、欧根等地下党员通过爱国进步人士向龙云进言,晓以利害,指出成立“党政军联席汇报会”,国民党特务力量将趁此插手云南,于云南地方政府不利,于团结抗战大局不利,于地方治安不利。龙云接纳了这些意见,对何应钦虚与委蛇。直至这年的7月,何应钦再次来到昆明,督促成立“党政军联席汇报会”,龙云在无法继续推诿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成立了以地方人士为主的云南党政军联席汇报会,并牢牢将其控制在手中。
为了巩固云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党组织还帮助中国民主同盟在云南建立地方组织。1942年底,民盟派罗隆基到昆明筹建地方组织,中共中央南方局随即指派中共党员周新民以民盟成员身份到昆明,帮助民盟发展地方组织。同期,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华岗到昆明,与周新民共同组织有专家、学者和文化教育界著名人士参与的“西南文化研究会”。该会除举办学术报告外,更主要的是讨论形势问题,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引导各种不同门户、学派、流派的知识分子,摒弃歧见,在抗日、民主、进步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在此基础上,罗隆基、周新民发展了第一批盟员。为推动民盟的工作,中共党员楚图南、尚钺、赵沨、张光年、方仲伯、冯素陶等也先后入盟。1943年5月,中国民主同盟的第一个地方组织——昆明支部正式成立,罗隆基为支部主任。民盟昆明支部内部组成了以周新民为书记的中共党组,领导盟内党的工作。民盟昆明支部成立后,周新民在民盟的组织发展工作中,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南方局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首先打破“三党三派”的限制,广泛吸收知名教授、自由职业者入盟,使民主力量在民盟昆明支部中占据了主要地位。1944年10月10日,民盟昆明支部召开盟员大会,将民盟昆明支部改为民盟云南省支部。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下,民盟云南组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并影响云南地方实力派朝着团结、民主、进步的方向发展。龙云以及云南民族资本家缪云台、朱健飞、金龙章等成为民盟的秘密盟员;民盟成员李公朴、闻一多、张奚若、吴晗、曾昭抡、罗常培、周炳琳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站到了爱国民主运动的前沿,在斗争中成为著名的民主战士。民盟云南地方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同盟军和重要力量。
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滇军的工作是巩固和扩大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1940年冬,周恩来、叶剑英派张子斋回到张冲任指挥官的滇军二路军指挥部,利用其在滇军中的关系继续与张冲建立联系。同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从延安派朱家璧回云南做统战工作。朱家璧途经重庆时,周恩来又指示他“利用关系进入滇军,广交朋友,以进步面貌出现,扩大党的影响”。1941年初朱家璧回到云南后,利用社会关系进入滇军第一旅任营长,并积极向滇军将领宣传坚持团结、抗战、进步的主张,得到滇军将领卢汉、卢濬泉等人的信任,一些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通过朱家璧的关系进入该部开展工作。朱家璧以八路军的办法管理部队,部队素质得到提高。1943年滇军第一旅改编为暂编18师,朱家璧升任3团副团长。在师长卢濬泉的支持下,成立了18师艺术工作队,朱家璧兼任队长。一批进步青年进入艺工队,在滇军中广泛开展革命文艺活动,鼓舞了官兵的抗日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