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怎样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2017-04-11中共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文 中共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属国家级贫困县。面对沧源县情,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着力在培养、投入、巩固、拓展、改善上下功夫。
加快人才培养,为创新注入新动力。人才是创新的驱动力,没有人才就不可能实现创新。沧源县作为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面临着自身创新驱动能力弱、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小弱、转型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从民族文化产业创新上看,虽然打响了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佤族新米节等节庆品牌,但以文化创新实现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差距仍然较大。教育方面,截至2015年末,沧源县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8.1年。坚持创新、推进创新,必须全面实施“人才兴县”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能力。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提高地方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抓住中央支持农业农村工作、“直过民族”政策等重大机遇,不断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加快农村和城镇的各项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安居房建设。二是加快产业扶贫,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三是着力改善“五网”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设计建设和特色风貌塑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四是加大农村群众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促进群众思想大解放。打造一批“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型村庄、特色村寨和边境村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巩固自然生态,坚持绿色发展。沧源县通过实施“洁净沧源”行动计划、“森林沧源”建设,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34%,建成区绿地率达33.01%。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在巩固自然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节约资源、产业发展、低碳循环发展等方方面面,以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为抓手,落实好创建工程的各项指标,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施好自然生态修复工程,继续加大“洁净沧源”“森林沧源”建设,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科学推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相适应。
拓展开放能力,构建开放前沿窗口。沧源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界中段,国境线长147.083公里,有主要出境通道4条,大小进出口便道30多条,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县城距缅北重要城市腊戍仅200公里,是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门户之一。但由于基础设施滞后,沿边区位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必须拓展沧源对内对外开放能力,发挥沿边区位优势,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沧源永和口岸申报升格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抓住沧源机场通航的机遇,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着力在通关便利化、沿边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沧源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按照整合资源、资本运作、多方投入的思路,完善项目投融资平台,规范平台运作模式,为跨越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
注重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成果。必须从解决当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进群众的福祉。一是以脱贫攻坚为突破口,全面完成16856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农特产业基地,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二是广开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充分就业,强化劳工合法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是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四是落实好14年免费教育政策,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是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公共文化体育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六是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视和解决卫生人才队伍紧缺、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医疗卫生硬件滞后的问题,解决“就医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