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医学期刊的改革及创新研究

2017-04-11谢飞凤季群赵瑞

今传媒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改革

谢飞凤 季群 赵瑞?

摘 要:医学期刊具有服务性、学术性特征,学术的发展,读者需求层次的提高,都要求医学期刊进行改革和创新。医学期刊的改革进而创新不单是信息交流、学术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阐述了医学期刊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以《中华全科医学》为例,针对医学期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改革和创新的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医学期刊的创新和发展,对同行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新常态;中华全科医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141-03

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医学期刊的发展关系密切,进入信息化时代,医学期刊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去粗取精,适应经济及医学、科技发展,改革和创新自身的理念、栏目、选题、编审、数字化建设、做好学术服务是当前医学期刊的关键着力点。笔者以《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为例,分析了医学期刊的改革及创新策略。

一、医学期刊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1.医学期刊改革、创新是信息交流的实际需求

医学期刊属于信息传媒的一种,是信息传播的介质,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进入“服务型”社会,这种信息传递具有典型的“服务”属性,要让读者满意,就需要确保传递信息具有价值、新颖、独特。在医学期刊上刊载的文章,或是能够为读者提供帮助,或是能够促进学术的发展与进步,这种“帮助”“促进”实际上是通过“信息交流”实现的,正是存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拓展新知”的需求,才滋生了“改革”“创新”的“行为”[1]。

2.医学期刊改革、创新是学术发展的现实需求

医学期刊承载着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成果,医学期刊的水平反映国家医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且促进医学水平、技术的发展[2]。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医学期刊起到了宣传、扩散、传播的作用。如果不及时对医学期刊进行改革、创新,使其反映、体现最新的医学成果,则很难实现技术、经验的推广和促进医学科研事业的进步,不利于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期刊改革、创新是学术发展的现实需求。

3.医学期刊改革、创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体量、利用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医学期刊的理念、编辑流程、收稿审稿流程等还不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将很难满足不断提高的期刊阅读需求,难以适应高度信息化、数据化的环境[3]。为此,只有结合信息化、大数据的发展需求,及时对医学期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彰显医学期刊的价值。

二、新常态下医学期刊的改革和创新举措分析

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适应新常态,医学期刊应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从编辑理念、期刊质量、编辑流程、栏目设置、学术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創新,以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尝试。

1.创新编辑理念

理念的创新是根本。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医学期刊编辑首先应转变传统的编辑理念,摆脱传统思想理念的束缚,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更科学、高效地办刊。《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具体做出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其一,提高编辑人员素质。鼓励编辑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学习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完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提高业务能力。通过了解技术前沿,开拓思路,在工作业务中了解有哪些新技术可供利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养成开阔的视野。在期刊编辑上,不但要树立市场观念,还要有先进开阔的文化视野,要找准市场和文化的结合点,突出期刊优势[4]。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经常参加全国乃至国际编辑出版会议、论坛,既能获取新知识,也能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其三,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核心。期刊是为读者服务的,在期刊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始终树立以读者为核心的理念,着力提高期刊的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2.严把期刊质量关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医学期刊作为传播和发布医学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传播正确的、实用性、创新性的原创内容是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追求高质量、前沿的课题是对办刊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往,《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在学术质量、投稿审查、编辑校对等方面存在欠缺,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把控期刊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及创新。第一,创新审稿定稿制度。2013年,为改善以往审稿、定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制定实施了“双盲双审”“主编定稿”制度。来稿必须要经过编辑部主任初步审查,之后由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双盲双审,经过前两个流程之后,进入修稿环节,修改达标后再由主编最终定稿[5]。2013年以前,退稿率仅为25%,而实施上述制度以来,2016年退稿率达到了75%,进一步确保了论文的品质。第二,加强版权保护。做好版权保护,更好地服务于期刊出版。我国的著作权、版权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为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2013年,初步尝试与作者签订《论文推荐及著作权授权书》,保障了双方的权益,规避了法律风险,为期刊的畅通发展奠定基石。第三,提高作者写作水平。为提高来稿质量,针对以往来稿中医务人员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开设了专门的栏目“编者·作者·读者”,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写作的格式、规范、要点、结构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社还与上海各社区医院合作,定期开展写作培训班等。2014年,特增设了“全科医学讲堂”板块,更加贴近基层医院及社区工作者,得到了作者以及各专科学者的响应和支持,改版后年收稿量由以往的3000余篇,增加到6000余篇,并且呈现上升趋势。

3.规范编辑流程及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学期刊首先应规范编辑流程,这样才能确保论文的质量及刊发的畅通。编、校、审中各项规定的制定对编校人员进行约束的同时更是一种鞭策,为办刊保驾护航。为规范编辑流程,更好地提高编辑效率、管理效率,自2011年起《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社先后制订并完善了一系列编审制度,如《编辑部工作流程》《审稿通则》《关于编校排工作奖惩细则的暂行规定》等,这些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杂志出版各个阶段的职责、分工,鼓励编辑减少差错,也提高了审稿的公正性、公平性。

此外,建立了编者、读者、作者互动制度,如制订实施的《杂志赠阅制度》《读者意见反馈制度》,促进了编者、读者、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了杂志编辑工作的面貌,畅通了论文投稿、发表的途径,大大缩短了出刊时间。

4.改革、创新栏目设置

医学刊物的栏目设置不但可以体现其办刊宗旨和编辑思想,还可以帮助读者阅读、检索,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要求,提高刊物的质量以及服务水平,有必要在刊物栏目设置上推陈出新。栏目设置是一个大学问,不能局限于行业、学术层次的思考,还应该在栏目中引入热点问题,突出自身的特色,这样才能让人记住刊物,从而赢得更多的读者。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医学期刊的栏目设置还存在诸多的瑕疵,同一层次的期刊栏目雷同,一些医学期刊,单纯看封面难以区分开;甚至连栏目也较为雷同,缺乏自身特色[6]。如果无法在欄目设置上取得突破,将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分析同类、相似期刊,发现自身的优势、不足,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中华全科医学》一直有“专家论坛”“调查研究”“社区卫生研究”“药物与临床”等深受读者好评的栏目,但是并未就此安于现状,在此基础上又开设了10余个栏目,诸如“全科医学讲堂”“医学综述”“慢病防治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病例报道”等,这些栏目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多元的临床信息,满足了读者多元化的需求,更加贴近读者内心。从2015年版面设置来看,“慢病防冶研究”“医学综述”“社区卫生研究”所占比例均有所提高。这些栏目不但包含丰富的医学新知识,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虽然这样的栏目设置可能会短期内减少版面收入,增加了约稿费用,但从长期来看,期刊的品牌形象得以提升,在业内的地位更为稳固,这才是期刊存续、发展的根本。

5.创新期刊选题策划

对医学期刊而言,选题策划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但是期刊编辑的起点,还凝结和反映了期刊的价值取向、定位[7]。医学期刊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选题策划,只有高水准的选题策划,才能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基础上,使期刊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为此,《中华全科医学》杂志推行了“两化”专项行动,以加强编辑人员对选题策划的认知和理解,提高期刊的独特性。“两化”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选题“预见化”。医学期刊以提高大众健康素质,促进学术发展为要旨。而无论是疾病、疫情的认知,还是健康素质的提高都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为此,在实际的选题策划过程中,编辑人员要有“预见性”“超前性”,不能局限于当下,而应该将一些尚未明确的、有价值、有必要的健康问题、疾病等与读者分享和讨论。这样不但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还可以将这种“预见化”变成期刊的特色。如此,不但丰富了期刊的内容,也赢得了读者的认可[8]。其二,学术“朴素化”。医学领域科研的部分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很多文章大众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大众对这些研究、结果有阅读和了解的需求,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理解相关内容,编辑就需要以朴素化的语言将其中较为“专业”的内容转化为科普知识。总的来说,创新期刊选题策划,使之更具预见性、科普性是期刊新常态的需要,也是期刊不断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推出内涵丰富、独具一格的优质选题,才能让期刊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6.加强数字化建设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紧随大数据脚步,医学期刊应加强数字化建设,在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推动医学期刊多元化的发展。《中华全科医学》也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如下:第一,建立网站。2013年底,杂志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引入了“期刊编辑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可以在网上完成“投稿-审稿-退修-查稿-修稿”等稿件处理流程[9]。并且经常注意对网站进行更新和维护。第二,引入远程期刊网络采编系统。为进一步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收稿、审稿效率,2014年,本刊引入了远程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知网腾云系统),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促进了作者、编者、编委、读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编辑的网络化、无纸化、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编辑形式,大大提高了编辑效率[10]。此外,为更好地与采编系统配套,杂志社还增加了网站的功能,诸如期刊目录、专题报道、新闻资讯、稿件流程、在线投稿与查稿等。第三,升级排版软件、优化搜索引擎。2015年底,引入方正书版11.0最新版软件,可进行自动排版并一键从小样生成pdf文件供作者校对使用,较之前的版本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排版效率,表格排版也更方便、更易入手。同时进行了搜索引擎优化,提高了网站的知名度以及内容的搜索频率。杂志社与CNKI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科研热点、方向,进行数据挖掘、热点追踪,从而使策划、组稿更具有前瞻性、精准性。第四,发展新媒体。2015年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通过打造个性化的界面吸引用户,同时实时推送优秀论文和与健康促进有关的内容,黏合用户,目前拥有固定粉丝5000余人。

7.做好学术服务,立足根本,做好服务

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利用平台开展专业内广泛的学术服务。所有国际大型科技企业都在转向服务,如Intel、IBM等。创新的方向也是服务。医学学术期刊应以期刊为平台,注重做好学术服务工作,平时与科研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联络,做好服务,同时能吸引高质量论文。为政策的制定与评估、科技咨询、有关卫生服务规划设计服务。定期举办研讨会、学术论坛,既能加强学术交流与沟通,更好地为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也能拓展学术平台,助力期刊发展。

三、总 结

医学期刊改革、创新是信息交流、学术发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对期刊进行创新是对杂志社长久发展的保证。新常态下医学期刊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诸如创新编辑理念、加强数字化建设、严把期刊质量关、规范编辑流程及制度、改革创新栏目设置、创新期刊选题策划、做好学术服务,这些举措将使编辑、管理能力更强,有利于提升期刊质量[11]。综上,只有适应新常态,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革和创新,适应科学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要,才能使期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思文.核心期刊栏目特点及设置规律研究——以交通运输类期刊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3(3).

[2] 蒋霞玲.期刊“读者、作者、编者”栏目的编辑现状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1).

[3] 秦威.从中外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看中西文化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3).

[4] 陈新平,王珂,王小丽,等.结构式摘要的组成要素、特点及其在农业学术期刊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2).

[5] 陈美华.论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要求与追求[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6] 韩建军.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研究[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

[7] 陈蔓.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8] 张海东,孙继华,白净.纸质科技期刊二维码应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0).

[9] 王雨生.作者和读者视域下参考文献责任者著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农业类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0).

[10] 胡雪飞.全面塑造自己 争做优秀编辑[J].科技与创新,2015(23).

[11] 龚维忠,方提.论期刊栏目策划与设置方式[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新常态创新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