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课堂与生活“手拉手”
2017-04-11高莲芳
高莲芳
陶行知先生主张“用生活来教育”,他说“从效力上说,教育更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若不能通过生活,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由此,我联想到小学英语教学。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较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较密切, 我们要提倡生活教育,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努力将教育内容,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英语课堂与生活“手拉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实现生活化教学。
一、教材生活化,搭建交际桥梁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本中的材料是有限的,只有从这些材料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同时在学生生活中运用的东西,并且采用适当的情景在课堂上练习,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
例如:译林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每课的Story time都是一个话题,如介绍我的一天、假期趣事、谈论过去和现在、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地球等,这些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的过程,透过复杂的生活现象,展现清晰、简约的文字与图片。
1.活用教材 ,融于生活
真实的交际涉及与另一个人说话,而不是在教科书中见到的那种纯粹的一问一答的对话。语言的学习最终要落到实际中,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
如:在教六年级上册Unit3“Holiday fun”时,教会学生会用:“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for the holiday? ”在整个Story time中,这些句子是有关假日趣事的话题的,在生活中的运用更有意义。
2.拓展内容,引用于生活
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般到Story time表演这一环节学生能表演书本对话,便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对话的拓展训练更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
如:六年级上册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这一单元的Story time话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保护城市环境,在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延伸本课话题:“What can you do to keep our school clean?”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交流,这样学生之间真正的英语交流自然形成,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操练生活化,拓展交际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生活。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应借助生活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步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小学新起点英语第三册Food这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时候,我首先把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样子,在教室门口张贴好Supermarket字样,使学生置于一种浓烈的超市购物的热情中,带上服务员的帽子,摆放好水果等道具,进行生活化的购物模拟情景。通过口渴了想买水,肚子饿了想买面包等,这样一买一卖一系列的生活化的情景活动,學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重点词组和句型A: May I help you? B: Im hungry. I want some bread. 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这种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加深了学生间的友谊。因此,教师应努力在课堂上根据各个情景的需要,配给图形、实物、玩具、海报、张贴画等,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生日派队”、“动物园”等各种生活场景。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让英语融入生活
教师一般教完Story time后,总会布置一些抄写课文、读书、背诵之类的作业,有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在真正的交流中却不会说。所以机械的背诵、抄写不能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要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把Story time教学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作业”。如:在六年级Unit 7“Protect the earth”这一课学完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制作海报,对课文进行复述,这样学生会更积极,更感兴趣。
还有在教学字母前,可布置让学生拍摄一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停车标志P,肯德基KFC,麦当劳McDonalds,洗手间WC。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感冒药快克上的quick等等。
总之,美国教育家毕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新课程背景下,关键任务是做好英语教学的“生活化”,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