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策群力拔穷根苦干实干奔小康

2017-04-11任廷浬

当代贵州 2017年7期
关键词:沿河攻坚旅游

任廷浬

沿河自治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民生,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贫困面貌在克难攻坚中不断改变,同步小康在苦干实干中循序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让全国人民一个不落都过上小康生活。这既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个庄严承诺,也是向各级各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

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西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与贵州省、铜仁市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省、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近年来,全县66万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开启了同步小康新征程。

贫困面貌在克难攻坚中不断改变

“山高水浅石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坐月生娃娃。”这是20世纪80年代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十二盘村流传的民谣,也是当地环境恶劣、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更是沿河贫困面貌的一个缩影。

沿河国土面积2468.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街道),429个行政村,6个社区,14个居委会,总人口66.86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少数名族占人口的66.2%,土家族人口43.4万,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1998年被认定为“革命老区县”和“对外开放县”。

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沿河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夯实。沿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从2250公里增加到3860公里,增长1.71倍;解决了乡镇饮水和22.3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城乡面貌改善。新增城乡规划面积201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到10.8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5.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1.5%,比2010年提升15.7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提升。开展“生态文明我先行”系列活动,实施乡村绿化、城镇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四大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55.65%,被评为“中国绿色名县”。

改革全面深化。创造了农村集中建房、联合融资、人才科技创新等“沿河经验”,一批改革成果转化成为持续的生产力。

民生更多普惠。学前三年、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入学(入园)率分别达到86.56%、85.12%、85.02%,比“十一五”末增长47.06百分点、46.52百分点、42.34百分点;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实现整县“减贫摘帽”。

同步小康在苦干实干中循序推进

脱贫攻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意义重大、任務艰巨、使命光荣。沿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决不拖全省、全市后腿的责任感,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一年抓示范、两年攻难点、三年见成效、最后两年巩固提升全覆盖”的“五年四步走”脱贫攻坚战略,确保同步全面小康。

围绕一个目标。2019年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打好两大战役。打好大扶贫战役,坚持双组长领导机制,层层立下军令状,组建作战“指挥部”,制定“作战图”,配强“突击队”,集中实施“十大脱贫攻坚行动”,建好“扶贫云”,重点通过“五个一批”,确保贫困群众限期脱贫、精准脱贫。

打好大数据战役,实施“宽带沿河”行动计划,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城区和乡镇集镇公共服务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实施“互联网+”计划,推进“互联网+旅游、文化、商务、物流、金融、民生”等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创新创业、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大数据集聚区;实施“智慧细胞”计划,积极搭建农村电子商务“一乡一站、一村一点”网络平台,推动“山货出山”和“网货下乡”,建成一批智慧城镇、智慧医院、智慧学校、智慧小区。

夯实五大基础。夯实生态基础,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目标,持续开展绿色沿河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城镇、乡村、通道、水系“四大绿化工程”,广泛开展“生态日”“保护乌江母亲河”“生态文明我先行”系列活动,让绿色生活成为全民自觉行为,确保“十三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

夯实交通基础,坚持大交通引领大发展,努力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乌江航道、国省干道公路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脉络的交通运输网络,到2020年实现100%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100%的自然村寨通公路,乌江航道通航达到1000吨级,突破交通“瓶颈”制约。

夯实水利基础,围绕“县有中型水库、乡有稳定水源、村村有安全饮水”目标,争取实施一批提、引、蓄、灌水利工程,到2020年全面解决人饮安全问题。

夯实城镇基础,突出“五规融合”“五线控制”“五园兴城”,围绕建设“最美江城”目标,优化空间布局、新区带动旧城、城市沿江拓展、丰富文化内涵、完善配套功能,统筹推进河东新区、思州新区、沙子新区建设,着力建设乌江流域最具区域竞争力的实力城市。

夯实电力基础,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加快提升主网架构和变电扩容工程,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城网工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积极推进电网智能化,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和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以上。

培育四大产业。做特“大健康”产业,突出生态茶业、生态畜牧、生态果蔬、生态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到2020年建成茶叶基地22万亩、空心李基地10万亩、中药材基地10万亩、其他果蔬基地50万亩,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农业园区、每个村都有一个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有机绿色无公害农特产品基地和乌江生态药业走廊。

突围“大旅游”产业,依托“五张国家级名片”,突出“走山路、游山峡、品山羊、唱山歌”,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坚持“把旅游资源变成旅游资产、把旅游景区变成接待中心、把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把交通要道变成旅游通道、把旅游印象变成旅游形象”的思路,叫响“画廊乌江·山歌沿河”旅游品牌,着力打造“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县”。

建设“大能源”产业,在现有两大水电站的基础上,依托水能、风能等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核电站落户沿河,规划建设风力发电项目,促进能源生产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培优“大服务”产业,积极推进水陆交通枢纽集散中心和物流园区建设,着力建设乌江流域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加快发展乌江航运,延伸发展各项配套服务产业,着力打造乌江“黄金水道”;积极推进现代金融、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发展,逐步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

实施八项计划。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重点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低收入人口、困难企业职工三个群体的增收工作;实施社会兜底计划,健全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互衔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率;实施教育提升计划,做到学前教育要“扩”、义务教育要“优”、职业教育要“广”、民族教育要“特”,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实施医疗卫生提质计划,规划建设1所三级综合医院和3所以上专科医院,2020年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规范化;实施文化繁荣计划,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建立土家民族民间文化挖掘传承保护激励机制;实施“平安沿河”建设计划,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公平正义、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和法治化水平,努力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

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沿河将自我加压、奋力追赶,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三项核心指标”如期达标,建成不含水份、实实在在、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作者系沿河自治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沿河攻坚旅游
九九歌
攻坚脱贫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旅游
九九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