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播仪式观”看2017年媒体新年献词

2017-04-11王尚武

今传媒 2017年3期
关键词:意义

王尚武?

摘 要:新年献词是媒体充满仪式感的新闻实践。而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理论,为新年献词的解读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本年度媒体新年献词做出解析和点评,一方面便于受众深入把握文本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新年献词写作者避免“模式化”或“平庸化”的误区。

关键词:传播仪式观;新年献词;意义;价值空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58-02

新年献词是一种历久弥新的仪式性书写。从1949年开始,《人民日报》在69年的时间里坚持发表新年献词的传统;而在千禧年前后,《南方周末》极具特色的新年献词传达着温暖人心的时代强音。到今天,元旦当日各媒体隆而重之推出的新年献词已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仪式”和“景观”。基于此,将每年度国内主要媒体的新年献词置于传播仪式观的视角下加以观察,具有独特的意义。

一、传播仪式观: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在其著作《作为文化的传播》中,将“传播”的定义分为两大类: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1]。对照长期占据美国传播学界主流的传递观,凯瑞指出传播仪式观“并非指信息在空中的传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1]。凯瑞把仪式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隐喻为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并最终判断“传播的起源和最高境界,并不是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1]。

关于仪式的概念,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仪式是指宗教活动中“某些明确的行为方式”,是对信仰表达和强化的手段[2]。广义而言,人类社会一切能够传递信息和意义的,具有特定规范的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行为活动,都可以纳入仪式范畴。

换言之,传播仪式观就是把人类的传播行为视为一种仪式,人们通过参与这样的仪式完成意义的分享、情感的共鸣和身份的确认,公共空间的秩序也由此得以确立。

至于研究方法,传播仪式观强调的是一种阐释的方法:它阐释传播活动的实践,实践所设定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3]。由此,笔者参照传播仪式观的理论,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考察了2017年35家媒体的新年献词。

二、共享的意义:砥砺前行

在仪式观的语境下,传播的核心不再是信息在时空内的传递和发送,而是强调“参与仪式”的受众对共同意义的认同。新年献词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中突出的主题和关注的问题是建构共享意义的基础。

回顾过去,媒体新年献词的主题总是跟随时代的脉动而转换。2013年,“梦想”在“中国梦”的助推下成为当年新年献词的最高频词汇;而到了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改革”则成为了比“梦想”更热的词汇[4]。

梳理2017年国内媒体新年献词的标题,“前行”一词成为热门词汇。具有风向标地位的《人民日报》新年献词取题《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在元旦当日即被超过100个地方报纸转发(经“搜报网”搜索结果);新华社的标题为《稳中前进,扬帆驶向新航程》;《法制日报》的标题是《胸怀梦想,追随法治砥砺前行》;《中国教育报》的标题是《初心是我们前行最深沉的力量》;《三湘都市报》的标题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部分媒体虽未在标题中直接使用“前行”或“前进”的字眼,但新年献词的标题也明显与“前行”相关:《解放日报》的标题是《坚毅奋进,何惧迷茫》;《新京报》的标题为《2017,没有未来不可到达》;澎湃新闻网的标题是《不畏巨变,澎湃向前》。“江河是不辍的旅人......大地用辽阔的胸怀、用不竭的雨露,滋养江河。江河用不忘的初心,用不懈的奔腾,回报大地。”在“央视”这篇题为《唯有大地蓄江河》的新年献词中,作者通过“奔腾的江河”作比喻,同样把主题立在了时代和个人的“砥砺前行”上。

描绘未来,鼓励奋进是媒体新年献词的写作初衷之一,也是读者对在这类文本的仪式化阅读中经常收获的意义。本年度“前行”一词在热度上领跑,还有一层原因:刚刚过去的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在9篇文章中出现)、英国脱欧(在10篇文章中出现)等“黑天鹅”事件让国际局势更加复杂,以人工智能(在6篇文章中出现)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改变甚至颠覆着诸多行业形态......发生在许多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增大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比以往更需要信心和动力去迎接挑战。这样,“砥砺前行”的意义在新年献词这场“媒体典礼”中被鲜明地提点出来,参与仪式的读者虽未获取新的信息,但原有的特定的世界观却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三、新年献词文本中的情感传递

在传播过程中,意义的抵达往往需要诉诸情感。仪式化传播对情感作用的发挥则更为强调,英国人类学家布朗在其著作中曾指出:“仪式赋予感情神圣统一的表现形式,从而修正、补充和加强了社会稳固所依赖的情感体系。[5]”新年献词主要通过文字作为符号承载情感,“凝聚共识”、“温暖人心”的力量都来自于字里行间。

《解放军报》的新年献词这样开头:“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回首过去,我们秉承初心,砥砺奋进;展望未来,我们壮怀激越、铿锵前行。”标点的妙用将38个字化为一段激昂的誓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分外有力,传递出了军人特有的豪迈气概。

“中国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意味着综合国力宏观指标的向好,还意味着中国人民获得感的提升,意味着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每个老人都能安享天年,每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都能享受多元的发展机会、都能迈向出彩的人生。”《经济日报》的新年献词将宏大的国家叙事和细致的个体诉求结合了起来,文风亲民,体现着浓厚的人文关怀。

接地气更是都市报的风格。《楚天都市报》的新年献词这样写道:“这是第21次对您说新年好!......无论您身在何处,心向何方,请收下这声来自楚天都市报的‘新年好!无须讶异,无须郑重,收下就好。”对话式的风格拉近了文本同读者的距离,“在您身邊,为您服务”的情感和理念自然凸显。其他都市报如《华西都市报》的新年献词《一起打开时间的封面》,《半岛都市报》的《你是你的诗和远方》,《燕赵都市报》的《愿你千帆过尽,仍是少年》等,仅仅从标题上看,第二人称代词结合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让文章有了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在其各自的文本中,隽永朴实的文字更是将“亲切”进行到底。这并不奇怪,都市报的定位就是“做老百姓都爱看的报纸”。

就2017年的新年献词来说,无论是军报的豪迈、党报细腻的人文关怀,还是都市报的亲切可感,都表明了仪式中情感因素的加强。这种情感因素帮助共同意义的分享更加自然,也更容易得到受众群体的认同。

四、认同与确认:新年献词营造的共同价值空间

詹姆斯凯瑞对传播本质的理解深受杜威的影响。人们由于拥有共同的事物生活在一个社区里,传播即是他们拥有共同事物的方法。这种共同的事物包括:目标、信仰、记忆、知识——一种共同的理解[1]。作为“仪式”的传播最基本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确认。定期去教堂参加弥撒仪式,是对基督教信仰的确认;观看春晚某种程度上是对春节到来的确认[6]。而阅读新年献词,感受文本中营造的共同价值空间,也是读者对自我身份和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再确认。这样的仪式稳固和维系着社会群体的和谐,增强了受众对社会的认同感。

《广州日报》的新年献词取题《广州好故事,你我齐续写》。“医疗更好了,教育更优了,养老服务也更加扎实。超过50家三甲医院,9家医院进入中国前100强、28个专科进入中国前十......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创这座城市的精彩。你在广州,真好;广州有你,真好。”文章紧紧围绕“广州的成就”和“广州人的生活”展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属于广州人的值得奋斗的未来”。《晶报》这篇题为《祝愿我们深圳,有更美好的未来》的新年献词同样为深圳人搭建了一个共同价值空间:“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不仅是一个落脚城市,更是一个容易安顿身心的城市……新的一年里,我们希望深圳人能够成为有勇气和锐气的人……一起以自身的进步丈量城市的进步。”通过阅读文本,该报的受众——深圳市民很容易想象出一个文明、进步、温暖的共同体,并在其中找到归属和荣誉感。新年献词的写作,应当有这样的目标追求。

除了共同生活的城市,职业是另一个可以想象的价值空间。行业报通过梳理过去一年发生在本行业的重大事件,唤起受众的共同记忆;同时,强调新的一年全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奋斗目标,激发受众的价值认同。当然,这些都要依赖于行业报在新年献词的文本中“说内行话”。从这个角度评价,《中国教育报》《人民法院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也都贡献了新年献词中的佳篇。

需要指出的是,在传播仪式观理论关照之下,部分媒体的新年献词也是存在问题的:如东部省份的一家晚报将过多的笔墨放在了国际局势的分析上,忽略了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本报受众生存状态的关注,显得“立足不准”;中部省份一家知名都市报2017年中断了刊发新年献词的传统,显示出对新年献词仪式性认识不足,难免让人失望。当然,考查和评价媒体新年献词,可以也应该有多元的维度,本文谨提供一种可参考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英)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晶.传播仪式观研究的支点和路径——基于我国传播仪式观研究现状的探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3).

[4] 赵振宇,刘义坤.新媒体和改革语境下的“新年献词”[J].中国记者,2014(2).

[5] (英)拉德克里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6] 陈力丹.传播是信息的传递,还是一种仪式——关于传播“传递观”与“仪式观”的讨论[J].国际新闻界,2008(8).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意义
有无冠词 意义大不同
有意义的一天
意义的猎手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0的苦恼
留学的意义
诗里有你
Confucius:Life with Many Meanings
HOW TO SPEND SUMMER VACATION 如何欢度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