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吉林省的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对策
2017-04-11姜威王思迪
姜威?王思迪
摘 要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提高质量是大学的永恒主题,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独立学院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区域经济建设的有生力量,更是有效推动高等教育面向区域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当前,独立学院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此,独立学院必须认清逻辑起点,更新思想观念;政府部门必须加快建立高校分类管理体系,引导独立学院合理规划、成功转型;独立学院自身在实践层面应结合自身特色,抓住改革重点。
关键词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12-04
自《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第 26 号,简称“教育部 26 号令”)颁布后,教育部相继批准部分独立学院经转设为公有民资普通高校,这标志着中国独立学院已经迈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数量占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总数的近 1/3,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独立学院的办学时间较短,并且从办学定位上模仿公办院校痕迹较为严重,在短短十几年中,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规模急速扩张,特别是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独立学院面临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为此,必须积极探索此类院校转型发展有效路径。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背景与趋势
(一)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形势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提高质量是大学的永恒主题,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步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从全国的形势来看,未来十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向更加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社会的重要时期。面对挑战,教育需要重新定位并从根本上进行变革。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全面认识教育和学习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彻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使学习者增强应对未来变化、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从侧重规模增长转向重视质量提升,把资源配置重点从硬件转向软件、从物转向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实现依法治教和管办评分离,从根本上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个性化学习,加快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家总理李克强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作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以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战略切入点,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吉林省高等教育發展形势
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促进高等教育较快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促进普通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是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有效措施。早在1999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就做出普通高校举办“新制二级学院”的决定,将其确定为我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措施。自2008年以来,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吉林省开展了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独立学院投资方及学院主动落实《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简称“教育部26号令”),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及申请举办独立学院的高校做了相应工作,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推进全省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吉林省独立学院在规范的起步下,正在持续、健康发展。
吉林省独立学院发展历经三阶段政策变化:第一是起步阶段。1999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中做出普通高校举办“新制二级学院”的决定。2000年省教育厅出台了《吉林省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民办二级学院的设置规则(暂行)》。2001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制二级学院管理的意见》(20号文件),2002年省教育厅印发了《吉林省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制二级学院院长资格审核办法》。第二是规范阶段。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8号文件),2005年教育部组织独立学院专项检查,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对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办学条件等有关问题核查情况的通报》。第三是过渡发展阶段。2008年教育部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6号令),教育部召开了贯彻“教育部26号令”工作会议。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独立学院提出2008—2013年五年过渡期规划,2011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下发《关于上报独立学院过渡期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
独立学院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区域经济建设的有生力量,更是有效推动高等教育面向区域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2013年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立足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战略需求,作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和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并将其纳入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的总体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统筹来推动实施,明确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增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等重点目标任务。
《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提出,“以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为导向,调整高校的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形成以应用型为主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强调,通过扩大办学自主权,调整招生计划,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加大投入等倾斜政策,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和有关专业向应用技术型转变。明确指出,通过“转型试点、示范引导”,支持20所左右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整体或部分高校分院、专业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高等学校定义为应用型高校。
二、独立学院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传统观念难以转变,导致存在认识误区
从全国同类院校的发展困境来看,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阻滞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学者提出,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意味着传统的打破。同时,转型发展更可能造成利益格局的调整,导致部分高校和部分个人由此失去原有的地位或权力。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地位不高、社会认知度低下,从这一意义上看,现有社会认知条件下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或职业型,难免会造成无形资产流失,降低其地位和影响。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基本上都是按照老本科学术型、学科型和研究型模式配置教育资源和开展相应活动的,其转型必然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和阻力 。从吉林省的现实情况来看,省教育厅在2014年工作要点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高校转型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但总体看高校现在是观望多、行动少。目前,虽然已经有部分高校正式申请转型,但是占省属普通高校的比例仅为30%左右。在专业转型方面,吉林省高校虽然绝大多数的本科专业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但进一步深化、完善、调整,向更高质量应用型专业转型时,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导致申请试点的专业比例偏低。这与吉林省提出的建设以应用型为主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目标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统筹推动进程缓慢,政府职能面临挑战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求政府发挥更大的主体性作用,要求政府主动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明确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作为一种特殊高等教育类型的地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本科职业教育规律实行分类管理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不明确,难以实行分类管理。高校转型发展简单的说就是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转换,包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师转型和教学条件保障、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高等学校实施分类管理则是推动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的保障。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没有统一的、分类的标准,导致在高校转型发展中原型和目标型所属类型不明确,难以制定不同高校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因此,如何确立明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体系,对应用技术大学等不同类型的高校给予不同的界定,引导不同类型的高校各安其位,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争创一流,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尚未出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转型发展的进程。在国家层面,教育部在2013年下半年下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从总体思路、主要任务、政策措施、推进机制等四个方面,对高校转型发展工作进行了总体设计,但随后《指导意见》一直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目前仍未正式印发,对于习惯找上位意见的高校感到无所适从,工作缺乏动力和牵引力,往往瞻前顾后,影响了高校转型工作的整体进程。
三、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对策建议
(一)认清逻辑起点,更新思想观念
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问题上,面对国家提出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求,一些高校已经积极参与并展开了行动,作为独立学院,应该把转型看作学校发展难得的时机和动力。基于此,必须认识到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的逻辑起点在于各种内外动力因素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外源动力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必然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等教育统筹分类管理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要求;内源动力在于高校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及办学理念的根本转變,也是办学定位、办学规划的根本体现。要放眼世界看教育、关注未来思教育、紧贴需求做教育。维护好高校的声誉、满足好学生家长的期待。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更新思想观念,核心是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导向,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行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创业技能 。
(二)发挥政府职能,加强统筹推进
首先,省级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引领独立学院看准办学定位、找准发展空间,在区域范围内重点抓好独立学院和地方行业产业的统筹、独立学院与各类型高校之间的统筹、各个学科专业的统筹,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订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路线图和时间表。与此同时,紧紧抓住推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这一关键环节,重调结构。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包括两个重要导向:一方面,引导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引导高校明确定位办出特色。此外,要把用发展规划来固化定位与结构作为推动独立学院转型的重要抓手,规划是转型理念和师生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重新布置规划就是用规划来固化定位与结构,固化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精神、理念、思路、模式与对策。其次,应加快建立高校分类管理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应用技术型高校设置标准、教师标准、专业标准、评估标准、办学条件标准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型高校标准体系,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合自身特色,抓住改革重点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应在具体实践层面,结合自身特色,确立两方面的改个重点:一方面是,注重内涵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强省意见》要求,独立学院自身应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始终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围绕内涵提升,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探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人才核心能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大力改善教学条件,进一步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合作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在有关高端人才引进等文件支持下,有计划补充高层次人才,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加强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教学、管理等各环节的标准和规范,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价,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是,以完善治理结构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民办大学制度 。以贯彻实施《强省意见》为契机,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切实发挥理事会决策职能;加强执行机构建设,特别加强校务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确立专家治学的学术氛围;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成立监事会;加强民主议事、民主监督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加强依法办学,进一步推进完成《章程》的修订工作;加强规范机构设置,明晰岗位职责,建立以评价体系和财务管理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形成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
参 考 文 献
[1]台珊.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刘振天.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克服恐惧症[N]. 光明日报,2014-04-08(15).
[3]董仁忠.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挑战[J].职教论坛,2014(23):1.
[4]牟延琳.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定位再审视[N].人民政协报,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