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工程技术的运用之我见
2017-04-10米维华白永亮
米维华 白永亮
(山西二建集团, 山西 太原 030008)
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工程技术的运用之我见
米维华 白永亮
(山西二建集团, 山西 太原 030008)
社会进步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受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被投入建设,其结构与功能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人们也对建筑物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确保建筑主体质量便成了当前项目施工的主要目标。本文以建筑主体施工作为研究方向,试探讨混凝土模板这种工程技术在建筑主体施工中的运用状况。
建筑主体施工;混凝土模板;工程技术;运用
模板技术工程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建筑的整体施工效果,是建筑主体施工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这一步骤所要耗费的资源是非常多的,远远超过混凝土本身所需资源,甚至其耗费的成本可以达到钢筋、混凝土耗费之和,同时模板的安装也会给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来直接的影响。但是,混凝土模板在实际施工中并不会参与到工程的整体评选中去,并且在施工后期会被拆除下来,因此施工人员普遍会忽略混凝土模板的重要性。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应该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充分运用混凝土模板工程技术,以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
1 技术要求
1.1 构件的尺寸与位置
基于建筑主体施工来分析模板技术,首先需要确保混凝土构件的尺寸与位置都具有足够的精确度,例如,在为建筑主体进行施工前,所制备的模板无论是形状、横截面尺寸、标高,还是平面位置,均应与设计好的图纸参数以及图纸中标注的相关标准相符,这样可以预防模板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出现明显的偏差,避免建筑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1.2 模板体系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
模板在施工中具有着承载其他结构的重要作用,在主体施工中需要确保混凝土重量、侧压力低于模板的承受能力,否则一旦混凝土重量、侧压力超过模板的承受能力,便会导致主体结构及其相关构件无法处于原来的平衡状态,建筑主体结构及其相关构件可能会因此而失去良好的连接,进而导致建筑主体结构的严重损坏。因此,模板体系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与强度,只有其稳定性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使模板具有足够的混凝土承载能力,进而遇到因荷载过大而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
1.3 模板接缝严密性
混凝土模板需要严密对接,但是在浇筑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各项因素而出现裂缝,导致漏浆问题发生,这无疑会白白浪费大量的混凝土材料,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影响,更有甚者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安装模板体系时应该对接缝进行严密的预防,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来确保接板之间的严密。
1.4 模板结构与装拆难度
模板并非会一直安装在建筑主体上,其大多在建筑主体被浇筑到一定程度后予以拆除,若是浇筑后的融合度较差,则不能进行模板拆除。而在拆除的过程中,要要注意保障模板的完整性,这样可以提高模板的利用率,以便在后续施工中再次利用。对于模板结构来说,应该是拆装方便且结构简单的,这样可以降低模板拆除难度,同时有助于混凝土的后续养护,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还能加快施工进度。
2 施工工艺
2.1 安装工艺
(1)梁模板
安装梁模板时应首先基于设计标高对支柱标高进行调整,随后再安装梁底模板,拉线并找平。假若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在跨度上超过 4米,则模板应遵循设计要求进行起拱,假如在设计方面没有具体要求,则浇钢筋混凝土梁起拱高度应该是其跨度的 1%~3%。此外,安装完毕后应验证梁的中线、断面尺寸与标高。此外,需要注意几点,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将模板中的杂物全部清除干净,预埋的水电管路应该使用泡沫裹住,并在梁底板上固定好这些管路。
(2)柱模板
柱模板安装前可在模板下口装钉海绵条,再组装柱模板,柱模板组装校正后可进行柱箍的安装,为了预防模板发生位移、弯曲现象,可在柱模板上、中、下位置设置钢管箍与模板架,使其连成一个整体。此外,需要注意几点,柱箍螺旋应在校正模板轴线、对角线后拧劲,以预防模板出现位移或垂直偏差;若需浇筑混凝土,则应在浇筑前先将柱模板中的脏物清除干净后并将清理口封闭。
(3)楼板模板
安装楼模板时应保证其支撑在纵方向顺直,保证间距的准确。在楼模板支柱顶标高控制方面,可以实行拉水平标高线的方法。
(4)其他
安装模板时应注意接缝位置,预防漏浆现象的发生;浇筑前应将木质模板润湿,并确保板内不存在积水、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部位干净整洁;涂刷时不应该对模板结构性能造成影响,不会因隔离剂的存在而给装饰工程施工带来阻碍;并且,模板在使用方面应满足施工设计提出的标准要求。
2.2 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挑选模板材料,当前使用的木胶合板吸水能力较高,但内部水分分布不均,受其影响,混凝土成形教过不佳。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在混凝土与木胶合板之间设置一层防水物质,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被其过度吸收。
混凝土浇筑对于模板施工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制作模板时应确保模板内不存在异物,在确保模板质量与相关规定相符后才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逐级分层”,浇筑从模板根部首先开始,随后按照相关要求对各层进行分层处理,浇筑过程中需要对各层厚度给予严格的控制。最后,在模板中间部位插入振捣棒,从中心向着模板四周振捣,在振捣完毕后后,于模板中间缓慢拔出振捣棒,以便使混凝土中的气泡得以被彻底排除干净。
2.3 拆除工艺
首先,在拆除墙模板、柱模板、梁模板时,应该确保混凝土凝固程度达到了脱模要求的强度标准,若是混凝度强度不达标,则混凝土表面与棱角处将会因模板拆除操作而出现损伤。一般而言,墙模板在未达到1.2 MPa的混凝土强度前不得拆除。
其次,应按照先支的模板最后拆除、后支的模板最先拆除的顺序进行模板拆除;同理,非承重的部位的模板先拆除,承重部位的模板后拆除。
再次,拆除梁、板的支柱时,应为每根大龙骨保留1~2根支柱。当拆除跨度大梁的下支柱时,应自跨度中间向跨度两端逐步拆除。拆除梁和板模板的应隔层的时候,要确保模板拆除后临时堆放的重量不高于混凝土楼板允许使用的荷载,以免发生压坏楼板现象。
另外,在拆除后浇带模板的时候,施工人员需要按照遵守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拆除,若是拆除顺序不对或拆除操作不标准,将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
当然,在拆除模板时还应该注意对力量进行控制,以免给楼层带来过大的冲击荷载,使楼体的稳定性出现问题,或是导致楼体出现裂缝。假如模板拆除难度较大,可以借助撬棍凭借微力将模板的上方缓缓撬起,令模板在振动作用下慢慢与墙体脱离。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预防模板产生裂缝现象,切忌不可以大锤猛烈敲击模板,楼层在遭受冲击负荷后极易产生裂缝。在拆除了模板与支架之后,为了避免集中堆放压坏楼板,应将模板与支架分散堆放,并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将其清理、运走。
最后,混凝土浇筑前应验收楼板工程。浇筑混凝土、安装模板的时候,应维护模板、支架。若发生异常情况,则应针对问题的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3 结语
混凝土模板工程技术对于建筑主体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施工顺序与优良的施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建筑主体施工质量,本文对该技术的技术要求与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1]林帝雄.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应用浅析[J].四川水泥,2016(12).
[2]周诗奎.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5).
[3]刘沫,吴华敏.小议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4).
[4]唐园.混凝土模板技术在建筑主体施工中的应用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
[5]姚泉智.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实施要点解析[J].居业,2016(04).
TU75
B
1007-6344(2017)10-02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