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在核磁共振仪开放共享中的探索
2017-04-10刘艳红房川琳
李 静, 刘艳红, 房川琳
(四川大学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成都 610064)
·仪器设备供应与管理·
流程管理在核磁共振仪开放共享中的探索
李 静, 刘艳红, 房川琳
(四川大学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成都 610064)
根据流程管理理论,将核磁共振仪相关业务流程划分为实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服务和维护管理四大类,梳理和归纳出16项相应的业务流程。对每个流程进行分解、细化,通过梳理流程、制定细则、设计工具,形成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手册。以标准化工作手册的实施为手段对核磁共振仪进行流程管理,将原本分散、随机且相互隔离的核磁共振业务标准化。并通过标准化工作手册的持续改进,实现各业务流程的规范、优化和再造,最终提高核磁共振仪开放共享程度和运行效率,缩短业务处理周期。通过实践表明,核磁共振仪在《核磁共振技术及图谱解析》等实验课程和为校内相关科研平台测试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确保各种业务流程高效的实施。
仪器设备; 核磁共振; 流程管理; 标准化
0 引 言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水平科研工作开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持续推进,近年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和种类激增,如何管理利用好这些大型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随之而来的新课题。近年来,国内高校运用信息化、网络等现代技术建设成各层次的大型仪器平台[1-2],在平台的开放、共享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初见成效[3-8]。而如何确保大型仪器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工作质量,持续提升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水平和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现代企业中,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精益生产、企业流程再造和流程管理系统等现代企业管理技术[9],能够保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中寻求高校大型仪器管理的方法,国内高校有一些探索和应用[10-12],例如:浙江大学运用ISO9000质量体系构建实验室工作质量体系[13];北京大学提出“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流程化管理体系”[14],并应用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中的应用,尝试加强和改善高校大型仪器管理[15]。四川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专业实验室综合训练教学平台(以下简称“综合训练平台”)已经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科研硬件平台,在运行中一方面积极推进实验课程建设和改革,另一方面持续探索和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基于“将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引入高校仪器管理,提升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水平,实现大型仪器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升级换代”的管理思路,以核磁共振仪业务流程管理为试点进行探索。
1 流程管理理论
流程管理从19世纪末泰勒的科学管理萌芽开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革命性、标志性的流程管理方法和技术,其典型代表包括二十世纪初福特的流水线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管理流程再造理论。而流程管理发展到今天,其定义已经演变为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定义中包含了规范化、流程、持续性和系统化四个方面的含义,核心在于流程,本质是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
流程管理在IBM、海尔和波音公司等大型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取得巨大成功,让我们感兴趣的是流程管理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之外,在公共管理方面同样取得了成功。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将流程管理引入政府管理,通过改革现行的行政运行程序,有效提高了政府运行的效率。而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运行同样也是对仪器设备的公共管理,因此借鉴并运用流程管理理念到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同样能发挥积极作用:既能够提高仪器运行效率,缩短处理事件周期;又能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质量的影响,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还能通过对业务流程的不断改进来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需求。
2 核磁共振仪运行现状
“综合训练平台”拥有两台Bruker AVANCE III HD-400M和一台Agilent Technologies 400 MR核磁共振仪,可进行一维,二维和三维谱图测试。有机化学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学院优势学科,核磁共振仪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分析仪器之一,承担着繁重的测试任务,其运行管理及维护相对其它大型仪器更为复杂。“综合训练平台”的核磁共振仪自2013年投入运行以来,已经初步建成了开放共享的核磁共振测试平台。
2.1 建设开放共享平台
在四川大学“校级平台示范应用系统”[5]建设背景下,核磁共振测试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得到了持续推进: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对实验室人员进出情况进行实时记录监控,为全天候开放提供前提;开放网上预约登记系统,为有序开放提供保障;采用服务器对测试数据进行传输和备份管理,确保测试数据的及时传送和安全;配制自动连续进样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管理员通过权限设置简化自助上机操作步骤,降低仪器操作事故风险。通过以上措施的建立和实施,为核磁共振仪开放共享平台提供了保障。
2.2 重视制度建设
核磁共振仪作为高频率使用的分析测试工具,在学校或学院大型仪器管理制度之外,建立和落实维护管理和使用记录是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核磁共振仪使用记录方面,落实每一次测试每一个样品的登记,包括测试时间、测(送)样人员和导师姓名、样品相关信息、使用和结束时仪器情况等信息;同时,对维护管理中的重要资料,如配套光盘、操作手册、调试和维修记录和培训记录等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并由核磁共振仪专职教师负责保管。
建立持证上岗的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核磁共振实验室举办或邀请布鲁克公司专业工程师的上机培训课程,并进行严格的考证制度,只有获得上机合格证的人员才具有独立进行上机操作的权利,严格执行持证上岗。
核磁共振仪运行成本通过建立合理的有偿使用制度进行补偿,本科教学无偿开放,学院内相关科研按测试费20%收取,校内非本学院按30%收取,校外委托测试费按100%收取。所收费用由学校财务处管理,学校补偿部分作为仪器运行经费。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对核磁共振仪的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磁共振仪测试、教学、科研任务种类较多,因此建立多层次的教学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①提高专职管理教师学历水平,一般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②学院通过改革考核政策鼓励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高水平教师投入本科生实验教学,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实验教师队伍;③邀请校外专家为本科生讲授“核磁共振技术及谱图解析”课程并进行实验教学;④还培养了一支具有独立操作能力的研究生助教队伍,极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打破正常教学日的时限性。层次化的教学和实验技术队伍,充分发挥了核磁共振仪在不同层次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 核磁共振仪管理流程的实施
3.1 核磁共振仪流程管理构思
核磁共振仪实验室开放共享的核磁共振测试平台已经初步建成,而进一步实现核磁共振仪“更高效、更可靠、更开放”的运行是实施流程管理的目的。在核磁共振仪管理流程中需要强调对已有资源的合理配制和使用,着力对现有工作模式的规范、优化和再造,使该仪器的日常运行目标明确,过程合理、规范。因此,“综合训练平台”核磁共振仪实验室将流程管理理论引入核磁共振仪的管理,以相关业务流程标准化手册的建立为手段,为核磁共振仪的管理带来包括过程、动作、参数以及结果在内的一系列标准化改变,达到全流程管理。
3.2 流程体系设计
在核磁共振仪开放共享测试平台现有资源基础上,首先对流程进行分析和体系设计,将流程划分为四大体系,即实验教学体系、科研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维护管理体系。围绕这些建立的体系,在每个体系内又可开展不同的业务流程:①实验教学体系,包括理论课程现场教学流程、实验教学课程流程和外聘专家实验教学流程。②科研服务体系,包括上机操作步骤流程、开放共享流程和上机培训考核流程。③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参观接待流程和委托测试流程。④维护管理体系,包括工作环境标准化流程、设备维修流程、辅助系统运行流程和安全培训流程。
3.3 流程的梳理和细化
流程的梳理就是将核磁共振仪日常的工作范围和内容进行归纳为一系列工作过程,然后再将梳理出的每一个工作过程进行具体操作规范分解,为每个工作过程分配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以及测试设备、工具、辅助系统等物质资源,最终形成相应的流程。
在流程制定完成后,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流程在核磁共振仪日常的运行管理中发挥作用。因此,提出了将核磁共振仪实验室相关业务每个流程进行操作分解、细化,为每个流程编制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手册,将原本分散、随机且相互隔离的核磁共振测试业务,通过梳理流程、制定细化细则、设计工具,形成一套详细完备的工作手册。
根据核磁共振仪工作任务的不同,按照实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服务和维护管理四大类制定和完善相关流程标准化工作手册(见表1)。
3.4 标准化工作手册实例
标准化工作手册分为流程、细则和工具三部分,流程部分以流程图的形式整体反映出工作手册每个工作环节和部分重要的控制点;细则部分以操作规程的形式提供具体操作步骤,细分到每个设备或者相应场合的操作动作;工具部分则是本次流程中需要使用的表格、涉及人员或物品清单、需定制加工工具或道具等。
表1 核磁共振仪标准化工作手册目录
(1) 流程。校内委托测试流程可描述为实验教学或科研活动(如本校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研究生科研活动等)的样品,委托核磁共振仪实验室进行样品测试、数据和谱图处理的过程,其流程设计见图1。
图1 校内委托测试流程图
将校内委托测试的流程以流程图的形式直观告知完成该流程一共需要开展八个环节的工作,更好地从宏观角度进行掌控。
(2) 细则。将业务流程图中的8个流程环节细分为对应的校内委托测试实施细则(见图2),能够很好地告诉在这个流程中送样人员、业务人员和测试人员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有效地将测试流程转变为一系列连续的具体操作动作。
(3) 工具。在校内委托测试的业务流程中设计了委托测试、使用物品清单、样品移交登记表、核磁共振仪使用维护登记表及辅助系统巡检表格作为流程运行的工具,是细则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补充(见图3)。
(4) 标准化工作手册的实施和持续改进。标准化工作手册的实施流程(见图4),以流程告知各个工作环节,再通过实施细则和运用工具进行落实,最终以标准化工作手册的实施实现对核磁共振仪各业务的流程管理。
在实施的同时,对不适用或突发情况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的临时调整,事后再次规范流程设计,需要重新设计的就进行新标准化工作手册的设计,不需要的就进行改进,并落实到后续工作手册的完善中去,最终通过对上述过程的不断重复实现标准化工作手册的实施和持续改进。
图2 节选校内委托测试实施细则
图3 委托测试登记表
图4 标准化工作手册实施和持续改进流程图
4 结 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行,核磁共振仪在实验教学和科研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其作用,2014年依托核磁共振仪新开设了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的“核磁共振技术及图谱解析”实验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操作全面培养学生核磁共振仪的运用;在完成相关实验教学课程前提下,核磁共振仪目前还为校内10余个学院70多个课题组提供科研测试服务,每周利用教学空余时间完成数百个科研样品测试。因此,在核磁共振仪的管理过程中,引入流程管理理论,并为核磁共振仪各业务流程编制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手册,通过标准化工作手册的实施来应对复杂多样的核磁共振仪测试业务,实现核磁共振仪“更高效、更可靠、更开放”运行。在标准化工作手册实施过程中,通过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和再造流程实现流程管理的持续改进。核磁共振仪流程管理实践证明,流程管理是适应高校大型仪器公共管理需求,将流程管理运用到“综合训练平台”更多的大型仪器管理,将大大提升平台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和效率,可以预计流程管理将会在高校大型仪器公共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陈 红, 王寿辉, 徐锡荣, 等. 高校仪器信息的标准化管理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33(2):268-270.
[2] 宋兴辉. 浅谈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网络化管理[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24):20.
[3] 闻星火, 武晓峰. 为有源头活水来—CERS二期建设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32(1):1-4.
[4] 胡 宁, 张万光,许宏山, 等. 南开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探索及建设效果[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32(1):13-17.
[5] 敖天其, 苟 旭, 吴守辉, 等. 关于校级平台示范应用系统建设的认识与构想[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30(11):342-345.
[6] 郑雪红, 郑爱榕.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30(9):334-336.
[7] 陈晓兰, 张 勇, 程清天, 等. 以人为本、机制创新,促进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26(3):301-304.
[8] 程 蕾, 温光浩, 陈敬德, 等.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益[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11):21-24.
[9] 陈立云, 金国华. 跟我们做流程管理[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0] 王小燕, 戴蔚荃, 章 玲, 等. 标准化建设对基础实验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1(7):149-151.
[11] 邵渊韬. 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5):226-228.
[12] 李 静, 阳 萌, 房川琳, 等. 化学专业实验室综合训练教学平台的建设[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 13(2):139-141.
[13] 黄解宇. 流程管理发展的两大革命—从福特的流水线到哈默的流程再造[J]. 科技管理研究, 2005(11):229-231.
[14] 黄艾舟, 梅绍祖. 超越BPR—流程管理的管理思想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12):105-107.
[15] 张志刚, 黄解宇, 岳 澎. 流程管理发展的当代趋势[J]. 现代管理科学, 2008(1):88-90.
Exploration of Process Management in Opening-up and Sharing of NMR
LIJing,LIUYan-hong,FANGChuan-li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of Basic Chemistr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cess management, total service process of NMR was divided into 4 parts, i.e., experimental course, local research service, social service and maintenance, and 16 detailed work processes. After careful analysis of different processes, standardizing work manual was formulated. Then, the process management based on standardizing work manual was utilized to the NMR equipment, and integrated the dispersed, random and isolated NMR services as a standardizing process. Beside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tandardizing work manual realized different service processes’ standardization, optimum and reengineering. Thus,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sharing level of NMR equipment increased eventually, accompanying shorter service cycle. Based on the practices, it demonstrated tha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strument plays an significant role in many experimental courses, such as “NMR Technology and Spectra Analysis”, and in those research related platform, we should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a variety of business.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rocess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2016-04-25
四川大学实验技术立项资助项目(0083304116008)
李 静(1981-),女,四川广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型精密仪器运行与实验教学,研究方向为科研平台建设与大型仪器管理。Tel.:028-85415658;E-mail:jingli@scu.edu.cn
G 482
A
1006-7167(2017)01-02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