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环保产业发展研究

2017-04-10陈万志刘德绍赵绪云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7年4期
关键词:重庆环境服务

陈万志,刘德绍,赵绪云,李 剑

(1.重庆大学,重庆 400030;2.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3.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 401147)

重庆环保产业发展研究

陈万志1,刘德绍2*,赵绪云3,李 剑3

(1.重庆大学,重庆 400030;2.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3.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 401147)

本文基于对2016年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了重庆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环保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基础特征、行业特征、技术创新特征,分析了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梳理了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和我国环保产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在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中,提出了需要着力抓好的几个重要问题和保障措施,强调通过环境管理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目标的转变,来推进环保市场的转变和释放,带动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的发展,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

重庆市;环保产业;特征分析;对策建议

1 重庆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概况①

1.1 全市环保产业总体情况

通过对2016年度重庆市环保产业调查结果分析,重庆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呈以下特点:一是产业基数小、发展快。截止2016年底,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增加到1 134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9家,中小板16家,重庆环保产业类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数量占全市挂牌新三板企业总数的13.91%。2016年,全市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环保企业仅有15家;大多数企业规模在100万元~1000万元,不少企业尚未达到中小企业规模标准。2016年,重庆环境保护产业从业人员为88 795人,同比增长11.23%。总体上已经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基础、骨干企业为龙头、新兴环保产业和企业不断兴起、总量增长较快的发展格局。二是环保产业总量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但产品制造业是重庆环保产业的短板。2016年,重庆环境保护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00.70亿元,同比增长19.37%。其中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制造业营业收入86.05亿元,占14.32%;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125.46亿元,占20.89%;节能产品生产制造业营业收入103.10亿元,占17.16%;节能服务业营业收入约20.24亿元,占3.37%;资源综合 (循环)利用产品及服务业营业收入约265.86亿元,占44.26%。资源综合 (循环)利用产品及服务业成为重庆环境保护产业产值最大的行业。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重庆市环保产业规模呈现出数量级的差距,环保产品制造业尤为突出。三是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的产业集聚区域。调查表明,两江新区、空港开发区已集聚中电投远达、重庆康达、重庆海特等一批环保龙头骨干企业,是全市环保产业最集中的区域。此外,大渡口区、江津区、永川区、渝中区等区县均有特定类型的环保企业相对集中分布。四是环保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2016年,重庆环境保护产业科技研发共投入4.49亿元,占全市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总支出(300亿元)的1.50%。重庆环保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原始创新上。调查显示,按技术开发类型分,原始创新148件,占所有创新的57.36%;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64件,占所有创新的24.81%;集成创新46件,占所有创新的17.83%。

1.2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庆的环保企业离散性较强。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小于1 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79.00%;大型环保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不足5.00%,市场竞争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环保产业空间布局集中度较低,2016年,重庆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排名前二十的区县有大渡口、江津、永川、渝中、渝北、南岸、万州、大足、两江新区、涪陵、开州、北碚、长寿、铜梁、江北、九龙坡、梁平、綦江、合川、垫江,其中大渡口最高,年收入达70.98亿元,其次是江津和永川,分别达68.58亿元和66.64亿元。

环境保护产品分散于市域16个区县,其中,2016年,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大渡口、渝中和渝北3个区;超过1亿元的有南岸、两江新区、北碚、九龙坡、垫江、潼南、南川7个区县。2016年,重庆市环保产业从业人数前二十名区县中,超过10 000人的区县有1个,超过5 000人的区县有5个。环保产业对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够,产业集聚度低。环保产业链条尚未完备,专业化的分工体系还未形成。

二是环保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环保装备产品总体上仍以低端制造为主,不少领域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关键设备和核心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可靠性等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污废水处理、烟气治理、除尘、噪声控制等设备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江浙地区产品占据,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呈下降趋势。工信部于2015年4月发布的 《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中,重庆市仅有3家企业入选,占全国入选企业的1.40%。

三是环保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尽管全市环保企业不少,但环保产品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化程度不大,特色产品少,环保企业产品雷同现象较严重。

四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环保治理设施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有待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缺乏科技、资本等要素的有效配置,技术交易、科技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发展较慢;环保产业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管控考虑较少介入,民营资本持观望态度,导致市内环保产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五是环保产业缺乏宏观引导和有效管理。环保产业管理职能分散在发改、经信、市政、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责任不清,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无法形成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合力,从而导致环保产业缺乏综合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分散的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招投标暗箱操作、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突出。

六是政策机制不完善。环保产业属典型的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迄今为止,仍未能针对环保产业属性、行业特点、发展机制形成一整套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基于最终环境效益的激励机制和保护生态的环境政策不完备,提升环保产业供给能力的鼓励政策没有系统性支持。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财税、金融、土地等扶持政策需进一步完善,产业培育发展工作亟需形成合力。

2 环保产业的主要特征和制约因素

2.1 环保产业的产业特征分析

2.1.1 基本特征

(1)环保产业具有公益性和经济性双重属性。由于环境资源具有公共属性,环境保护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有别于其他的经济门类。而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使企业将赢利目标置于社会整体福利目标之上,生产活动的环境资源成本外部化,这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2)环保产品需求支出特征明显。污染防治和处理需要设备和资金的投入,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利润。

(3)环保市场需求具有被动性。环保产品的支出性,决定了环保市场需求的被动性。企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去采取环保手段防治污染,污染的外部性未纳入企业盈利曲线中。

(4)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引导型产业。环境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环境责任的认定、环境标准的制订、环境税费的规制。针对当今我国普遍存在环境责任不明确,环境标准过低和环境税费扭曲的现象,需要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环境法规。

(5)环保产业核心问题取决于它的付费。环境需求不等于环保产业需求,如果没有商业模式和付费机制,环境需求不能形成产业需求。

围绕着环保产业,已形成了公众、政府、环保服务企业这一利益—责任—服务链条,即公众是需求和受益主体,政府是责任主体,环保服务企业是服务主体。公众向政府缴纳环保公用事业费用,政府提供环保公共品。这个关系链条当中,最弱的环节是:公众无法对服务企业行为进行监督,且无法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也无选择权;服务企业对公众则属间接责任,在政府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企业也缺乏对公众切实负责的积极性。

2.1.2 行业特征

(1)技术含量高,变化快。环保产业的壮大过程是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应用的过程。根据经合组织的估计,未来10~15年使用的一半产品将是新发明出来的。

(2)环保产品种类庞杂,各门类之间关联性不强,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环保产品多为集成产品,且受地方自然经济条件影响,本土化因素强,复制性较差,因而企业做大较为困难。

(3)技术涉及行业多,呈多专业领域人才团队需求。环保产业具有 “末端化”特征,前向关联强,而后向关联弱,受其他行业影响大,这也决定了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多专业组合。

(4)个性化服务。在市政服务领域,技术具备较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但在其他服务领域,市场多样化且分割严重,难以实现标准化,需要定制设计、生产、施工。

(5)产品使用时间较长。污水处理等设备具有半永久性特征,新技术只有在环保要求提高的情况下才可能推广。

2.1.3 技术创新特征

(1)创新易于模仿,突破性创新较少。环保产业知识溢出的社会性特征较强,衍生现象较普遍,这要求企业必须实现技术的快速发展,才能走在行业前列。

(2)环保产业与医疗行业相似,属于经验型产业,隐性知识比例大,对人才的从业经验要求高。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需要注意选取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对本企业人才进行长期培养。鉴于单个企业难以实现多专业领域人才队伍的组建,可采取特殊人才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办法。

(3)技术创新与环保政策、标准关联性较强。国家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和环境监管力度加大促进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不强。环保用户大多停留在被动应付政策的层面,对产品的采购和运行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衡量标准,产品的技术创新缺乏市场激励动力。

(5)环保技术创新具有投资大、周期长、专业化程度高和风险大的特点。这使得联合创新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

2.2 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环保产业仍难以融入主流经济体系。迄今环保产业尚未进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当中,再加之当前环境政策执行仍不彻底,阻断了真实环保需求的顺利释放。地方政府重经济轻环保的惯性依然强大,对于环保公共服务缺乏持续的有效监管,严重影响环保市场的稳定化和扩大化。在没有稳定预期的情况下,企业无法进行持续稳定的投入和研发。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制造业低迷的当下,处于其下游的工业污染治理行业将受到波及。

第二,产业发展碎片化十分严重。要素制约、地方割据,使得环保产业呈现原子化,无法实现纵向整合和横向专业分工及协作。一方面由于水、大气、固废等环境要素存在广泛性和难以量化性;另一方面由于环保治理管理权在地方性,使得环保市场无法像油气产业一样形成全国市场,导致了区域保护主义,阻碍了环保企业的区域扩张。

第三,环境产品及服务低价低质比较普遍。直接受益人无法评估环保公共品的质量,导致了价格信号的扭曲,使得环保企业无法通过拼技术、拼质量、拼服务等进行正向竞争;同时由于监测体系落后、排污权交易体系和市场发育迟缓、环境价格的扭曲,使得企业的服务无法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难以实现服务溢价。这直接导致各方消极应对,出现了低价低质,重建设轻运营的恶性局面;再者,区县政府普遍缺乏甄别环境服务商服务能力与质量的合理机制,加之招投标乱象丛生,使得公众、政府、企业常常面临三输的尴尬格局。

第四,民营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其成长空间难以突破。基于环保公用事业的属性,导致了民营企业在环保产业市场呈天然的弱势地位。民营环保企业的市场空间在国有企业挤压下,成长艰难。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过度追逐 “关系”资源,难以聚力于企业成长的其他核心关节。

第五,环保产业面临政府投入不足、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投融资体系不协调等瓶颈和难题。首先是地方政府采购环境服务的意愿及能力不足。二是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环保产业属地经营的特征明显,各地方自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且封闭经营,它们之间的绩效比较机制没有建立,政府和公众难以识别其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投融资体系不协调。作为公共服务行业的市政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沉淀性强,对金融工具的要求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现在市场上没有提供相应的融资产品和金融工具,或匹配度不高。此外,公众和社会的需求正在快速抬高环境服务的标准,而服务价格跟不上服务标准提高的步伐,也是当前环保产业面临的挑战。

3 国内外环保产业发展的启示

3.1 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可借鉴的经验[1-2]

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环境状况的恶化、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及政府对环境严格管制,环保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当前,发达国家环保产业的产值已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并且还以高于GDP增长率2~4倍的速度发展。分析发达国家发展环保产业的主要经验,可归纳为以下三条:一是环保产业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发达国家把环保产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和高增长机会的产业部门,置于国家优先发展的地位。二是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政策措施是规范环保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十分重视采用基于市场的经济手段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体现在激励社会需求的间接影响政策和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政策。目前各国采用的经济手段和政策工具主要有明晰产权、建立市场、税收、收费、财政和金融手段、责任或赔偿、抵押等。三是政府对环保技术研发的大力支持是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环境标准加严倒逼环保技术进步和提高本国环保产业在国际环保市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重视环保技术创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德日英等国家,都把扩大环保产品与服务出口作为国家政策。

3.2 我国环保产业园发展的成功经验

分析国内盐城、宜兴、苏州、大连、青岛环保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得出的启示如下:一是环保产业园区的发展首先要取得主要领导的重视。环保产业园领导管理机构都高配,均由园区所在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园区建设和发展。二是制订具有前瞻性的园区和产业规划,集中发展。明确产业发展规划定位与目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促使环保企业能入园集聚发展。三是积极培育,打造龙头企业群。引领和带动中小环保企业发展壮大。四是明确重点,“敲门招商”。紧盯好项目、大项目,主动上门 “敲门招商”,这就是盐城环保产业园招商成绩耀眼的成功秘诀。五是政、产、学、研结合发展环保产业。目前,数十家国内一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环保技术研发机构落户盐城产业园或与园区及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具有发展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3]。

4 重庆环保产业发展对策建议[4-9]

4.1 环保产业发展需着力抓好的几个重要问题

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路径就是要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以环境执法为重点,以释放需求市场为引导,通过环境管理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目标的转变,即由污染总量削减为目标转变为环境质量的改善为目标,由考核总量削减转变为考核质量改善,由重点监督企业环境责任转变为重点监督党委政府环境责任,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环保项目转变为政府财政对环保做出实际贡献的项目的奖励,以此来推进环保市场的转变和释放,带动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的发展,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应当着力从以下几方面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1)抓环境质量。环境管理目标由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由注重削减污染物总量改变为注重环境容量,把环境污染治理成效和环境质量改善联系起来,改变过去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两张皮”的状况。

(2)抓党政责任。落实环境保护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对各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督查,使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党委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带动全面的环境执法水平的提高。

(3)抓严格执法。健全统一监督管理和部门以及地方分工负责的环保管理体制。环保部门作为环境统一管理部门的职责,要从具体的环境事务性管理中解脱出来,由抓微观管理转为抓宏观管理,由重点监督检查企业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地方党委政府;对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保法律责任、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完成环保规划治理措施以及治理绩效、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的督查和年度考核。

(4)抓市场释放。推进环境服务市场的大幅度释放,要对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PPP制度的实施等制订可操作的指导意见,推进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全面落实,从而促进巨大的潜在环保市场向现实环保市场的转化。

(5)抓绩效评价。规范环境服务市场的发展,治理绩效评价是关键。要推动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制度和机制,制订绩效评价办法和责任倒查机制,公开治理绩效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通过绩效评价监督环境治理服务合同的执行,保障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的有效性。

(6)抓服务平台。以大型的有实力的环保公司、研究机构为依托,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的环保技术研究开发、设备成套、示范工程、技术转化、污染治理的产业化服务,为环保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保障的综合性技术平台。同时,以环保产业协会、环境科学协会等单位为依托,建立国内外环境技术、市场、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平台,为环保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提供完备的市场服务。

(7)抓配套政策措施。按排污水平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以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排放总量),设定基本的税收基数,达到标准的按基本的基数收税;超过标准的按照超标排放的倍数收税;优于标准的按照低于的排放倍数,减税或者免税。建立环境服务所得税减免政策、环保设备和服务出口退税政策。

实行环境质量产品按质论价或者优质优价政策,把环境服务质量的好坏与经济收益挂钩。

4.2 重庆环保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2.1 效果倒逼:大力促进环保产业业态转型

要解决环境市场释放和转化不足的问题,必须采用有效措施扩大环保市场需求空间,促进环境污染治理。(1)环境管理目标由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把环境污染治理成效和环境质量改善联系起来,改变过去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 “两张皮”的状况。(2)落实环境保护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对各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督查,从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3)坚持责权结合的原则,企业环境违法由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去问责和处罚。环保部门作为环境统一管理部门,对行业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环保法律责任、完成环保治理措施以及治理绩效、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的督查和年度考核。(4)建议对环境质量改善考核成绩突出的地方政府进行奖励,用经济手段激励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际成效。(5)对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PPP制度的实施等制订可操作的指导意见,推进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全面落实,从而促进潜在环保市场向现实环保市场的转化。(6)要推动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制度和机制,公开治理绩效信息。通过绩效评价监督环境治理服务合同的执行,保障环境治理服务的有效性。

4.2.2 技术突破:加强技术攻关、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技术水平不高是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目前,全市环保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在全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排位靠后,一些大型环保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比例低,中小创新型环保企业业绩基础不够雄厚、研发创新资金不足,导致全市环保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应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环保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一是加强技术研发规划引导。制订环保技术研发整体规划,明确实施重点、分期目标。相关部门还可设立 “环保最佳创新产品”“最有效环保技术”等奖项,对各类研发团队形成激励机制。

二是加大环保企业研发投入力度。积极落实全市 “创新45条”。加快推动创新型环保企业尽快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形成以研发准备金制度为主的创新投入机制。强化政府引导基金对环保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充分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推进全市环保产业创新型项目引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实施。

三是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围绕环保产业,引入、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平台帮助企业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性人才。加快建立环保企业高端人才储备库,完善人才相关政策,鼓励环保企业制订和落实企业高层次科技型人才激励机制。

四是积极突破关键技术。引导企业加大对环保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重点突破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生态保护与修复、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让重庆环保产业在全国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五是着力组建高层次政产学研联盟。市政府可与中科院、国家环科院等共建试验基地,就污水处理等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加强研发,推动政产学研高效联动。同时,鼓励环保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专项产业联盟,通过设立成果交易服务平台等方式,推进科技、人才、资金等的协同和集成化,实现技术创新链的有机对接和融合。

六是借鉴江苏盐城等环保产业园建设的经验,政府鼓励、支持吸引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重庆企业合作,构建吸引科研机构入住环保产业园区开展联合攻关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国内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的高地。

七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借鉴山东经验,就重庆环保产业与各国在技术方面的互补性进行交流,选定合作对象并争取合作共建。另外,应积极支持市内环保技术产品 “走出去”,借助重大项目合作机遇,在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学习先进经验。

4.2.3 示范引领:大力加强环保产业集聚区建设

国家环保产业重庆基地获批已有十余年,与重庆同期批复建设的盐城、宜兴环保产业园已经发展壮大,聚集优势十分显著,两相比较,差距巨大。要依托重庆已有的或正在积极争取建设的环保产业园,采用 “一个建设基地多个环保产业园”的模式,推动环保产业聚集。以两江新区、大足区万古工业园区、万州环保产业园为基础建设先进环保技术装备 (产品)制造聚集区;大渡口环保科技产业园重点建设现代环保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以两江新区中科院重庆分院、远达、康达、海特等环保骨干企业为基础,建设环保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依托永川—双桥和长寿—涪陵两大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带建设再生资源利用聚集区。

鼓励各区县政府,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等环保类园区,通过风险补偿、奖励、贴息等政策工具,引导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托公司加大对环保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4.2.4 环境医院:积极培育环境综合服务业市场

目前,环保技术服务市场正在发生转变,环境服务的综合性需求促使环保产业从单纯的设备制造业真正向环保服务业转型。由于环境综合服务业提供的产品是经过全局设计和考量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系统的解决方案,因此,建议引导有经验、有基础的环保企业向综合环境服务业转型。鼓励工程公司由仅对工程负责向对环境效果负责转型;鼓励设备公司由只生产设备、供应设备向对工程效果负责转型;鼓励企业间以联盟形式提供环境工程、环境咨询、环境投资、环境装备集成的整体服务,以形成具有超强专业集成能力的公司,即 “环境医院”。当前,急需实现技术集成和营销体系的融合,建立一批面向效果,面向实际环境服务的解决方案中心,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可率先在重庆主城唯一的专业环保产业园——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大渡口)试点,加快建设“环境医院”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和政府搭建良好的供需平台,同时促进环境服务业向环境综合服务业转型升级。

4.2.5 龙头培育:鼓励环保企业兼并重组

在环保综合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技术装备三个领域内,着力支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一批重大环保工程,引进一批精、尖、优的大企业集团和大项目落地。同时,培育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 (产品)、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理设备、环境仪器仪表及环境修复、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制造七大环保产业集群。鼓励、支持大型国企和有实力的大型民企,通过并购等方式,跨界进入环保产业。推动企业间优化重组,将 “游击队”改造为 “正规军”。

4.2.6 盈利性开发:建立多元化、市场化投融资体系

为保障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不低于2.00%,应构建环保支出与GDP、财政收入增长的双联动机制,引导政府新增财力向环保投资倾斜。

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一是积极落实国家绿色金融发展政策。2015年以来,以绿色债券为代表的绿色融资工具成为了我国绿色金融体制创新的重点。重庆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等产品。支持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大力推动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和重庆环境保护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环保投融资平台发展。逐步将企业环境违法、环境影响评价等 “绿色”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将企业环境信用记录作为融资重要参考条件。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实施环境高风险领域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二是在重庆市已成立全国第一支环保股权投资基金的基础上,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促使金融资本投入环保事业。积极引导创业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基金,保险、信托等社会资本以及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力度。三是采取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环保投入。对公益性强、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收益的项目,通过与周边土地开发、生态旅游等经营性较强的项目组合开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四是建立基于绩效的政府环保支出方式。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向政府提供环境综合服务,并以环境效果为基础收取服务费,有利于提升环境公共服务水平。鼓励、支持成长性良好的环保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4.2.7 政策制度创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以政策制度创新推动环境需求转化为现实的环保市场需求。加强环保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快制订环保产业技术政策、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建立污染者付费购买环境服务、有偿使用环境公共用品和设施的原则,加快综合环境服务业发展。建议政府设立综合环境服务采购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建立对设施运营等服务的长效补贴机制,降低环境服务企业投资风险,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建议尽快建立健全环境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和周期性调整机制。出台鼓励环境服务发展的财税政策,全面减免环境服务的营业税,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中,在税率和征收条件上对环境服务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4.2.8 加强试点示范,深化体制改革,突破产业瓶颈制约

一是推动环境保护新技术、新产品试点示范工作。针对企业普遍反映重庆缺少政府认可的环境保护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实验基地等问题,结合各地当前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实际,集合政府各方力量,选择重点领域、重要产业园区和典型企业开展第三方治理试点。通过试点示范,强化技术和产品推广,最终实现产业化。

二是深化环保监测监察机构改革,创造更大环保市场。重庆作为全国首批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两个试点省市之一,已在全国率先实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要继续深化推动区县环保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突出调动条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完善环境监察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将环境执法重心进一步向区县下移,使改革尽快见成效。只要环保监测、监察履职到位,做到违法排污必究,客观上就是在创造环保市场,一个新兴的社会环境监测市场也将与改革一起成长起来。

[1]高明,洪晨.美国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环保产业,2014(3):51-56.

[2]李博洋,郭庭政.国内外环保产业发展比较与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2(25):27-30.

[3]沈友娣,刘杨.环保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盐城与宜兴环保产业集群的比较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4):21-22.

[4]赵云皓,孙宁,辛璐,等.环保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环境政策制度作用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34-37.

[5]辛璐,赵云皓,徐顺青.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政策制度链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1):97-99.

[6]张震.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7]杨晓蔚,钟亦明,钟其.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评估及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17(3):11-17.

[8]王雪,孙红梅.上海市环保产业发展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7):1-3.

[9]刘嘉,孙红梅.上海市环保产业科技投入政策、体系和制度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5):156-159.

Strategy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Chongqing

CHEN Wanzhi1,LIU Deshao2*,ZHAO Xuyun3,LI Jian3
(1.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0,China;2.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3.Chongq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Chongqing 401147,China)

Based on the survey fo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Chongqing in 2016,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issues in the field.By studying the basic features,the industrial features,and the technologically innovative feature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industries but unique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were identified,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ed nations and China’s industrial parks were summari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were proposed.In particular,some important issue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were raised,and should be addressed and taken into account with great efforts.The shifts in strategic thinking,strategic focus and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ere stres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hange and release of the market to boost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and to improve pollution control an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 well.

Chongqing Municipali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feature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X324

A

2096-2347(2017)04-0042-08

10.19478/j.cnki.2096-2347.2017.04.06

2017-09-01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决策咨询项目 “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研究”

陈万志 (1944-),男,四川泸县人,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研究。E-mail:cwz9666@sina.com

*通信作者:刘德绍 (1967-),男,湖北建始人,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E-mail:cqlds@163.com

学术编辑:肖 萍

主要资料来源: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 (2017)。

猜你喜欢

重庆环境服务
重庆客APP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环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