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应急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7-04-10朱自虎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7年6期
关键词:救援装备应急

文 彬,姚 翔,庞 辉,朱自虎

(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 100070)

0 前言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应急产业,提升应急技术装备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总体呈现出增多、加重、趋密和复杂次生衍生的严峻态势,已经成为威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每年因突发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员约20万人,伤残人数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上万亿元。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平安中国、智慧城市等重大任务相继实施,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愈加繁重,突发事件防控和处置难度不断加大,亟需依靠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促进我国应急产业科技发展,对于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应急产业定义

应急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应对过程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4个阶段应急产业,就是为4大类突发事件的4个应对阶段提供支撑的产业。考虑到恢复与重建阶段已经进入到正常的经济建设,实际定义应急产业时就不包括这部分内容。因此,一般将应急产业定义为:是为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

为更好理解应急产业,可以简单把它与环保产业作个比较,后者是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前者是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两者都是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以满足应急和环保需求而产生的新兴产业,都涉及装备、材料、医药、轻工、化工、电子、通信、物流、保险等传统行业。从起源看,应急产业脱胎于传统产业,但又不同于传统产业。正因如此,应急产业的产业边界与产业内涵有着相当的模糊性和动态性,与其他产业部门的交叉和渗透较深。应急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是以应用于突发事件处置为主线,把零散在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归集起来进行规划部署,涵盖了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产业、防灾减灾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紧急救援产业等。

2 国外应急产业及科技发展概况

2.1 国外应急产业发展概况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包括救援处置产品、监测预警诊断产品、预防防护产品、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在内的各类应急产品和服务。以提供应急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已成为很多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支撑。

日本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应急相关产业体系,渗透到应急救援的各个阶段,常用应急用品已经普及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国的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商务业和咨询救援服务业等,大多企业主要生产用于建筑制造、工矿生产事故、火灾救援,以及个人探险自救等方面的产品。美国的应急产品研发、销售和服务体系也比较成熟,美国健全的保险体系使其产业链延伸到了灾后服务。英国拥有大量生产应急装备的企业,小到个人防护用品,大到急救车辆、临时住房等。德国的应急产品研发、试用及标准化体系非常成熟,同时拥有完善的培训演练等应急服务体系。

产品方面,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系统的产品链条,包括应急信息装备、调度指挥装备、监测监控装备、抢险救援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生命探测装备、遥感探测装备等都有成熟的应用,正在向智能化、快速化、成套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的应急产业市场较为成熟,市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程度较高。政府、专业救援队、志愿者救援队及公众是主要的市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志愿者救援市场高度发达,志愿者救援人数是专业救援人数的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对于专业应急救援产品和服务来说,志愿者救援是最核心、也是规模最大的市场。发达的应急市场是应急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这恰恰是中国目前最缺失,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2.2 国外应急科技发展概况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成熟的应急科技研发和支撑管理体系,整体应急科技水平发展较快,无论是应急救援和处置技术、应急管理系统技术,还是应急装备制造技术、应急培训演练技术等都较为先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很多发达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有固定的应急产品和技术研发经费预算,并建立专业的应急产品研发、试验检测及标准化机构,为应急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条件。德国是很多大型高端应急装备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其应急装备产品从需求提出到立项研发、检测试用、生产配备及演练使用等整个环节都有严谨规范的流程体系。美国的政府机构非常注重吸引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应急技术的研究,为相关科技单位提供科技合作与研究的经费和平台。

整体而言,发达国家的应急技术较为先进,很多技术装备出口到其他国家,在世界应急市场占据绝对的份额。例如,德国的消防装备和危化品处置装备,美国的搜救装备和溢油处置装备,瑞士的医疗救援装备,美国、日本的工程救援装备,瑞典的破拆装备,俄罗斯的破冰除雪装备,荷兰的大功率供排水装备等,都是在救援中使用较多的先进应急装备。我国很多高端应急产品,大多是从发达国家进口。在应急管理系统方面,美国的应急平台指挥系统具有典型的先进性。他们的应急平台体系由联邦、州、市政府应急平台以及相应的移动应急平台组成,由各级政府的应急运行中心(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EOC)建设和使用。依靠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为综合预测预警、形势通告、协调指挥等提供强大支撑,实现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一体化、实时化、精确化与快速反应。

3 国内应急产业及科技发展概况

3.1 国内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应急产业从2003年“非典”发生后才正式起步,此后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建设,以“一案三制”为代表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2007年,原国务委员华建敏《在全国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应急产业”。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急产业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应急产业”。2011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正式将“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作为单独产业类别鼓励发展。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3号),指出“发展应急产业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础水平的迫切要求,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应急技术装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对加快发展应急产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应急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内应急产品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应急产品体系,产品种类多达上千种。在预防准备领域,已经形成了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应急培训演练、应急物联网、应急探测评估、应急风险评估等6大类近百种产品。在监测预警领域,已经形成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等4大类近百种产品。例如,针对地震、地质、气象等不同自然灾害研发了地震立体监测、地质水文监测、空气监测等相关设备;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和有害物质识别特点研发了放射性物质、有毒生物介质、危险化学品、食品中毒等有害物质检测设备等。在救援处置领域,已经形成了应急通信指挥、应急交通运输、应急工程救援、应急搜索营救、应急医疗救援、应急安置保障、应急后勤保障、应急特种救援及个体防护自救等9大类近千种产品。如针对危化品行业,研发了高危化学品应急处置车、野外人员自动化洗消装置,以及针对紧急搜救和生命探测等特点研发了救援人员体征信息采集、防护等装备;针对受灾人员研制了受灾人员现场安置的装备;针对地震、矿井、核生化以及火灾等多灾种研制了救援、清障、破拆装备和通信设备,针对应急救援人员研制了面向突发事件不同种类及特点的防护服,以及眼、头、面、手、脚等防护套装及辐射剂量仪、体温监测器等人员生理指标和安全性监测装备等。

和国外相比,国内的应急产业仍以应急产品的提供为主,社会化、市场化的应急服务(如应急救援服务、应急教育、培训、演练服务、应急咨询服务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几乎还是空白,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应急产业市场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国内市场主要分散在专业市场,如消防、民政、交通、卫生、环境、水利、安监、气象、地震等,市场呈现碎片化;其中消防和卫生医疗救援的市场相对成熟,其他领域的市场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应急市场的用户主体目前主要还是政府和专业救援队。和国外相比,国内的志愿者救援市场及公众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内的市场规范化管理和准入门槛尚未完全形成,除消防和医疗救援等较成熟的领域外,其他领域的检测和认证体系缺失,迫切要求应急领域的行业与组织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尚未建立统计体系,其产值可从消防、安防、生产安全、应急通信、应急物流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产值进行初步测算,据有关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应急产业产值约为1万亿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受各种传统和非传统、自然和社会风险、矛盾影响,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卫生安全等领域突发事件防控和处置难度日益加大,全社会对应急产业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场潜力巨大。初步估计,若扶持政策措施到位,我国应急产业每年产值规模可保持约20%的增长速度。

3.2 国内应急科技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应急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政府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性企业为重点,加强应急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应急产品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消防和医疗救援等发展历程较长的领域已经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也不断涌现,部分技术和产品在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救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应急产品种类繁多,不同产品技术发展情况差异较大。目前,高端的关键应急装备产品仍依赖进口,国产技术水平较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如高端消防救援装备、搜救仪器装备、应急监测检测仪器装备、防护装备等,进口比例在70%以上;普通应急产品国内技术比较成熟,国产化率较高,如工程救援装备、安置保障装备(应急沐浴、宿营、净水装备等)、后勤保障装备(主要是应急供电、供水和供油装备)等,国产化率可达80%~100%,但是面临激烈竞争。

不同功能的应急产品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在预防准备领域: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平台指挥等方面的系统已经相对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风险评估系统正在推广应用;而仿真模拟培训演练系统国内刚刚兴起,离国外尚有差距。监测预警领域:国内的产品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部分新突破的技术,如地震预警系统技术等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救援处置领域:应急通信指挥装备已经比较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部分产品技术还需要攻关。应急交通运输装备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一些较高端的装备国内应用率不高。工程救援装备基本是工程机械,国产化率较高,但是多功能的救援机械仍是国外进口为主。应急搜索营救装备国内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尤其是生命探测装备及重要的救援工具还是依赖进口。应急医疗救援装备已经较为成熟并实现了模块化和标准化,但是高端的装备国产化率不高。应急安置保障和应急后勤保障产品普遍技术含量较低,因而国产化率高且应用较为普遍。应急特种救援装备除消防救援装备体系较为成熟、国产化率较高外,其他的如核生化应急处置产品、空中救援产品等与国外差距较大。个体防护自救装备方面:目前国内各种应急包、高层逃生等自救装备产品非常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市场也未完全打开,而防护装备领域国产技术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总体而言,国产的应急装备及系统产品在功能上与国外差距已经不大,但是在产品质量、工艺、人性化设计、使用寿命、使用便捷性、便携性、标准化、成套化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大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空间。同时,国内应急装备还缺少统一的研究、实验、试验、检测及标准体系,是下一步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4 我国应急产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1)应急产业科技资源分散,缺少统筹和整合,应急技术创新缺少系统性的目标指引,应急科技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2)应急技术和产品体系条块分割,不同领域的应急技术缺少交流和合作,导致核心应急装备和系统之间互不配套、互不兼容,影响科技救援效率。

(3)现有应急产业市场分散,潜力市场未得到充分开发,受市场规模限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能力和空间不足。

(4)核心应急装备技术研发支撑条件不足,亟需建立基于突发事件仿真模拟环境下、统一的应急装备研究、试验、检测和标准化体系。

(5)有效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应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渠道不畅通,很多科研单位的创新成果不能通过企业和用户转化为市场经济效益和应急救援效率。

5 对我国应急产业科技发展的建议

(1)制订应急产业技术路线图和应急产业技术发展规划,确定未来应急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和目标,提高应急技术研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依托联盟等行业组织作用,建立跨领域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支持行业平台整合各方科技资源,加强不同领域应急科技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不同领域应急技术的通用性和标准化,最终实现应急产品的系列化、成套化和标准化。

(3)加强企业应急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推动企业成为应急技术创新的主体。

(4)加强应急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推动有条件的行业组织或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仿真模拟培训演练及试验检测基地;推动建立跨领域的应急装备标准化机构,支持应急联盟标准的制订,打破应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条块分割,实现核心通用应急产品和技术标准的统一。

(5)设立应急产业技术创新基金和成果产业化基金,引导和扶持应急技术自主创新及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支持行业组织建立应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市场化服务平台。

注:属科技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项目;项目名称:应急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ZYL2015031。

[1]王蕾.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地区差异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2]刘晓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http://h.wokeji.com/kbjh/zxbd_10031/201502/t20150212_969498.shtml,2015-02-12/2016-9-18.

[3]刘艺,李从东.应急产业管理体系构建与完善:国际经验及启示[J].产业经济研究,2012(6):32-36.

[4]陈虹,李蕊,宋富喜.国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标准综述[J].灾害学,2011,26(3):133-138.

[5]谢迎军,马晓明,刁倩.国内外应急管理发展综述[J].电信科学,2010(12A):28-32.

[6]程芳芳.中美应急管理体系与科技支撑的现况及比较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7]闪淳昌,陈建安,王守兴,等.关于我国应急产业和装备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R/OL].国务院应急办应急产业和装备发展调研组,2012.

[8]闪淳昌.大力发展应急产业[J].中国应急管理,2011(3):17-19.

[9]李予阳.应急产业去年产值规模近万亿,有望成新经济增长点[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10/30/t20151030_6848882.shtml,2015-10-30/2016-9-8.

[10]佘廉,许晶.应急产业发展趋势[J].高科技和产业化,2011(3):68-71.

[11]邹积亮.当前应急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路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2(31):47-51.

[12]刘钊,李洺.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行政管理改革,2012(3):48-51.

[13]谢迎军,马晓明,刁倩.国内外应急管理发展综述[J].电信科学,2010(S3):28-32.

[14]佘廉,邹积亮,唐林霞.基于国家应急能力建设的应急产业政策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09(4):18-22.

猜你喜欢

救援装备应急
好装备这样造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港警新装备
3D打印大救援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防晒装备折起来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