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关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对策研究
2017-04-10
(长春工业大学, 130012)
突发公共事件中关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对策研究
周子歆
(长春工业大学, 130012)
随着我国网络大环境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社会公众对社会中的事物进行探讨和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则会上升到网络舆情危机,对现实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政府形象及地方政府的决策造成影响,因此公共管理部门及政府部门进行及时处理和应对,从科学的角度处理,从而使公共危机得到有效化解,对社会治理环境进行优化。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危机;处理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得到快速发展,点燃了公众的社会热情,人们对于传统公共事件更加关注,一旦网络舆论产生,对现实社会生活造成深远的影响,而在传统行政管理工作中,公共管理部门对于网络舆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网络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突发公共事件陷入网络舆情危机,造成政府公信力及权威性受到损害[1]。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现实生活中和网络空间中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在网络中形成激烈的舆论交锋,如著名的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等,在网络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热点的社会话题引起了深度重视,并形成了社会热点话题。根据近几年的大规模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网络舆情危机,都对现实社会造成强大的冲击,本文就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对策进行研究。
一、当前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
突发公共事件是在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且造成重大环境灾害、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现象的一种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易变性,还具有较强的反馈性,总的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随意性、破坏性、突发性、未知性、复杂性、异常性等特点[2]。在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中,所面临的社会矛盾问题也十分尖锐,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对现实社会造成重大冲击和影响。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多是负面事件,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大范围传播下,对社会造成强大的震撼例和冲击力,在第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而网络则是信息发布的重要媒体。
网络舆情主要是社会公众通过网络空间表达民意,包含着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声音,代表着不同阶层人民的利益诉求,网络舆情聚焦于社会公共事件、公共权力及突发事件等,牵涉面十分广泛,且传播速度快,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传播,从而呈现出盲目性、衍生性、非理性和偏差性特点,对社会、民主政治、文化、经济等都产生重大影响,也是政府部门体察民情和发现社会问题的重要渠道。
根据人民网监测统计,全国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涉及到重要领域,人们主要关注的话题有教育、医疗卫生、司法案件、干部作风、食品药品安全、吏治反腐、干部作风问题等,此外,近年来话题排行量逐渐上升的有征地拆迁、警民关系、城管执法、互联网等,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应用,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善,网络舆情发展更加复杂,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3]。目前我国正处于重要转型阶段,网络用户的心理更加复杂,面对强大网络舆情压力,非理性网络舆论的发展和扩大,则会渐渐演变成网络舆情危机,从而引发公共危机,对我国社会安全造成威胁,对政府部门的社会安全管理职能和公共决策造成影响,政府治理能力面临着重大的考验。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对策分析
(一)转变政府职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向现代公共管理转变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政府应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从管理型理念向服务型理念进行转变,关注民生、维护民权、惠及民利,鼓励政府为百姓多做实事,此外,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对现实社会的破坏力和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技术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建立完善的民意公共表达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适度把握,加快公共事件传播速度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危机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在公共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及时回应,枪战网络舆论的先机,赢得话语权,获得网络舆情的主导权,对于民众所表现的质疑需要耐心回应[4]。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于突发事件信息发布,需要始终坚持慎报原因,快报事实的原则,通过媒体发布官方消息,向社会公众及时告知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发展,消除民众恐慌和疑虑的心理,迅速掌握舆论的主导权,避免突发公共事件的事态恶化和危机满眼,从而减少突发性公共事件给社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建立多元化立体机制
由于网络舆情具有多元化、广泛性、还量化和复杂性的特点,为了减小网络舆情危机,以及对现实社会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力,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多个渠道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引导,并建立线上线下的互动方式,对常态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和预防,建立立体化的问责机制,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重点是防护;还要建立完善的舆情处置、监管、预警、联动和研判机制,建立网评员或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网络即时发布最新的权威信息,对虚假信息进行及时澄清,还原事情的真相,并在网上进行正确的宣传和评论,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的引导[5]。
(四)加强网络法治化建设力度
我国当前对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措施和控制力度还不十分健全,相关制度建设并不十分完善,为了给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干净、有序的网络空间,需要加强对网络法治化建设力度,为了净化网络空间,减少网络舆论中的负面情绪,需要加强网络立法,对公民网络参政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6]。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监督制度,将网络管理规范纳入到法治化建设轨道中来,对于网络违法事件和恶意的网络暴力进行及时打击,提高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政府部门中的领导干部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要主动接受媒体,与媒体对话,和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定期对政府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公职人员和党政人员的媒体素养,学会用媒体来引导舆论,使网络民意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语:
网络化时代下,对于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极易引起网络舆情危机,对现实社会及政府公众力和形象带来影响,如不及时处理则可能会引起重大的社会安全问题,因此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社会公共管理,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用新媒体及时发布最新的权威消息,并加强与公众沟通和交流,占领网络主动权和引导全,避免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1]单云慧,薛耀文. 公职人员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网民关注规律及对策研究[J].领导科学,2015,17:20-22.
[2]赵岩,王利明,杨菁.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16:57-69.
[3]潘芳,卞艺杰,潘郁. 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及消极思潮应急对策[J]. 图书情报工作,2010,15:40-43.
[4]喻国明,陈端. 危机传播的法则与艺术——以央视新台址大火的网络舆情危机及处理策略为例[J]. 新闻与写作,2009,05:57-59.
[5]王杨. 对地方网络舆情危机的应急处理研究——以大连地区为例[J]. 东南传播,2014,09:52-54.
[6]陈卓民,赵志坚. 监狱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经济导刊,2016,24:192-193.
G322
:B
1007-6344(2017)08-03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