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4-10
(淮北市地方海事局, 安徽 淮北 235000)
浅析现阶段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 皓
(淮北市地方海事局, 安徽 淮北 235000)
文章针对安徽省内河水运概况进行分析,综合欧美内河水运及邻省浙江内河水运的先进模式与成熟经验,对安徽省现阶段内河水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内河水运;欧美国家;浙江模式;建议与对策
1 、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安徽省水运发展概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区内不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贯穿,同时又有沙颍河、芜申运河等水系被批准为国家高等级航道。截止2013年年底,安徽省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超过6500千米,通航里程超过5600千米,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合计里程1122千米。全省拥有内河营运船舶近3万艘,持证船员11.8万人,运力共计载质量3000余万吨。全省拥有内河港口16个,拥有生产性泊位1348个,年吞吐能力达到4.6亿吨以上。
1.2 、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21 、基础建设薄弱,这是制约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的首要问题。基础建设薄弱的主要原因除各级政府对内河水运发展投入的资金不足外,由于内河水运牵涉部门较多,沟通协调不畅也影响了内河水运基础建设的发展。
1.22 、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过程中,港航发展结构性问题这一矛盾依然突出。港航发展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物流服务滞后,与内河水运的发展要求不匹配,难以满足当前社会背景下内河水运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沿江沿河岸线利用水平不高,无论是长江还是淮河,岸线资源开发不均衡都有明显体现;内河营运船舶虽然数量不少,达到3万艘,但船型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程度偏低;港航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象;由于沿江各城市港口距离较近,港口腹地相互重叠,各城市港口码头利用价值不高,再加上港口服务能力落后,不足以与邻省如江浙地区抗衡。
1.23 、内河水运管理体制落后,体制带来的障碍依然是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的障碍之一。如:安徽省境内船闸分别属于不同部门管理,且部门之间往往存在有利益制约现象,导致船闸在建设和使用、维护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甚至不作为等现象和问题。又如,在沿江城市的岸线资源利用中,存在多部门管理、多部门审批、审批程序颠倒等现象,这也是管理体制给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带来的障碍。
2 、对欧美内河水运及浙江水运发展经验的归纳和总结
2.1 、欧美内河水运
2.11 、政策倾斜,为内河水运的发展保驾护航。以德国为例,德国是欧洲各国中内河航道最稠密的国家,境内内河航道总长达7000余公里。其中,渠化的天然河流 5525公里,占航道总长75%;人工通航运河 1842公里,占航道总长25%。德国水路运输条件良好,欧洲大河多瑙河、莱茵河等河流多流经德国,人工运河又把各自然河流河道联系在一起,这些构成了德国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网络。德国内河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由政府负责综合开发利用。德国的内河航道和公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国家负责投资为主,实行国家投资、地方集资、以电养航和发行债券多元化投、融资政策等,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融资政策,确保了其内河水运基础建设的基础。
德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内河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增加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加强航道整治,提高通航能力;筹备资金,给予补助,鼓励老旧船改造,促进船舶大型化,使内河水运更具竞争力;免征内河航运燃油税,降低内河水运的运输成本;推行水陆联运的措施,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现代化手段保证航道通航秩序的畅通;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促使公路货运向水运分流等。
2.12 、船型系列化、标准化,促进欧美内河水运的发展。除了政策向内河水运倾斜外,笔者认为,欧美内河水运之所以发达,其内河船型标准化和系列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欧美内河水运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船型的系列化和标准化发展。例如,莱茵河定期班轮航线主要采用 3种运输形式:一是自航驳船,主要特点是机动灵活,运输速度快;二是大型驳船队,主要特点是极大提高了内河集装箱运输效率;三是滚装船运输,主要特点是船舶周转快和水陆直达联运方便,可减少船舶停靠时间,提高船舶利用率。
2.2 、浙江内河水运复兴行动
2012年,《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获浙江省政府批复,浙江内河水运复兴行动全面加速。依据该计划,到2020年,浙江省将基本完成规划的20条骨干航道建设,形成“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内河四大交通走廊。
在四大交通走廊建设中,就投资额而言,浙北地区占比62.78%,可谓重中之重。浙江省自然条件较差,可供通航的河道不多,只有浙北地区如湖州、嘉兴地区有若干。目前,浙北地区在重金打造京杭运河。京杭运河浙江段北向连接长江“黄金水道”,南向与杭甬运河联通,连接宁波舟山港,西向连接钱塘江中上游,地位作用十分突出。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通道建成,不仅强化浙北航道网与浙东航道网及钱塘江的沟通,而且能分流杭州市区段大部分的货运量,有效解决市区航道拥堵状况。
除浙北地区的京杭大运河外,浙东地带最重要的内河水运项目是杭甬运河、浙江西部地区的钱塘江中上游衢江航运开发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浙江南部的八百里瓯江“黄金水道”航运也得到复兴。
3 、加快安徽省水运发展的建议
3.1 、制定并落实科学的内河水运发展规划
3.11 、紧抓内河水运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调整并优化沿江港口结构,将芜湖建成皖江城市带重要的航运枢纽,形成以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为地区性中心港的现代化港口群;在皖北地区重点建设蚌埠航运枢纽,辐射并带动淮河流域内河水运发展壮大。
3.12 、加快推进物流配套体系建设,提高服务大型临港产业的能力,依托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合肥港南淝河港区、马鞍山港郑蒲港区、安庆港长风港区、蚌埠港长淮卫作业区等发展区域性港口物流中心。
3.13 、合肥市作为江淮运河上的核心城市,应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航运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通过加强合肥市水运基础设施、支持保障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着力打造江淮航运枢纽。
3.2 、政府加紧、加强、加大管理和协调
3.21 、直属有关部门应优化水运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同时,省政府应向国家有关部委建议,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率。
3.22 、加强对岸线资源管理的分类指导:对于老旧、简易、非法等码头,通过法律和市场等手段清理或整合存量岸线资源,提高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尚未开发的深水岸线资源,通过规划、岸线审核前置、作价入股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增量岸线资源,促进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港区的形成。
3.23 、制定统一的水路集装箱优惠政策,吸引省内集装箱货源经本省港口进出,引导全省集装箱码头的合理布局。
3.24 、继续深化交通、水利合作,全面加强规划、项目、运行调度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共同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
3.25 、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水运资金,完善对航道的开发和维护,完善对船舶的升级和改造,适应新形势下的内河水运需求。
[1]姜玉波,刘和平.安徽省内河水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水运管理,2014(07).
[2]施秀芬.内河水运之浙江模式(J),航运交易公报,2016(40).
U45
:B
1007-6344(2017)08-02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