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分析
2017-04-10
(四川宏业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分析
白 云
(四川宏业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了全新的面貌,使得社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逐渐加大。随着用电量的逐年增加,电力系统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及庞大,这就使得电力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受到了极大地挑战。使得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步伐,电力系统逐渐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本文对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展开了详细分析,并且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
0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行各业也处在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日常的相关家用电器设备也逐渐多了起来,使得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质量及效率有了非常大的要求,这对电力企业来说不仅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了适应社会对电力能源的极大需求,需要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从而使电力系统尽快实现自动化的运行模式。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而减小电力生产成本,使电力系统实现统一化管理。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使得我国电力行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1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分析
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也就是电力能源从生产到用户消费的整个过程,其在发电厂生产电能,再经过电力线路进行输送电能,再使用电力变压器将电能变换成合适的电压送给用户使用,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由于电力用户分散而又庞大,使得电力系统网络变得日益复杂及规模宏大。在如此庞大的电力系统下,通过会拥有很多的网络节点而分布在一些地区,以便于电力系统可以有效覆盖每个区域,以此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由于电力能源不能储存,需要生产与消费一起进行,使得发电厂需要每时刻都要进行电能的生产。如果由于某种故障导致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将会使得社会正常的秩序受到影响。所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支持,自动化技术通常需要在电力系统中心位置设立调度中心,并有效管理周围的电力系统网络,通过使用分散的节点信息的接收与处理,可以有效控制及调节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此外,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形成方便快捷的数据反馈网络及远程控制系统,调度中心能够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实现对电力的有效分配,同时也可以实时监控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运行故障。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探讨
2.1 电网调度自动化
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控制的原理是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控制的系统网络。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调度系统中,能够实现实时收集、整理及计算分析电网运行数据,从而为电力工作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当前我国电网自动化调度通常根据电网实际运行情况来进行监控,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施,可以方便的监视电力设备运行情况,同时还可以快速查出电力故障隐患点,从而使得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减小电力故障发生的几率。此外,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人工调度时经常出现的滞后性及效率低等问题,以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小电力损耗。
2.2 配网系统自动化
计算机信息技术同样也可以运用到配电网系统中,可以方便电网改造工程的进行。由于电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很多地区的配网系统也开始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了包括配电主站、子站及光纤终端在内的三层结构,并可以快速传输数据信息,提升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水平。
2.3 变电站自动化
输电线路及变电站可以将发电厂生产的电能有效的输送并分配给电力用户,具有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当变电站自动化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以有效缩减变电站值班人员的工作量及人员需求,并可以实现自动管理的效果。为了保持变电站可靠运行,需要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替换老旧的设备,并采用光纤及网络电缆来传输数据,以此来实现电力系统一二次设备的数字化运行水平,从而可以对变电站进行有效监控。
3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方向分析
3.1 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发展趋势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为控制策略方面,不断朝着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其二为理论工具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逐渐使用更多的现代控制理论技术。其三为设计分析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综合分析与研究,使用多机模型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其四为控制手段方面,主要表现在使用多种新技术,比如数据传输技术、微机原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其五维人员结构方面,需要相关的知识非常丰富,必须进行多种专业人才进行协调配合工作。
3.2 供电方式发展方向
目前,自动化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从而使得我国电力系统供电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革新。以往的电力系统大多使用集中供电、分散配电的方式,将一个区域为出发点,使用电力线路将生产的电能输送给不同地区的配电所,再经过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后,将电力能源配送给千家万户。但是这种方式具有很多问题,当配电网络或者发电厂发生故障事故时,很容易导致大范围的停电现象,并且很不容易对故障处进行检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问题。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供电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投入大量的清洁能源、微电网、分布式电源等能源供应系统。分布式电源可以增加电力能源的多样性,缩短电力供应距离,提高供电效率;清洁能源,比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可以有效所需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从而减小电网运行的成本投入。微电网采用以区域为目标,对包涵其中的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并对用户的电力负荷情况展开有效整理,从而实现以区域为中心的微电网。如此,在区域电网结构或者负荷出现改变时,能够经过对分布式电源进行调整,维持电力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及灵活性,从而保证电力不间断供应。
3.3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
变电站一直是电力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它对维持电力稳定供应具有很重要作用,因此变电站的自动化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目前,变电站正在朝着综合自动化系统方向发展,通过使用不同新技术及设备,可以重新组合变电站二次设备及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达到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控的目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使变电站内部设备进行有效的信息互享,并在远程控制技术的配合下,能够对变电站进行远程控制,并对变电站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还可以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3.4 电力系统自动化整体发展方向
根据目前电力技术发展的步伐,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总体方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为开环监测方式逐渐朝着闭环控制进行转变。其二为电压等级的划分更加合理,比如使用能量管理系统及配变电系统可以实现电压等级的合理分配。其三为由单一功能朝着一体化协调发展。其四为单元件能够进一步扩展为整个电力系统。其五为电力系统实现的目标有所改变,不断朝着科学化、高效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由上可知,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的状况,电力系统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是势在必得的,通过使用自动化技术可以进一步维持电网工作的稳定性,并且减小电力生产的成本投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需要电力企业充分重视其重要性。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不断推进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可靠工作。
[1]李隆娟.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22): 158-159.
[2]马吉娜.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6): 213.
[3]杨星.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5): 42.
U45
:B
1007-6344(2017)08-0270-01
白云(1971.10--),男,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安全监察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