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计算机僵化教育模式,增强知识实践性

2017-04-10程进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程进洁

摘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这对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社会成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存在着过于僵化和死板的弊端,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现实需要。为了解决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这一问题,笔者详细分析了产生这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这些原因入手笔者又进一步为创新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笔者希望我国的计算机教育界可以通过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教育革新深刻认识到改革计算机教育模式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并从各国的实际改革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人类进步的新要求、“传递——接受”的单一僵化教学模式、原因与措施、计算机教育革新的世界潮流

【中图分类号】G434

一.引言

近年来,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包含着巨大的实用价值与竞争效力,它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革新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对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社会成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来的社会中,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之一。

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计算机教学模式相对僵化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长期发展中,我们根据各地教师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但是,总结起来,这些教学模式都普遍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教学模式相对死板、僵化。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课堂都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处于一种领导者的地位,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平等与机会。这种单纯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说,抓住了“教”的方面,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展开对课堂的设计、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指定的课堂任务。但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模式会使学生忽略其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降。

(二)计算机教学模式僵化的原因分析

计算机教学领域长期存在僵化的模式问题,但这种僵化问题绝不仅仅是个别地区或者个别教师所决定的,可以说这种问题是存在一定普遍的现实依据的,要想有针对性的解决计算机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我们需要对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一定了解。笔者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际经验归纳出以下几点,希望对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有所帮助。

1.计算机课程资源有限

尽管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发展速度很快,但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面临着教学资源有限的尴尬。计算机教学硬件设备地区差异较大,很多中西部地区缺乏充足的计算机供学生实际操作以及联系,即使是在某些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有大量的学校没有建立校园网,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提升的空间和机会。

2.计算机教学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带来教学效果的明显改善,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对课程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缺乏明确而统一的了解。信息技术越发展教师的思维反而越混乱,再加上计算机教学成果缺乏定期的评定,导致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深入去了解新情况下计算机教学的核心人物,从而导致教学模式上的僵化。

三.创新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增强知识实践性

根据之前所述,计算机传统课堂往往采用“讲解法”这一教学模式,讲解法具有结构严整、逻辑清晰的优点,但这一教学模式往往会忽视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能动性,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改进计算机教育模式,本人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其他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希望可以对目前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引导自学法

简单地来说引导自学法就是要转变老师在计算机课堂中的地位设置,使老师完成从领导人向引路人的地位转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将被给予极大的自主权,他们将不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者,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更多地是靠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完成课程任务,老师则退居课堂的第二线,起到一种从旁协助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要求老师在以往的讲课方式中,将具体计算机知识技术与当下的新鲜事件联系起来,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仍带有“讲解法”的痕迹,但它可以通过生动鲜明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从而克服僵化死板的弊端。

(三)考察教学法

这种方法即是在备课的过程中为每节课设置一定的测试任务,再开始正式授课之前教师要把当堂课的测试提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教学安排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等待着问题去上课,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分组合作法

这种方法就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四.培养新时代学生信息素养

计算机课堂上所培训的往往是具体的计算机操作技術,掌握这些技术对于学生来说只是最基本的任务,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 自觉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而将这种独特的魅力内化于一个人的心中便是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了。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中则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谈到我国的教育现状时曾经说过,中国的学生有两大弱点:一是兴趣窄,二是胆子小(1)。这一论述语重心长,值得我们今天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们深思。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是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于计算机领域抱有终生学习的激情与热忱。

五.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习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纷纷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新的教育改革方案,以求实现全面提高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的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的。计算机教育的这一国际发展趋势,无疑对我国计算机教育模式的完善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60页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