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精作业,别样精彩

2017-04-10吴敏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作业数学设计

镜头一:下课铃响起,班里的孩子或奋笔疾书或低头深思,偶尔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在门口探一探,还是极不情愿地回到了座位上,继续完成课堂作业。直到上课铃声再次响起,才匆匆地跑去方便一下……

镜头二:最后一口午饭还没吞下,我们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从抽屉里拿出作业本开始奋斗了,想到以往游戏的场面,他们加快了手下的速度, 不过这种努力往往是徒劳的,这不,老师又拿起粉笔在黑板下写下了新的任务……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以上这些镜头几乎是我们每天到能见到的。不可否认社会大环境下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分数至上”的怪圈,而我们学校和老师们为了迎合这些需求,不得不进行题海战术。除了无奈、痛心和自责之外,我们更加需要来反思: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数学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通过这些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和对名师课堂的解读,我以“精讲多练”来保证学生课内作业时间;用“精心设计”来提升学生作业的效率;借“精彩纷呈”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这三个方面入手,倾心打造理想的小学数学作业境界:

一.精讲多练——让孩子有时间来做作业

要使学生课外少做作业,就必须名保证学生在课内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和巩固新知。只有教师“精讲”学生才能“多练”,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一)“精讲”是前提

所谓“精讲”不是少讲或略讲,而是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本质的东西,掌握重点、突出难点,用精练的语言,把知识讲准、讲透、讲深,使学生掌握知识。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数的认识部分,就应该突出数的组成和分解的讲解;对四则运算的基本训练,就应该重视和、差、积、商变化道理的说明;在解决问题时,就应该特别注意数量间的相依关系,强调数与形的结合,有助于对数形本身问题的理解。特别是北师大教材在解决问题这一块,往往会设置一些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我们老师就要注意在情境的理解上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要把时间留给孩子进行数学思考。

(二)“多练”是重点

“多练”就是在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反复练习巩固,成为技能技巧,从而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的规律。多练不仅应该有量的适当增加,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的提升。正如汪培新校长所极力倡导的――在数学课堂内,我们要保证学生至少有10分钟的作业时间,常态课课堂作业时间争取一~二年级10~15分钟,三~四年级15~20分钟,五~六年级20分钟以上。

二.精心设计——让孩子有效率地做作业

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既体现“精度”、又设置“坡度”、最好还能给学生“自由度”,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

(一)选题显精度

练要练在点子上,要到位但不要越位。教师精选习题,使设计的作业更具目的性、针对性,首要是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因为教学材料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应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二)难易有坡度

教师首先要关注教学材料,必要时要进行加工,如对高难度教材作铺垫性

加工,对抽象教材作形象性加工等,才能使其成为符合教学对象实际状况的,才能在教学中被学生顺利掌握、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内在学习能量的学习材料。

其次,教师在作业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从已知到未知,从形象到抽象等,都是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劳动,都是教师有意无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所造成的。

(三)题型自由度

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既要照顾“吃不饱”的学生,又要顾及“吃不了”的学生,对练习进行弹性处理。根据这一要求,我把平时的数学作业设置成ABC三种,A类作业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类作业的题型较高一层次;而C类作业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不同和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做哪一套餐的题目。它的特点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尊重了学生们的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课堂回放】:学了《因数和倍数》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

A类——在0、3、5、4中选择三个数,写出既含有因数5的三位数( )( ),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 )( );B类——在0、3、5、4中选择三个数,写出既含有因数5又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 )( );C类——在0、3、5、4中选择三个数,写出既含有因数5又是3的 倍数的三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这样班里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与他们的认知相符合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因数与倍数知识。

三.精彩纷呈——让孩子有兴趣地做作业

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发挥作业的最佳效果。

(一)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

【课堂回放】提高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过多地操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失去兴趣。因此我在《小数除法》练习时,组织学生进行探险游戏,探险的过程是进行运算操练的过程,在入口处,学生实际不需要精确计算而只要进行估算:96.9÷19的商小于10, 860.52÷85.2的商大于10;接下来的两题也只要根据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本身,被除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本身来判断,智慧谷考察的是学生的估算与巧算的能力,挑战谷挑战的是被除数与除數的变化与商的关系(扩大、缩小),而胜利谷则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已学过的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在除法的混合运算中是否仍然适用。作为教学训练的补充,这样的活动式训练显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成为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数学综合学力、形成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游戏提示:往得数大的方向走,看谁先到达胜利谷!

(二)多样性

传统的数学作业单一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们要注意思维的训练,多设置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利于学生操作、发现、归纳、探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体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

【课堂回放】在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复习课时,我设计了一道开放式练习: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下面组组合图形的面积吗?全班同学共想出了“割”、“补”、“移”等共15种不同方法。再通过大家的讨论和比较,最后得出了6种(如下图)比较科学的方法。整个作业过程虽然耗时较多,但学生们热情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

(三)实践性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实践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综上所述,数学作业已不再完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问题的不断生成、不断解决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当然要达到数学作业的理想境界还是远远不够,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只有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地探索前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张正华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6年05期

〔2〕 李华忠 浅析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5期

作者简介:吴敏飞,女,浙江省衢州市人,1979年出生,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小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作业数学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快来写作业
有种设计叫而专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