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下的应用技术大学美育课程改革与工科生国学素养探究

2017-04-10赵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科国学美育

摘要:

随着美育教育的概念提出,美育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特别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工科生的国学素养涵盖面了各类经典,有很大的挖掘价值,形成了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专业教学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工科生 国学素养 美育课程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实施美育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用技术大学,既要重视知识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而美育课程的设置就是人文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范畴。其任务就是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研究工科生的国学素养,探究美育课程的内容,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工科生国学素养培养的意义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在我国,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旨在更好地培养人才。

工科,属于理工类,和文史类相对。理工类又分为理科和工科,其中理科偏重理论,而工科则偏重技术。工科生主要包括机械类、计算机类、建筑类、电气类等专业的学生。在全国高校,工科生的比例要多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尤其是在应用技术大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从应用技术大学的美育教育现状和趋势来看,提升工科生的国学素养,有利于凸显高校美育教育课程的当代价值,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融合。以辽宁科技学院为例,国学入校已经成为趋势,依托于传统语文课程出现的多种版本的国学经典,将国学思想价值的挖掘与国学经典的传授能力,作为美育教育的重点,开设各种美育教育的课程,具有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工科生国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针对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看出目前理科生的国学素养的培养不容乐观,工科生的国学素养与常规课程结合性研究势在必行。

工科生的国學素养与常规课程结合性研究,还需要认真探讨。目前我省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国学素养,总体走向是“高端”路线。例如,开设国学班,旨在培养一批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文学、小学的基本知识、基础典籍和治学门径有深刻理解,能熟练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和外文,且熟悉当今人文科学走向,并且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的复合人才。还有,集中道教与佛教、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文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以及国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再有开设国学教学技能培训班课程、国学与行政能力培训班。最后一点就是围绕我省公务员队伍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各行业面临的特性问题的行政培训。可见,相关实践的定位目标与高校美育教育课程的常规培养存在一定距离。

三、应用技术大学美育教育课程培养工科生国学素养的途径

美育课程目标要科学定位,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国学素养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丰富的国学资源融入美育教育的常规课程教学环节,以专题形式实践探究工科生“国学思想价值的挖掘与国学经典的传授能力”的培养。

首先,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主要解决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化问题,包括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实施美育活动的课程化管理。

利用本校人艺学院的资源优势,组织进行国学素养经典讲座,与教师素质、训练中心、学生社团联合,以“国学经典”为媒介,充分利用网络电子以及图书馆现有的国学经典,初步拟定若干专题。

其次,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主要解决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抓手的问题,包括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

三是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主要解决美育师资和资源整合问题,明确提出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

四是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主要解决进一步完善美育管理机制的问题,包括加强组织领导。

这里特别要注意到MOOC化教学,变教师“坐而论道”为学生“互相参与”,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让师生互动会话的基础更接近,培养国学思想价值的挖掘能力。

二世纪以来国外兴起了一种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为“美育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输入了新的理念、新的资源、新的操作空间与手段。

2013年MOOC登陆中国大陆,2011年教育部颁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两类,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同时,教育部计划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精品课视频公开课,2012--2015年建设900门。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美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认真分析、准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学素养的学习,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美育教学的效果!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JG15DB18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宏(1965---)女,河北许宁人 ,辽宁科技学院人艺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Z〕200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3〕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猜你喜欢

工科国学美育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美育教师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