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7-04-10张文静
摘要: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抗战精神激励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抗战精神既是那个年代宝贵的财富,更具有时代价值。本章论述了抗战精神的基本涵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抗战精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发扬抗战精神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抗战精神;中华民族;中国梦
D61
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我们完成了中国民族独立的任务,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探索时期。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抗战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抗战精神既是那个年代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一 、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
对于什么是抗战精神,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说:“抗战精神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战胜侵略者的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新路的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事业贡献力量的奉献精神。”毛泽东认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全面升华。毛泽东指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唯有坚持科学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才能够引导我们民族走解放之路。”[2]他将抗战精神概括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同生死共患难”的团结精神,“奋斗到死”、“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强精神。不管如何概括抗战精神,贯穿始终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才是抗战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一)爱国主义铸就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精神。
爱国主义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它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力量,正是在爱国主义的鼓舞和激励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够排除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84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思考一条救国之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企图挽救危难中的中国。
日本侵华的历史久远,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发动了无数的战争,在日本田中义一内阁的精心策划之下,1931年9月18日一声炮响,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占领了华北五省,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之内占领全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各阶级选择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在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党派人士、及其社会各界的帮助之下,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只有全中国人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我们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二)爱国主义铸就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的精神
日本憑借自己在军事和经济上的优势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经受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凶残的侵略战争。在抗战的过程中,面对强敌的残酷侵略,中华儿女毫不畏惧,奋力抵抗。在战场上不管是军人还是百姓,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怕牺牲,浴血杀敌,舍身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在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中,无数共产党人赴汤蹈火,为国捐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八路军冀中军分区指挥员孔庆同、女英雄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等的伟大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鼓舞了全国军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三)爱国主义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乐观的民族精神
在抗战的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们始终坚信抗战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中国。在艰苦岁月,我们发动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在大生产运动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陕北江南”。抗日民主政府厉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当时美国驻华使馆的人员在写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也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受到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 正是这种坚持、奉献的精神才才使我们赢得了最后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抗战精神,实现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中国梦。
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抗战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是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之下取得胜利的。 “中国梦既是中国的国家梦、中华民族的民族梦,也是全体中国人的人民梦。”[3]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人努力。”[4]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仍然需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只有我们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在艰难的抗战时期,正是我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支撑我们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解放战争胜利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就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对党员的希望告诫,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希望。但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我们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这种艰难时期的抗战精神,有人用钱包鼓鼓、六神无主,形容中国人今天的生活。说明随着物质水平的迅速提高,很多人已经丧失了理想信念,丧失了再前进的动力,只有弘扬抗战精神,才能凝聚人心,才能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抗战精神是应对国内外各种复杂环境的需要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5]到现在,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但要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还面临许多困,还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从国际社会看,随着中国国际实力的增强,西方某些国家企图分化、分裂中国的阴谋并没有改变,我们的钓鱼岛、南海争端依然存在。经济方面,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市场資源的争夺愈发激烈;从国内来看,中国既处在发展的黄金期, 同时又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仍需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政治方面,腐败问题依然存在,人们的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有待提高,法制建设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生态环境方面,人口众多而资源相对缺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雾霾严重威胁者人们的健康。总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必须弘扬抗战精神,发扬中华儿女在抗战期间百折不挠、克服艰难夺取胜利的英勇精神, 教育人民勇敢地面对现实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弘扬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途径
弘扬抗战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为了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途径让抗战精神深入人心。
(一)进一步加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宣传活动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以一种排山倒海、声震寰宇的气势展示在世人面前,是中国强大的象征,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体现了我们捍卫国家利益、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这次阅兵也是一次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其教育效果、普及程度、影响范围是空前和深远的。在每年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我们都应该举行类似的活动,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不要忘记历史,以此来鞭策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进一步加强抗日战争旅游景点的开发、宣传与保护
抗日战争相关红色旅游景点是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这些相关景点的开发、宣传和保护工作,对弘扬抗战精神具有深远意义。人们在游览、观赏这些景点的时候, 就可以亲身体会到抗日战争胜利的艰难,就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抗战精神,这也是弘扬抗日战争精神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更多关注自然景点,对红色旅游景点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要重视对抗战旅游景点的开发,做好宣传工作,让人们愿意去红色景点。不少旅游景点在向群众开放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广大人民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旅游过程中做“文明人”,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景点的保护以及修复工作, 最大程度地保护旅游景点的完整性和历史性。
(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抗战精神的核心,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是对祖国义不容辞的担当。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民族、为祖国、为尊严而战,将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的领土上赶了出去,实现了我们民族的独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艰难岁月,在祖国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正是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很多仁人志士选择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流行,影响了某些人的价值观。因此,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主流价值观。通过公开演讲比赛、办讲座、树立正面典型、实地参观、参加义务劳动等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引领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我们才能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年09月4日。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7页。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页。
作者简介:
张文静:女,1982年,甘肃庆阳人,陇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