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有效作业方法的指导评价
2017-04-10董淑娴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实践研究,近年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科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中学生缺乏一种有效管理作业的科学方法,更缺乏一种养成科学作业方法的好习惯。针对我国中学科学教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实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抓住关键词,将科学知识学活、用活,能准确熟练运用科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掌握科学的作业方法并養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关键词: 方法指导 有效作业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8
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初中科学课程的改革中,结合本人十几年的农村中学科学教育以及一年的城镇中学科学教育,发现初中科学作业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作业无计划,缺乏学习动机。2、不会科学利用和分配时间,缺乏科学方法。3、不求质量、只求速度,缺乏复习巩固。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缺乏阶段总结。5、意志薄弱,缺乏作业习惯。在中学阶段,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努力、细心,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习成长的阶梯,使人受益终生。针对现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关于初中科学教学中有效作业的指导方法,希望通过我的进一步研究实践,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的作业,掌握科学的作业方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科学的作业方法和良好的作业习惯比知识更重要
1、作业方法是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作业时采取的手段。爱因斯坦的的成功方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取得学习成功的奥妙,要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一是勤奋;二是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三是科学运用时间。可见科学的作业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俗话说:“受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从这个意义上讲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作业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2、作业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作业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对习惯有过及好的比喻,他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习当然要掌握知识,但更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只有知识丰富,习惯良好,能力强的人,成材的可能性才大。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青少年成材的必要条件,也是攀登科学文化颠峰的阶梯。
二、作业前的复习巩固是提高作业质量的保障
课后复习贵在及时。及时复习,指紧随课堂教学,天天都采用的复习方法。这是由“先快后慢”的贵忘规律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让三个组的学生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天复习;第三组间隔六天复习。都要达到熟记的统一程度,第一组学生平均需要复习四次;第二组学生平均需要复习六次;第三组学生平均需要复习七次。可见,复习间隔的时间越短,复习的次数越少。实验结果表明:复习能做到及时,可以提高熟记的程度。然而,学生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课上听课,课下作业,复习环节省略。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理解不到位,没有系统性,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忘记。因此我们必需重视复习并及时复习。
1、尝试回忆
回忆又称重现,指以前识记过的事物不在目前,在其刺激的影响下,或在主观意识的引动下,使旧的映象重新呈现出来。所谓尝试回忆,简单地说,就是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自己考验自己上课是否专心致志的去听讲了。此种方法虽然一开始很难,但一旦坚持下来并养成习惯,其效果妙不可言。不仅能及时有效的检查听课效果,还有利于养成动脑的好习惯,更能培养自律性等。
2、复习课本
课本是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按照知识的科学体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而编写的。内容上系统、严谨,,是一般参考书无法代替的。
3、整理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的详略人各有异,因为每个人的基础和掌握的知识不同。课堂笔记在是尝试回忆、复习课本的依据,反过来又要通过复习课本书来整理课堂笔记。首先,补上没有记全的内容,使知识间的脉络清晰化,系统化。其次,更正课堂记录不准确的地方。最后,能够添上个人的反思则更完美。
三、个性化有层次的作业设计是作业有效性的基础
1、认真及时地独立完成布置作业
作业能够及时地检查学习效果,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查找学习的漏洞,防患于未来。
2、学会自己合理布置作业
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知识分层讲授几乎不可能实现,但作业分层相对较为容易。作业内容可因人而异,作业量也可因人而异,特别一部分已经有了较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基础已经很牢固而且自我要求又很高,教师布置的减负作业已经满足不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就应学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但一定要脚踏实际,实事求是,去为自己布置适量作业(刚刚开始可以找老师帮助参考),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情况。例如:自己定位是 “优等生”,就要找一些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基础性作业和部分综合性作业,以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为主;自己定位是“中等生”,就要找一些基础性作业,同时配备少量提高性作业,以培养综合运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自己定位是“学困生”,首先不要自暴自弃,然后找一些基础性作业,以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基本问题为主。当然,完成相应难度的练习后,千万不要忘了针对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层归纳整理,并且再分层进行补缺补漏。
3、学会进行自我诊断评价
“会做题”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但学会自我分析、自我纠错、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更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以前都是老师批作业时的批注越多越详细越受到领导的推崇,老师总是担心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于是包办代替了很多。殊不知教师做的多了,学生就做的少了,这样做恰恰是教师在“辛辛苦苦”地剥夺学生分析与思考、反思与评价的权利。将教师的精力用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上,用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同样的辛苦,其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学生的能力是需要挖掘和培养的。
四、作业后的阶段总结是作业习惯良性发展的关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越多就应该回报越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作业后的阶段性总结不可缺少。
1、阶段总结可以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可以使典型例题与典型方法明朗化。
习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习题是相当类似的,我们在作业时千万不能见题就作,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我们要学会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典型知识、典型例题、典型方法才是真正有价值去总结的东西。首先确定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类似的一两个题目认真地去做,以便加深印象。例如:足球被用200N的力踢出后,在草坪上滚了10m远,则人对足球做了多少功?有的同学会得出:“W=FS=200N×10m=2000J”的错误结果。由此,应该注意在解答应用科学知识题型时,必须克服主观猜想和乱套公式。
2、阶段总结也要积极主动、讲究方法、养成习惯。
有些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于是就不懂装懂,作业乱作,在阶段总结时还是如此,始终没有明显进步。而聪明的同学会积极主动地去交流,并能感受其中的乐趣,对学习越发有兴趣。例如:在《测量》章节的知识总结时,就借用一则幽默日记进行对知识系统进行总结。一位名叫“什么都懂”的中学生写了一篇日记:某个夏天的早晨6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温度为27度、质量为0.5克的牛奶,吃了一个50千克重的鸡蛋,然后背着2吨重的书包上学去了……。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轻松起来,我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一精彩的课堂生成,不仅完成了本章节知识的阶段总结,而且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
3、阶段总结更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有必要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吸取他人的长处,尤其在一些难点的突破上,他人有时无意中的一句话,就有可能使你豁然开明,浑身轻松,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例如:①在讲电路中电线的作用时,电路中假如没有电线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在地壳中的元素顺序教学时,就用谐音记忆法:“氧(养)、硅(闺)、鋁(女)、……。
总之,在教师对作业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认识到掌握科学的作业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的重要性,并附注行动。学生在作业时能够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学的轻松自信,学的激情自励,学的成绩突出,学的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获得理想的作业效果,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和谐发展,大大缩短了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高等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到九年级 浙江教育出版社
[4]《中学生的15个好习惯》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简介:
姓名:董淑娴,性别:女,出生日期:1976.07.05,籍贯:山东,学历:本科,民族:汉,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滨海中学,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科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