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特色

2017-04-10唐邦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语言教学方法

唐邦定

摘要:历史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其语言特色于教学效果的意义十分重要。但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语言表达生硬,根本谈不上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艺术,使历史教学成了“一潭死水”。在此,借鉴一些智者们的建解和本人的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谈些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关键词:历史课堂;语言教学;方法

G633.51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要有历史特色:

历史教学语言所表述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真实,教师的语言必须坚持历史主义,具有时代特色。不恰当的类比,脱离历史的讲解都是不科学的。如把古代的“赋税”说成“交公粮”,把19世纪70年代前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把沙皇时代的“俄国”说成是“苏联”等等,这都是不准确的教学语言,有损于历史的真实性。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文献,不仅可以渲染历史的时代特色,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国时代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执政者变法的决心,教学中引用《史记·秦本记》:“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公元前316年,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改革,下令求贤。这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秦国变法前的状况,同时对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深刻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要做到语言直观,通俗易懂:

历史知识的具体性与系统性特点要求我们讲授历史一定要从历史发展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根据其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系统地、条理清楚地讲授历史发展全过程,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揭示历史规律,使学生准确、完整、科学地把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告诉我们,要“再现”历史,单靠对教材的平铺直叙,仅仅注意到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辅以直观教具,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较真实地感知历史,形成历史表象,进而上升到规律认识。通俗易懂,这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首先应该让学生听懂。如果教学语言用语只求文学修饰,哗众取宠,或刁钻晦涩,词不达意,学生就会越听越糊涂,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距离感,失去学习兴趣。历史教学用语通俗化与口语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书面词语,缩短历史与现今的距离,使学生对整个教学有一种亲切感,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去品味历史,接受知识。这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有宽广的知识面,教学中能脱离课本,超越课本,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描述时声情并茂。

三、精炼准确,具有科学性:

精炼准确指要言不繁,惜话如金,富有精确性。这是历史教学语言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因为历史教学内容博大,不把教材弄懂吃透,在叙述时用词就不可能干净洗炼,确切肯定,就会出现罗罗嗦嗦、多次重复、不得要领,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废话连篇,学生是最厌恶的。语言精炼还可腾出时间作为课内读、议、练、实验之用。有的老师对一些难点喜欢多讲,唯恐学生不懂。 其实有的难点特别的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讲得越多越糊涂。话不在多,关键是抓住要点,采用适当修辞,使用精辟语言,容易讲清问题。有的教师对此把握的很好。如将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概括为“民穷”、兵弱”、“国困”六个字。民、兵、国指出了危害的三个方面,穷、弱、困揭示了危害的三个后果,简明扼要,直观明了,可谓六字破的,字字落地有声。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教材的实质。有的教师讲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用“重”(赋税徭役)、“严”(刑法)、“残”(二世统治)三个字来概括,精炼准确。讲抗日战争的过程,借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的划分方法,概括为战略“防御、相持、进攻”三个阶段,科学恰切。

四、应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已被普遍采用,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展他们的智能。反映了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启发式教学其首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即言近旨远。教师用语言进行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随教师的语言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例如,我们讲西安事变中共对蒋介石的处理时,设疑提问:“杀蒋好还是放蒋好?”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自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到西安事变的近十年间,他们屠杀了千千万万革命者,罪大恶极。这次擒获了蒋,如从中共自身利益出发,可以讲把蒋千刀万剐也不解恨。但从民族利益考虑,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出发,杀蒋必然引起内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求之不得的,也是全中国人民不愿看到的。教师进而点拨,中共是一个伟大的党,她是把全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她不会以党派恩怨来影响到全民族利益,蒋介石只要抗日,中共可以不计前隙,从而使学生得出“放蒋”这个结论。对这个问题启发分析,不仅解决了教材中这个难点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正确性。

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來, 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一致。上课时应随时接受学生情绪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灵活机动地酌情改变教学语言,力求使学生接受听讲的内容。教师在语言上要善于创造一个振奋学生精神,积极向上的教育情境,并能与学生的心理始终保持一致。如用轻松亲切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新颖的教具、提问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即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知识渊博,且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学灵活,能根据班极差别、课堂变化,当机立断,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或描绘,或概述;或通俗讲解,或进行文学修饰等。在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中达到这样一种美妙的意境:教师讲课的注意中心不再是教材的内容,而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我们的教学语言水平可谓达到了质的飞跃。

六、结语

诚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从以上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加强锻炼,长期实践,形成符合历史教学语言要求的、自己的语言风格。

参考文献:

[1]刘玲.浅谈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特色[J].俪人:教师,2014(6):144.

[2]刘文蓉.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140-141.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语言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