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体会与实践

2017-04-10辛喜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数学学生

辛喜凤

摘要: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者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制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情景教学;学生

G633.6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的教学方法。

一、谈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三)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试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

(一)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追求新知了解未知是青年学生的天性。因而,将他们引入“心欲明而不能,口欲讲而不会”的境界,就会使他们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涉及一些“真正”的问题而不只是让学生只解决纯粹的数学问题或“人工”的问题,创设的问题应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当创设的数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能在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例如: 正弦定理的教学设计:某测量员需测量河两岸A、B两地间距离,在A的同侧找一点C,这样,构成ΔABC,现用经纬仪测得 A=45°, C=105°。又测得AC=100米,由此测量员就可得到A、B间的距离,那么他是如何求得距离AB的呢?

学生一般会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老师可进一步提出:三角形中有没有其它定理,直接应用就可解出本题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正弦定理”。从实际问题引入正弦定理这一课题,既激发了学生认知需求,又显示了研究的必要性,最后用所学知识把问题解决,也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从数学实验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在数学实验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例如: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引入中,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过顶点A翻折该纸片得到折痕AD,请同学们研究:如何来翻折纸片,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垂直呢?学生通过自已动手操作,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并通过自已的实验直观地自已“发现”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其对定理的理解会比老师直接给出深刻得多。

(三)从趣味历史典故、数学文化中创设情境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可以给学生讲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古印度宰相达依尔和国王下棋的历史故事。有一次,国王因为他的贡献要奖励他,问他想要什么。达依尔说:“只要在国际象棋棋盘上(共64格)摆上这么些麦子就行了:第一格一粒,第二格两粒,……,后面一格的麦子总是前一格麦子数的两倍,摆满整个棋盘,我就感恩不尽了。”国王一想,这还不容易。如果这时你在国王旁邊站着,你会不会劝国王别答应,为什么?

这类数学的历史典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更进一步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求知欲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求知欲上下功夫。例如,在介绍对数之前,我出了一道趣味问题:某城市有800万人口,现有一人带来一个好消息,在该市传播。若每隔一个小时,每个知道此消息的人都传播给另外俩人,问一昼夜间这个消息能传遍全城每位居民吗?

一开始,学生们都认为不可能,这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1小时后,有1+2=3人知道好消息( );

2小时后,有3×2+3=9人知道好消息( );

3小时后,有9×2+9=27人知道好消息( );

猜想,n小时后,有3+9+27+------= 人知道好消息,那么当n≤24时,能有 ≥8000000吗?学生摇头,我说:“学习了对数之后,你们一定能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进而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

(五)创设期望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有成功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境,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学习中的愉快情境就会建立起来,从而对学习产生极大的正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让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满足,体会到智力活动的快乐。

例如在讲《立体几何》时,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给你六根火柴棒,能搭出四个正三角形吗?学生拿到火柴棒后积极动手操作当有的同学突破平面搭出正四面体时,我不禁拍手叫好,动情地说:“这就叫冲出平面,走向空间”,那么什么是立体图形呢,它具有哪些特点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成功感,获得了知识,为后继学习鼓舞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六)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数学

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使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潜意识。如果能把新知识巧妙地溶于生活情境中,那将会是学生非常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牢固掌握。而现代教学手段比以往更容易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再现或模拟于课堂。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用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提供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课堂效果一定会很好。

在引入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提出:建造一座大楼,怎样才能使墙面与地面垂直呢?学生很快会联想到建筑工人常常用一端系着铅锤的细绳让其垂直地面,并以这根绳子为参照,就可以判断所砌的墙是否与地面垂直。为什么?到底隐藏着数学上的什么奥秘?由这些亲切真实情景,导出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栾庆芳.数学情境教学对初中生数学情感的影响研究[D]. 扬州大学 2006

[2]庄科.教学过程中的创设情境[J].数学通报.2005(10)

[3]宋东风.培养数学创造力的若干途径与方法[J].福建中学数学.2004(06)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数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聪明的学生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