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见习课教学方法在检体诊断教学中的作用

2017-04-10陈喜苹何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方法

陈喜苹++何明

【摘 要】诊断学是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与必修课程,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课程,内容广泛,涉及临床医技各科。诊断学教学是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敲砖石,是医学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所以,搞好临床诊断学的实践教学,特别是检体诊断教学,对学生学好临床各科和毕业后临床能力的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对自己所授课班级的检体诊断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见习课,效果良好。

【关键词】诊断学;简体诊断;教学方法;见习课

【中图分类号】R194-4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我系临床医学专业13级专科6班105人作为试验组,选择我系临床医学专业13级专科7班102人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见习课安排 实验组简体诊断实践学时总计划32学时,其中有12学时进入教学附属医院病房见习,主要内容是接触真实病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另外20学时在实训室观看相关的视频,相互模拟病人和医生进行正常体格检查,情景演练,在仿真模型上学习心、肺、腹及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并书写病历;对照组简体诊断实践学时总计划32学时,没有安排医院病房见习时间,所有实践课均在实训室上课,内容及方法同实验组。

1.2.2 教材选择 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同一版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 规划教材,第7版专科诊断学统编教材,由魏武主编。

1.2.3 教师配备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简体诊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

1.2.4 测试

1.2.4.1 病历书写测试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每个系统后都按正规格式书写病历,老师批改,每次病历书写满分10分,总计各次分数取其平均分为期末病历书写成绩,低于6分为不及格。

1.2.4.2 技能测试 从诊断学检体诊断部分抽出15个技能项目,测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签1个项目, 任意2个学生一组,分别模拟“医生”和“病人”,并相互转换角色,一对一进行考试,要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评分标准:以我们内科实训平台统一制定的评分标准为依据,每个项目每项操作具体打分。85分~100分为优秀(包括85分),70分~85分为良好(包括70分),60分~70分(包括60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

1.2.4.3 理论考试 试验组和对照组测试题型、题量及难易度相同,由同一教师同样标准阅卷。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作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技能测试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技能测试成绩比较 人(﹪)

组别 n 优 良 及格 不及格 及格率/﹪

对照组 102 12(11.76) 23(22.55) 47(46.08) 20(19.61) 82(80.39)

试验组 105 31(29.52) 40(38.1) 29(27.62) 5(4.76) 100(95.24)

X2 9.42 5.88 7.84 12.82

P <0.01 <0.05 <0.01 <0.01 <0.05

2.2 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人(﹪)

组别 n <60分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 ±s

对照组 102 5(4.90) 20(19.61) 25(24.51) 30(29.41) 22(21.57) 80.31±5.55

实验组 105 3(2.86) 15(14.29) 25(23.81) 32(30.48) 30(28.57) 80.35±6.39①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诊断学是基础课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与纽带,学好诊断学是关键,尤其是掌握好诊断学的实践课以及检体诊断的见习课。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以及患者个人保护意识的增强,医院有典型体征的患者时不能与教学计划同步,患者不愿意让见习学生查体等因素,导致诊断学的见习课在专科院校很难执行下去。所以,我对检体诊断部分见习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在实验室情景演练、角色转换、动手操作等能力的训练,缩短临床见习课的学时,但每次见习课我亲自带队,让辅导员班主任协助 ,分批分时进入教学医院,我事先和病人沟通好,取得同意后,再让学生进入病房。同时,见习前我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不正确的概念和错误的手法并加以纠正。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与之前相比,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且减少了学生见习的时间,更关键的是避免了因临床见习课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所以,大专院校的专科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可以完成简体诊断部分教学任务的。再者,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临床实况展播、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实训操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尤其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完美结合起来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2】,使得诊断学教学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通过配备仿真实训室,国内外现代化的模拟教学仪器如SimMan全功能模拟病人、网络版交互式急救医学模拟系统、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全身智能心肺复苏模型人等,使学生在实验室随时能感受到病房的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强了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医疗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程孝煊,程 松,刘大群,等. 检体诊断见习课教学方法改革前后对比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2):1673.

[2]杨棉华.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19

作者简介:陈喜苹,女,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內科学》及《诊断学》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诊断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以集体备课为抓手 深化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种教学方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