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2017-04-10梁安林
梁安林
摘要: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小学数学知识点,检验他们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水平,新的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应用性的要求加大,需要数学作业设计更加具有创造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作业设计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措施
G623.5
一、引言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学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出现一定的难度。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检验自己学习的有效性,通过试题的选作,提升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在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相关作业的时候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不高,不能有效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作业量较多
由于现代应试教育在义务教学阶段的影响还是很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学校可以加大对学生的教学,同时相关的作业也随之这一教育思想而不断加大。另外还有一些数学教师思想比较传统,他们还是比较喜欢题海战术,运用量到质的变化,加大对学生相关知识的练习力度,做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相关知识点了。一些学校的小学生在家的数学作业经常需要花费的时间都是很长的,这种高强度的作业练习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点进一步降低。他们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于畏惧巨大的作业量,可能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扭曲心理。抵触情绪不断增加,是数学学习的桎梏。因此作业量的增加只能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做法与实施作业教学的初衷出现抵触[1]。
(二)作业的形式缺少创造力
作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课堂上教授的相关知识。然而长期的数学作业需要具有创造性,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才能持续性地激发,保证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点。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的时候,没有更多的考虑,设计的相关内容基本上都到千篇一律,试题形式,作业方式上面没有更多的创新。最为主要的作业形式就是做习题,这种单一化的数学作业形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意义。学生对其感到枯燥的感觉也就不断加大,他们开动脑筋的欲望也就进一步加大。这种缺少创造性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难以被激发。
巨大的作业量使得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削减,缺少创造力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所剩的数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被激发。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大。
三、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具有措施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灵活,与生活贴得更紧。新的教学理念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数学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进一步创新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到作业互动之中,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升。
(一)作业内容融入生活化的案例
小学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都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为它是生活的概括、抽象,这样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麻煩,需要进一步拓展其教学的有效性,将其进一步还原到生活之中,运用大量生活中的作业任务,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这样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回到抽象之中的教学作业方式,可以实现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积极性提升,不断激发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加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将其拓展到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布置关于自己家庭一个月的开支统计。在超市里帮助家长核算购物小票等,这些生活的作业都是需要数学加法知识,在进行小学三年间的加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生活中的案例进一步运用到数学学习之中,实现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形式融入游戏化的元素
游戏教学是情境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游戏化的作业形式可以实现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组,布置给学生寻找生活中小数运用的作业。现在的小学生可以运用网络形式将其相互联系起来,在家里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因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存在差异性,他们在收集有效性信息方面具有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我们参与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各自的优势,寻找在生活中的小数运用的案例。最后教师在总结归纳、补充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不足[2]。
(三)作业方式融入思维导图的思想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上,教师不再需要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而是需要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构建相互之间的关系网,即思维导图,这一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点认识系统化、模块化。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需要不断发现只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相关知识点进行相互联系,构建一套多元化的知识群,使得学生在站在整体的角度考虑相关问题。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知识点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知识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其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发散可以复习更多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在这一复习过程中就是将学生的这种知识点的发散具体成一个图表。当他们出现思维卡壳的时候,这种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捋清思维中的盲点和不足[3]。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复习教学中,因数与倍数、分数等概念性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可以实现一些综合性的作业习题,将相关知识实现横向联系,实现学生从一道数学习题中发散出多个知识点的复习,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四、结语
生活化的案例、游戏化元素、思维导图思想等创新元素融入小学数学作业之中,实现作业内容、形式、方式的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究[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1:166-167.
[2]朱晓洁.作业设计须“有的放矢”——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116-117.
[3]田晓春.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看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卷,2015,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