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2017-04-10仁青曲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言语数学教师小学生

仁青曲初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主动构建对数学认识的开端,但数学教学中却时常面临着“教师累,学生更累,教学效果不佳”的窘境。新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本研究从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角度入手研究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问题,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追问及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

【关键字】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效率,非语言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是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科学基础和依据。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在发展着,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因此,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使难懂的数学概念易于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运用比较、抽象、判断等思维方法,但发展不太平衡。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并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

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时,大多数小学生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对比,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此外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思维情境依赖性,学生对数学学习材料有兴趣时,主动性会增强,会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注重思维的创造性和活力以及和思维的关联性程度。

二、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途径

1、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行为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情境,没有统一模式,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效率十分复杂。

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不然很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应该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并通过设计“有过程”的教学来落实。全面明确以及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教学的前提。

其次,考虑多种制约因素。教学行为是高效率的教学行为还是低效率的教学行为,要看其教学行为所发挥的作用。影响教学行为作用发挥有许多因素,例如学生群体特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的内容特点等。协调好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效率就会提高;没有协调好,效率就会低下。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尝试和学生做知心朋友,扩大提问面,保证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及时洞察学生的反应并给予及时反馈等,这些行为或多或少都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最后,注重教学行为衔接度和开放性。教学行为衔接流畅、自然,使学生和听课的教师深深陶醉其中,否则会打乱原有的课堂节奏和韵律。开放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课堂带来活力和思维创造的火花。例如教学内容方面可以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形式上可以组织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学生辩论等;教学手段上,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软件等。

当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还应当做到:一是做到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解决好为什么学习这一概念,它在数学上、生活中有什么用,其本质是什么,怎样建构“概念图”,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小学数学阶段数学的本质主要包括: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对数学美的鉴赏,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研究世界的最原始、最永恒、最有效的动力。二是对学生的研究和了解。了解学生的生活概念、思维水平与认知特点以及己有的知识储备。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准备,才是进行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的前提。

教学是否高效率最终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学的结果和教师期望的结果一样,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只有弄明白了这些,教学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需要做好课前调研,了解学生;也需要做好课后调研,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

2、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还体现在非言语行为是否使用得当,小学数学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以及师生利用非言语进行沟通的行为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改善师生和谐关系起着不可磨灭的辅助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运用能力:

第一,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自身非言语行为运用思维。数学教师通过途径提升专业素质,了解并学习更多小学阶段学生喜欢的非言语行为的相关知识,如情景模拟,可以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合理分配与言语行为进行配合讲解的时间。数学教师需要多搜集理论知识并加以实践,摸索实验找出适合自身的非言语行为,以便更好的利用非言语行为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多利用手势语对数字进行分类讲解。在教学中,注重转变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合理运用积极的非言语行为,根据学生们反应做出调整,避免学生模仿消极行为。

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鼓励小学数学教师课后反思。教师们可以加强课下交流,分门别类的整理哪些非言语行为更适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校风做出规定,数学教师应该掌握具有本校特色的某些课堂非言语行为來驾驭课堂。根据研究维度进行评判与交换意见,判断是否和调查维度接近或哪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值得思考与商榷。学校与社会可定期请教育专家通过讲座学习或点评录像等方式为数学教师提出宝贵建议,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与把握运用非言语行为的时机,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互动。

结语

从教学行为角度入手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首先分析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具有的心理特点,如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水平不高等。本文认为可以教学目标、多种制约教学因素、教学行为衔接度和开放性等方面来提高教学效率。从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自身非言语行为运用思维和小学数学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两方面入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运用。通过以上努力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但是数学的学习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应当合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周建荣.初中数学高效率课堂教学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1):7.

[3]侯文,朱琳琳.关于数学教学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03):38.

[4]曹洪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八要”[J].基础教育,2007,(07):27.

猜你喜欢

言语数学教师小学生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我是小学生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