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臂章
2017-04-10汤庆刚
□汤庆刚
“流动”的臂章
□汤庆刚
蔡军 摄
姜楠,是暑假后从外校转入我校的学生,他恰好被分进了我的班里。
听说他是一个蛮横不讲理的男生,经常和同学闹矛盾,轻则动口骂人,重则动手打人,简直就是班里的“小霸王”,以前的老师都说他是个“调皮蛋”。但到了我的班里,他过去的种种“劣迹”还无人知晓,我希望他在新的环境里有所转变。
两周后,我正在办公室,一个男生走了进来,“老师,姜楠刚才狠狠地揍了我一顿,我只不过是不小心撞了他一下,他就对我拳脚相加。”那个小男孩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着。我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后,便劝他先回教室上课。随后,我对姜楠进行了思想教育。本以为在短期内不会发生类似的事了,可第二天他又把教室玻璃打碎了,第三天他又打了另一个同学……
我知道,像姜楠这样的学生是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很大转变。之前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我就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希望用这种激励的方式来改变他,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那段时间,我在读梅洪建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书,书中谈到了一则善用集体舆论的力量来改变班级内部环境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然而这只是别人的经验,这些方法在我的班里行得通吗?
在分析班情的基础上,我决定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姜楠的问题。我和班干部商量了对策,大家一致同意并制订了一项新的班规——通过考核来发放臂章。考核的依据是:如果谁在本周内表现突出,就会佩戴臂章一周,如果能再接再厉的话,还可以连续佩戴。
同学们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我发现姜楠违反纪律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经过一周的试运行后,班里的各项检查指标也都有所提升。起初,我会给班干部提供择优的标准,后来我只是倾听他们的意见,谁来选、该选谁,全都由他们商讨决定。佩戴臂章的人选一旦确定后,班干部会在班会上宣布推荐该同学为“优秀之星”的原因,然后举行颁奖仪式,表现最为突出的同学佩戴中队委的臂章,这是最高荣誉。
每周五,发放臂章的工作都由班干部组织进行。一天,一位班干部轻声地告诉我:“汤老师,你发现姜楠的变化了吗?自从班里实行了佩戴臂章的制度后,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上周,他主动帮助同学,擦了一周的黑板,这次中队委的臂章要不要给他?”我笑着对他说:“这事都是你们说了算呀。”班干部心领神会。于是,这个曾经令同学们反感、让老师头疼的“坏孩子”也佩戴上了臂章。如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姜楠佩戴臂章时脸上那激动的表情。
臂章从一个学生的衣袖上传到了另外一个学生的衣袖上,又从另外一个学生的衣袖上传到了其他学生的衣袖上。臂章每周都在“流动”着,渐渐地,我们班的班风越来越好了,学习氛围也越来越浓了,姜楠这个曾经的“问题学生”也变得乐于助人,积极进取了。
小小的一枚臂章,对孩子们来说代表的是一份荣誉感和责任心,能佩戴上臂章,是班里每个孩子前进的动力。正是这“流动”的臂章,使我们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李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