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庭环境特点的幼儿因材施教研究

2017-04-10陶雅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陶雅蕊

摘 要:本文以现有教学经验为个案,以幼儿认知心理学相关观点为理论基础,研究探讨了家庭环境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影响,并总结了立足于幼儿个体特点之上的“因材施教”实践方法,最后指出在“因材施教”教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学前教育“因材施教”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因材施教;家庭环境;个体差异;策略

G612

“因材施教”是教学艺术中的一项“普遍真理”。宋代朱熹在《论语注》中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要求:“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如何“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成为了学前教育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针对不同家庭环境幼儿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策略

基于家庭环境不同特点,相当一部分幼儿处于溺爱的家庭环境,这一特点与家庭经济水平、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及部分幼儿为留守家庭等因素交互作用,使一些幼儿呈现出认知和人格发展水平不高的“共性”。为此本人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因材施教”策略:

(一)分组别的“因材施教”

相同家庭环境特点的幼儿在知识经验、独立思考能力、分解决问题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使整个班级幼儿呈现几个不同的发展层次。分组别“因材施教”,即是根据幼儿层次特点,分成不同组别予以区别对待,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1.家园合作中的分组别“因材施教”

家庭因素是幼兒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影响因子,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功能板块。在家园互动中,需要根据家庭环境特点,围绕幼儿个体差异施加等方面的有效引导。加强了家园沟通,着重导家长走出溺爱的误区,确立正确的爱的方法和爱的态度,尤其是与每位外出家长均建立了电话或网络联系,并要求家长定期“回家看看”和与孩子电话、网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留守幼儿参与学习和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和自信力。

2.幼儿园教育中的分组别“因材施教”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主阵地”,幼儿教师担负着引导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主责。因此,应该在关注每个儿童成长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全面了解每个儿童自己的个性、能力、行为、兴趣等特点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分别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组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分组别、分层次“因材施教”,在实现“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全面性”。

(二)分个体的“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面向每一个不同的幼儿个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既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又实现个性的发展,是幼儿教师天职所在。分个体的“因材施教”,主要有二个方面的着力点:

1.依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进行差异化教育

一个班的幼儿既有不同层次的“共性”,之外还有每个个体的“个性”,所以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科学分组别、分层次教育,更要时时关注、研究每个幼儿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差异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抓住各种教育时机,创设多色彩、多选择的教育体验环境 “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获得成功乐趣,满足每个幼儿在现实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不同需要。

2.依据幼儿特长进行专才教育

针对幼儿兴趣特点和突出能力,结合家庭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如本人班级有两位在数概念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幼儿,其中一位家长职业和收入稳定,教育期望值较高,本人积极鼓励其参加园外兴趣提高培训,另一位属留守儿童,且家庭教育氛围不浓厚,本人则在课堂教学和园内活动中对其进行“倾斜”、 给予鼓励。通过结合幼儿特点和家庭特点“因材施教”,使两名幼儿的教学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基于家庭环境特点对幼儿“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

(一)“因材施教”应立足于不同家庭条件幼儿的“公平发展”

在充分重视和尊重幼儿家庭环境存在的差异性,并以此“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产生根据不同家庭条件,给予幼儿不同“关注度”的错误倾向,因幼儿家庭条件不同而实施的“因材施教”, 是体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而不是体现在关注程度的区别对待上。要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以幼儿家庭条件的不同为基础,来关注其个性差异,并以同等的“关注度”来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二)“因材施教”应立足于细致科学的家庭环境特点调查分析

在细心观察、多方了解教育对象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方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内涵要求。而家庭因素是导致幼儿个体存在差异的主要因子,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因此,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幼儿家庭环境特点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如此方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差异化,并通过在家园合作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因材施教”,引导幼儿顺利渡过3-6岁的发展关键期。

参考文献:

[1]张庭辉.家庭环境与幼儿人格形成和发展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鲁道夫·谢弗著、王莉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J.H.弗拉维尔,P.H.米勒,S.A.米勒.认知发展(第四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J].中国教育品牌在线,2012(8).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