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风破浪的小镇青年

2017-04-10赵瑜

大众电视(蓝天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四郭敬明韩寒

乘风破浪的小镇青年

我一向是个慢热的人,看影视作品总喜欢挑着人家快下片的档口再赶过去,装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文艺范儿。号称今年春节档影片的那股清流——《乘风破浪》,我也是在近期才去补习了一番。

影院那天人不多,我斜前方坐着一位穿着打扮颇为符合森系美学的文艺女青年,前面坐着四位一口杭州话的中年人,旁边坐着一位拿着“一点点”奶茶的老人。这是一个异质程度很高的受众群体,无论是年龄还是从穿着打扮上透露出来的审美取向。但是,这些受众多多少少带着些可以被归纳为“文艺”的特质或线索,比方说老爷爷手上的那杯“一点点”奶茶。至少我身边不少95后宣称,奶茶只喝“一点点”,否则都会有负疚感。好吧,二次元的世界,我们永远不懂。

影片渐入高潮,我们这群异质程度很高的观众,应该看得都很高兴。特别是片中那些颇具年代感的中二青年桥段,几乎所有人都笑得花枝乱颤。相比当年那部一言不合就谈人生、谈理想的《后会无期》,韩寒作为导演的进步有目共睹,至少文艺青年、本土中年人和文艺老年们,都多多少少能在《乘风破浪》中找到亲近可感的点。

虽然我一直信奉苏珊·桑塔格所说的《反对诠释》,但是职业病使然,欣赏文艺作品时还是会急于去抽取其中的意义元素,至少会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作品能够征服市场?

我想,《乘风破浪》让我再次看到了中国影视界的小镇青年力量。而郭敬明与韩寒之间的艺术分野,也让小镇青年文化有了所谓的档次之分。

前几年中国电影票房节节攀高,赶英超美的使命迅速完成一半。不少电影学者谆谆教诲,很大一部分票房是因电影银幕数的增加而产生,小镇青年撑起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半壁江山。也正小镇青年的影像素养层次,导致不少拍得像电视综艺一样的片子票房比真正的电影作品高。

可怜的小镇青年,花了钱买票还被学者们鄙视。但如果中国真的存在实体的小镇青年群体,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群体,是中心大城市和广袤农村地区之间的特殊地带。这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区位,使得这个群体充满可能性,特别是向上流动的可能性。私以为,韩寒和郭敬明就是其间的杰出代表。

两位都是在当下中国流行文化界具有很高号召力的文学青年,都是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都得过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其出身背景也都可以算是小镇青年。郭敬明出生在四川自贡,韩寒出生在上海金山区亭林镇亭东村二大队,特别是韩寒的百度词条如此清晰地描述韩寒的出生地,应该是想与一般意义的“上海人”做出清晰的分野吧。背景相似的两人,却多少有点王不见王的复杂关系,至少韩寒先生曾经手撕过小四粉,对郭敬明粉丝“脑袋扎进粪坑”深表遗憾。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至少单论赚钱,也许郭敬明先生还是略胜一筹,谁让韩寒先生投身赛车事业不可自拔呢!

2016、2017年可能是两人运势的拐点。此前郭敬明不管遭受到多少文化界人士的口诛笔伐,不管背负着多么沉重的抄袭原罪,他的文学作品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都是势如破竹、无往不利!《小时代》系列被很多影评人扔进年度十大烂片的垃圾桶,但架不住票房高企。2016年,小四终于吃瘪了。被寄予厚望的《幻城》收视表现并不突出,虽然网络点击率走势强劲,但是10分钟点击率超过6亿的炒作多少还是有些贻笑大方。集合了一众小鲜肉的《爵迹》票房表现也不算抢眼,计算一下明星出场费,估摸着都未必收回成本。顿时吃瓜群众颇有拨乱反正的快感,把“去影院偷偷看郭敬明电影却被朋友发现”定义为人生三大尴尬事之一。而韩寒则凭着《乘风破浪》稳稳跻身票房十亿俱乐部,而他相对的低调和沉稳,总让人感觉他比同时代作家更加深邃。

我没有权力评判郭敬明的作品,因为没看过。他成名之时,我正在为自己的博士论文焦虑,错过了与小四神交的时机。去年偶然溜了一眼《幻城》,说实话,整体作品奇特的世界观、主角诡异的脑回路,令我由衷感慨:不作不死!因此我充满好奇地问了我的学生对郭敬明作品的观感,95前的学生会有些赧然地承认自己是读着《最小说》长大的,郭敬明的作品,及其展示的充满奇观的上流社会、复杂细腻的男女情感世界,曾经吸引过年少无知的他们。而95后的学生则会懵懂地说,小学的时候看《幻城》,完全看不懂,只是觉得他好厉害。

不喜欢鲁迅的韩寒,因其言辞犀利和充满常识感的社会评论蜚声文坛,其为人处世以阳刚为美,因此估计他内心是不会认同使用Prada的小四的。至此,两位喜欢写作的文艺青年,其成名之路和作品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分野,估计两人也不会喜爱被相提并论。

但是在小镇青年这个点上,两人还是产生了交集。有人评论《小时代》是在给小镇青年展示所谓的浮华世界,人人住着豪宅、开着Party、用着名牌、谈着不明觉厉的爱情,这种成功观,成功地诱惑了涉世未深的小镇青年。《乘风破浪》却是向所有受众展示着以赤子之心为包装的小镇中二青年生活,这一内容让大都市观众看到了田园牧歌式的纯净世界,还能带着些许优越感俯视着囤积BP机、梦想录像厅超过电影院的小镇青年。而同样出身小镇的观众,却在怀旧的大旗下感觉到了笑中有泪的微妙情绪。单就《乘风破浪》这一文本而言,韩寒比郭敬明更加聪慧,他更加知道小镇青年这张牌该如何充满文化意蕴地去打。

在去精英主义的大众文化产业背景下,小镇青年文化现象也许还要继续一段时间。如何打好这张牌,两位80后小镇文学青年已经给我们做了成功路径演示。从赚钱本身而言,没有高下之分。但是从文艺品格来说,精英圈层恐怕更偏爱不矫情的情怀表达。

猜你喜欢

小四郭敬明韩寒
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小标宋)
———作者必读(四号仿宋)
“我是赛车手”:韩寒的飞驰人生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The Fall of Han
血刀印
小四妮儿
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郭敬明就像是一个便秘患者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