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标签化后教师的教育方式
2017-04-10赵芹燕
赵芹燕
摘要: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班级中的“问题学生”逐渐成为学校里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文章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角度分析了“问题学生”的形成过程和“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根据“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提出一系列教师应对的方式,旨在减少“问题学生”的产生和为“问题学生”揭标签。
关键字:问题学生;原因;过程;教育方式
G451
一部分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成绩、行为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区别对待。一部分成绩不达标,行为不符合既定范围的学生会被老师标定为“问题学生”。
一、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
(一)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所以,父母不仅要承担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责任,还要意识到父母的某些行为习惯或者说是道德品质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当父母发现孩子犯错时,理应及时对其提出批评与教育。其中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身心受到很大影响。
(二) 社会因素
“问题学生”人格和性格的形成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分不开,环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当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地环境经济发展情况与文化气氛浓郁程度也有关系,学生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地区成长会不自觉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代社会科学不断发展,我们会发现网络里的负能量在不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学校因素
学校里老师比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成绩,甚至用学生的成绩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学校格外得到重视。相反,成绩相对滞后的学生不但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还经常被老师漠视和不尊重。班级里形成相互嘲笑的班级氛围,时间久了,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会变得更加调皮、不断闯祸。最终,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头疼的“问题学生”。
三、问题学生的形成过程
“问题学生”的标签形成分为三个阶段:贴标签、强化标签和认可标签。老师通过固有印象以及学生的偏差行为,给他们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老师和同学们对标签的不断强化,让“问题学生”接受这一事实;逐渐形成了“问题学生”亚文化圈,并且按照“问题学生”的标准行事。
四、“问题学生”的教育方式
(一)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问题女孩”小豆豆最终成为了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学生,这与她所在的学校——巴学园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小豆豆不知道自己是因为问题太多,成为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而被退学。而巴学园的校长在这种情况下,用微笑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的流水账。就是这样和蔼可亲的校长让小豆豆觉得自己被尊重,这对小豆豆之后的发展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用爱鼓励学生,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与学生做好朋友。对于学习相对滞后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重拾信心,不断进步。
(二) 引导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巴学园的教育如此成功的原因是这所学校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会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决定,老师在上课前会在黑板上写下很多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要研究的题目。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收获会比我们中国“灌输式教育”下的学生的收获多很多。
(三) 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不同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成绩相对滞后的学生,要降低对学生的期待值。因为教师的期待值越高,就会用高要求、严标准来对待学生。当学生达不到要求时,学生就会自暴自弃、产生自卑的心理。而教师在学生未达到要求时,就会用负面的情绪面对学生。这时候的教育是很难成功的。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根据学生情况降低对学生的期待值。你就发现每个学生其实都在不断进步,并向着有潜能的方向前进。
(四) 换一种方式来评价和看待学生
事实上, 学生的潜能是多元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说人的智能可分为数理、语言、音乐、空间、运动、人际关系、自我反省七个方面。我国的学校更关注的是数理、语言两种智能, 而对其他方面的智能则相对忽视。换一种方式看待学生, 你才会看到学生的优点。
(五) 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般情况下, 学生成绩落后时,教师只会一味地责怪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各方面,不会检讨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和合理。事实上,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是原始和落后的。所以教師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教师要随着时代发展,掌握先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第二,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第三,教师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第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六)宽容学生的错误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这说明宽容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之大。学生是正在成长和进步的个体, 犯错误是他们体验、认识世界和人生的必需。学生犯错时,教师当然要管。但是应该以宽容的心来面对。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言简意赅的话足矣。因此, 无论对学生在学习上和品德上的错误,教师都要宽容。只有宽容,“问题学生”的问题才会变小直至消失。
(七)为“问题学生”揭标签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教育者应该学会为“问题学生”揭标签。所谓揭标签,就是将不良的标签从学生的身上拿掉。揭标签有两种形式。一种方式是直接把贴在学生身上的标签揭下来。教师可以撒一个“善意的谎言”,为学生改正错误留下机会。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覆盖来揭标签,这种方式并不是真正的揭标签,而是将原有的标签进行覆盖,从而使原有的标签逐渐在人们的印象中消失。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细心、谨慎,切莫让自己成为造就“问题学生”的帮凶。
参考文献:
[1]孙晓红.“问题学生”的昨天和今天[J].现代教育科学·普科研究,(2013)02-0113-02.
[2]刘万英.“问题学生”更渴求爱与归属[J].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21日第004版.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4]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南海出版公司,1981年.
[5]徐玲.标签理论及其对教育“问题青少年”的启示[J].社会,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