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适用性分析和教学设计
2017-04-10丁钧
丁钧
摘要: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突破了传统教学对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嵌入德育中已不是一种新事物的探索,而是具体应用。但在高职新生的入学教育方面却还未广泛应用,所以微课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已具备可操作性。
关键词:微课设计;高职;入学教育
G718.5
一、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微课的适用性
(一) 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微课,又叫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教授LeRoy A.McGrew提出的60秒课堂概念以及由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演变而来,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的核心概念,从而确立了微课的定义。其概念中规定了微课设计的五个步骤,分别是:分析教学核心概念、写30秒内的介绍和总结、录制1-3分钟的教学视频、设计与课程相关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课程系统或网络。
微课的定义决定了微课具有“短小化”、“情景化”、“案例化”和“网络化”的特点,通过微课的制作和传播,其受众群体可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接受课程教学。
(二)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之前大部分接受的是普通高中的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学专业的要求和目标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所以入学教育是所有高职院校新生必须经历的入学第一课。但是,从历年实践的效果来看,学校虽然一贯重视入学教育,但往往和预期的效果相去甚远。2015年我校学工处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2%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是重要的;85%的学生认为院(系)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会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以上两个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新生对入学教育的重要性有普遍的认同感。但认同并不代表没有问题。经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有30%的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组织不够细致,有40%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的时效性不够,有35%的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单一。也就是说,新生入学教育在组织结构的细化方面跟不上思想认识方面的统一性,教育方式方法的落后跟不上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 微课在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适用性分析
首先,从入学教育的组织工作来看,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从学校层面进行统筹安排,还要求各部門密切配合、细化目标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每年新生入学季,学校都会成立“迎新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工作,但下属的院系却往往没有成立相应的机构进行工作对接和目标细分,认为只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指导去完成即可。其结果是“有教无果”,有新生入学教育,但没有实际效果,或者效果大打折扣。而“微课”的特点恰好能弥补这一现状的缺陷,下属院系可以在完成学校统一部署的前提下,将适合本院系、本专业特点的目标细化后转化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概念,以微课的形式进行传播,达到学校层面的“宏观教育”与院系层面的“微观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形成完整的系统。
其次,从入学教育的时效性来看,新生入学教育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新生入校后,要完成一系列的入学手续,经过简短的几场入学教育,接着就是军训。从入学至军训结束差不多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导致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如果能够采用“微课”的手段,将核心教育内容分批、逐次地发布在校园网或微信公众号,那么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时间、空间的限制已然无存,最大限度地发挥入学教育的时效性。
最后,从入学教育的形式来看,长期存在着形式单一化的问题。目前,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环节主要以讲座形式展开。讲座虽然有集中度高、内容丰富的优点,但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显然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这类讲座往往时间比较长,学生容易走神,有效性不大。如何使新生入学教育变得不再枯燥,如何使入学教育的形式多元化,是长期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问题。“微课”本身的定义造就了它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和互动活跃的特点,因此可解决入学教育形式单一化的问题。“微课”的小巧灵活,使院系能够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制作“针对性强”、“关注度高”、“受众面广”的教育内容,并且在网络平台上能够实时进行“生生”、“师生”的互动,不仅新生可以参与,甚至老生亦能参加。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使入学教育成为一种更宽泛的教育,使“全员德育”成为一种可能。
二、 新生入学教育中微课的设计
从定义不难发现,微课的教学设计是核心步骤,符合受众需求的、针对性强的微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微课设计,是获取成功的关键一步。
一般意义上来讲,微课的设计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和学习评价。
(一)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是一个微课是否能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通过调查我校刚入校的大学新生的特点,我们发现初入校园的新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热情,但是却不能完全照顾自己,也就是自主能力较弱。在心理方面,承受力和适应性较弱,思想还不够成熟。在社会交往方面,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导致接触社会较少,在人际关系处理和理解沟通方面亟待加强。时间管理能力较弱,对自身的学业和职业没有规划,需要指导。
(二) 教学目标设计
面对现今大学新生均为“95后”的现状,针对其广泛使用移动通信及其他网络终端设备的习惯,设计微课时在充分考虑到以上两点的同时,应用布鲁姆的认知理论,将教学目标分类、细化,以满足微课核心概念设计的条件。
(二)情感目标设计
新生入学教育中微课的情感目标设计主要包括五个层次:接受、思考、吸引、深爱及性格养成。
(三)新生入学教育微课的学习内容
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微课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基于微课设计的特点,其内容设计主要有八大模块:学校概况、校园安全、个体适应、课程学习、信息化、实践、规划、就业。
学校概况主要包括学校历史、学校组织结构、学校制度、理念、文化等方面,同时也包括其他根据需要划定的小主题。
校园安全分为国家安全、校园安全、宿舍安全、自我保护和应急情况的处理。
个体适应主要指通过以适应性为主题的微课。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转变、心理辅导等有助于提升新生适应能力的学习内容。
课程学习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学分要求、国家考试、技能训练以及毕业设计等内容的介绍,通过介绍使学生能够在整体上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
信息化的学习内容主要指通过微课的教授使学生学会网络学习资源的访问。一般包括校园网站、数字图书馆、在线课程模块等。
实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通过介绍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和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参与热情,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微课中对规划的内容主要围绕通过介绍本专业學习任务,来帮助和指导新生做好在校期间的学习计划。
通过对就业的微观研究,了解大学新生的就业形式、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专业,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新生入学教育微课的学习评价
新生入学教育中微课的学习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其包含两个方面:问卷调查(访谈)和形成性测试。
评价学习内容的合理性和需求性,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广大学生的学习。对学生代表的访谈亦可从主观上理解新生入学教育的微课程资源的学习情况。
形成性测试,是一种定量的评价。通过成绩,从客观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施教者及时分析和改进教学。而这种形成性的测试可以与网络移动平台相结合,进行在线测试,及时反馈,并可试行将微课的入学教育成绩计入总学分内。
微课在教学教育领域内各个环节的适用性已经逐步体现。面对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德育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应用微课无疑是一种探索。当然,作为德育领域内一种新生事物,它还有很大的开发潜能和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冯建成. 微博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化教学,2011 (18).
[2]段兴利,叶进,权丽华.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浅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3]郑汉华.关注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l(12).
[4]胡铁生,黄燕明,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5]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