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豌豆缺素症

2017-04-10何永梅

农业知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天喷过磷酸钙叶脉

豌豆缺素症

一、缺氮。表现为淡绿变黄绿色,生长发育不良。

1.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壤本身含氮量低。种植前施大量没有腐熟的作物秸秆或有机肥,碳素多,其分解时夺取土壤中的氮。

2.防治方法:施用新鲜的有机物(作物秸秆或有机肥)做基肥时,要增施氮素。或施用完全腐熟的堆肥。及时追施氮肥,每667平方米可施尿素5~7.5千克,或用1%尿素溶液喷洒叶面,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缺磷。表现为叶仍保持绿色,但生长停止。

1.发生原因:由于堆肥施用量小和磷肥用量少。地温常常影响对磷的吸收,地温低对磷的吸收就少,冬季和早春季节易发生缺磷。土壤水分过多时,导致地温低,也会使磷的吸收受阻。

2.防治方法:早施、集中施用磷肥。若土壤偏碱性,宜选用过磷酸钙,不宜用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重施有机肥。应及时追施磷肥,每667平方米可施过磷酸钙12.5~17.5千克。或用2%~3%过磷酸钙溶液喷洒叶面,每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

三、缺钾。表现为下部叶易向外卷,叶脉间变黄。

1.发生原因:一是土壤中含钾量低。二是施用堆肥等有机质肥料和钾肥少,易出现缺钾症。三是地温低,日照不足,土壤过湿,施氮肥过多等,阻碍对钾的吸收。

2.防治方法:供应充足钾肥,特别在生育中后期不能缺少钾肥。多施用有机肥做基肥。发现缺钾时,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钾或硝酸钾10~20千克。或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0%草木灰浸出液喷洒叶面,每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

四、缺钙。表现为植株矮小,未老先衰,茎端生长缓慢。侧根尖部死亡,呈瘤状突起。顶叶的叶脉间淡绿或黄色,幼叶卷曲,叶缘变黄失绿后从叶尖和叶缘向内死亡。植株顶芽坏死,但老叶仍绿。

1.发生原因:一是氮、钾多或土壤干燥,阻碍对钙的吸收。二是空气湿度小,蒸发快,补水不足产生缺钙。三是土壤本身缺钙。

2.防治方法:土壤中钙不足,可增施含钙肥料,适时浇水。每667平方米冲施硝酸钙20千克,或0.3%氯化钙溶液喷洒叶面,每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

五、缺镁。表现为叶色淡绿,中下部叶片叶脉间比叶缘先变黄。

1.发生原因:一是土壤本身含镁量低。二是钾、氮肥用量过多,阻碍对镁的吸收。

2.防治方法:土壤缺镁,在栽培前要施用足够的含镁肥料。避免一次施用过量的、阻碍对镁吸收的钾、氮等肥料。用1%~2%硫酸镁溶液喷洒叶面。

六、缺锌。从中位叶开始褪色,与健康叶比较,叶脉清晰可见。随着叶脉间逐渐褪色,叶缘从黄化变成褐色。节间变短,茎顶簇生小叶,株形丛状,叶延长向外侧稍微弯曲,不开花结荚。

1.发生原因:一是光照过强易发生缺锌。二是若吸收磷过多,植株即使吸收了锌,也表现缺锌症状。三是土壤pH高,豌豆不能吸收土壤的锌。

2.防治方法:不要过量施用磷肥。缺锌时,每667平方米施用硫酸锌1~1.5千克。用0.1%~0.2%硫酸锌溶液喷洒叶面。

七、缺硼。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叶黄,茎叶僵硬易折,蔓顶干枯。

1.发生原因:一是土壤干燥影响对硼的吸收,易发生缺硼。二是土壤有机肥施用量少,土壤pH高的田块易缺硼。三是施用过多的钾肥,影响了对硼的吸收,易发生缺硼。

2.防治方法: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土壤缺硼,应先施硼肥,每667平方米基施200~300克。适时浇水。应急时,叶面喷洒硼肥。

八、缺铁。幼叶叶脉间褪绿,呈黄绿色至黄色。

1.发生原因:一是碱性土壤、磷肥施用过量或土壤中铜、锰过量易缺铁。土壤过干、过湿、温度低,影响根的活力,也易发生缺铁。

2.防治方法:尽量少用碱性肥料,土壤pH应为6~6.5。注意土壤水分管理,防止土壤过干、过湿。用0.1%~0.5%硫酸亚铁溶液或100毫克/千克柠檬酸铁溶液喷洒叶面。

九、缺钼。植株生长势差,幼叶褪绿,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呈黄色斑状。叶缘向内部卷曲,叶尖萎缩,植株开花不结荚。

1.发生原因:一是酸性土壤易缺钼。二是含硫肥料(如过磷酸钙)的过量施用会导致缺钼。三是土壤中的活性铁、锰含量高,也会与钼产生拮抗,导致土壤缺钼。

2.防治方法:改良土壤,防止土壤酸化。也可叶面喷洒钼肥。

(何永梅)

猜你喜欢

天喷过磷酸钙叶脉
最美叶脉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叶脉书签
施用氮磷钾肥对渝丘陵地区槐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施用氮磷钾肥对渝丘陵地区槐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我是一片叶子
法国珠葱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三七常见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怎样提高农家肥肥效
杯子里的小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