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IP RAN)技术在朔州联通传输网的应用
2017-04-10杨兴东
杨兴东
【摘要】 随着联通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无线传输网从3G网络逐步转变为4G网络,联通基站对流量有了更大的需求。为缓解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压力,解决有限的宽带传输间的矛盾,联通网络的全IP化已是必然选择,传输网络要由基于分组交换转变为面向IP的分组传输网。本文将简述朔州联通传输网的现状,并介绍了分组(IP RAN)技术在朔州联通传输网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IP RAN技术 联通传输网 应用
当前,4G网络和联通互联网发展速度很快,4G业务不仅具备以往的GSM语言业务,还逐步丰富了其他各项业务,新业务发展非常快。尤其是无线网络中数据业务的速率逐步提升,原来以TDM为主导的联通传输网络已经很难满足数据业务的需要。运营商通常有多个数据网、传输网和独立网络,各业务由不同网络承载,从而极大增加了维护难度,不利于实现多业务承载能力的提升。而通过对分组(IP RAN)技术的应用,能够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一、朔州联通传输网的现状
目前朔州联通4G基站(881个)业务全部承载在IP RAN中,部分3G(430个)、2G(132个)业务已经割接在IP RAN网络中,3G是数据和语音业务。目前朔州联通4G基站881个,3G基站1180个,2G基站784个。IP RAN以传统SDH传送平台为基础,集成了2层以太网和ATM等处理能力,能够有机结合SDH对实时业务的有效承载与网络2层或3层技术等具备的数据业务处理能力,提升了传送节点对多类型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IP RAN具备SDH技术的较强网络保护倒换性能等优点,同时在各层次都有良好的业务保护机制[1]。当前,从朔州联通传输网采用的IP RAN技术来看,本质上是对SDH的发展与延续,对网络同步有很高的要求,让网络更加复杂。此外由于颗粒度很小,因此高速信号效率并不高,加之成本很高,难以满足当前业务的需求。
二、分组(IP RAN)技术在朔州联通传输网的应用
2.1主要原则
1)层次化设计。能够分层处理以往单一的物理网络,提高网络的扩展性,让网络的复杂性得到分摊;2)冗余性设计。可以让网络链路更加可靠,避免链路和设备出现失效问题;3)IP RAN组网原则。一是传输网核心层。其核心节点主要为现有传输网的一对核心路由器9008,即SR。二是传输网汇聚层。将两套汇聚设备9004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汇聚机房内,采取互为备份的方法[2]。汇聚设备9004采取口字型上联到朔州一、二枢纽楼SR,汇聚设备9004与SR间按照流量测算选择10GE 上行,在流量超出链路宽带的60%后,需要及时扩容。三是传送网接入层。接入设备6220通过环型组网方式上联至 1 对汇聚设备9004,速率以 GE 为主。
2.2具体应用策略
组网方案:朔州基站接入层使用了中兴6220,汇聚层使用了中兴9004,核心层使用了中兴9008,具体如下图所示:
组网方案分析:RNC和中兴9004、中兴9008是核心汇聚的主要组成要件,而中兴6220构成了接入层。在该传输方案中,将来随着业务的增加,为实现对多业务的同时测试,网络系统可直接连接到4G设备、3G设备、2G设备、IP承载网以及IP城域网中,在不改变已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和新建链路相连接,其中IP承载网包括A\B网、朔州NGN、TG;IP城域网包括OLT、朔州市区BAS;3G基站业务系统包括朔州3G语音业务、数据业务,经接入6220设备经过核心扩展9008与RNC相连;2G基站业务系统包括朔州2G语音业务,经接入6220和汇聚接入6200落地与BSC相连。IPTV通过和数据专业沟通,过试验网后经CR与IPTV平台相连,降低时延,提高用户点播回看质量;从SR接入IP城域网,经IP城域网与IPTV相连。宽带业务:NE5000E与SR相连,由汇聚9004分流至OLT;专线业务:原有专线业务通过6220接入SR節点,总之,IP RAN网络可以承载各种不同速率的不同类型的业务。
由朔州联通传输网结构和业务发展情况可知,分组(IP RAN)技术除了具备原来城域网丰富动态路由和大容量扩展性以外,还可以灵活兼容新的业务,有着移动业务IP传输特性,与SDH网管能力相似。此外,分组(IP RAN)技术也能够支持综合业务承载,同时逐步朝着LTE无缝演进。将分组(IP RAN)技术应用到朔州传输网中,可以降低运维难度,减少维护成本,并实现与互联网的快速、高效融合。既能够对原IP城域网和高价值IP业务进行分流,还实现了与传统城域网的相互补充,促进了移动和固定网络的统一与融合。
结语:总之,分组(IP RAN)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接入承载技术,具备容量大、成本低等优点,有较大的容量。现阶段分组(IP RAN)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朔州联通传输网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很多现网经验。但是,分组(IP RAN)技术和其他新技术一样,必须在应用过程中进行完善,通过长期的现网运营检验,才能充分发挥出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李萌.传输网络与IP网络融合演进策略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3,(01):46-50.
[2]黄嘉庆.IPRAN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展望[J].信息通信,2014,(0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