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芝冈日记选录(三十三)

2017-04-10邹世毅

艺海 2017年3期
关键词:弋阳腔目连戏台

邹世毅

一九六一年(北京)

十二月七日

(十二)元统一南北以后,结束了从唐代以来各地区的分立,将国内各民族统一在中央集权的统治局面下。从经济到文化都普遍繁荣起来。元大都在五代是幽州地区,辽把这个城市改称燕京。后来被金人所得,改称南京。元兵对这座城市进行两次破坏。金亡以后,元从这废墟上面,新建了这个新都。幽州城和唐都长安很相近,是一座封建城市。这地方是中原北部和东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桥梁,契丹、女真、蒙古、奚渤海等民族都通过这地方吸取汉族文化,加速自己社会的经济进展。元在大都建立以后,更掌握了运河的枢纽,用这个中心点使全国的经济、全国的文化都倾向于这个国都。唐代歌舞在这个北方重镇早有它的发展。金人灭宋以后,曾将东京的大批手工匠人、医官、乐人俘走,其中大多数安置在南京(中都),让他们各营生业。元大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更有长足进展,南方的海外贸易,西方和中亚细亚各国的交通,这都城是它们的商业重心。蒙古的音乐、回民的医药、天文、数学,西藏、尼泊尔的建筑、雕塑,蒙古、女真、回族的汉文学家,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开展了戏曲艺术形成的局面。

(十三)但认为宋南渡时把汴京艺人带往临安,不看出元杂剧的五代幽州、北宋东京的艺术渊源,是不能解答元杂剧的形成的。不从南宋时代浙江、福建等地的商业交通发展说明南戏的都市发展,只是汴京文化移往临安,也不能解答温州杂剧在浙江、福建等地普遍开花的。

(十四)农村经济破坏和农民革命兴起是中国每个朝代都有的事,但在唐末藩镇割据的情势下,却不成为戏曲发展的政治因素。所以离开社会经济条件,不能单谈政治因素。

(十五)汗八里城商业繁荣和南宋临安的湖山歌舞是一面,两都城的人民苦痛、民族矛盾是一面,不能说哪一面是假像,哪一面是真像。都市繁荣有它的经济条件,生活困苦有它的社会、政治原因,所以都市繁荣不是畸形发展。正如美、英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都市繁荣,如认为畸形发展,那就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业繁荣,才不算畸形发展。

(十六)“散乐”“杂戏”“杂伎”“杂剧”是隋以后人对“百戏”的一般称号(呼)(见杜佑《通典》)。在唐代历史記载里,或称“杂伎乐”,或称“角觝杂戏”,或称“倡优杂戏”,都指当时“百戏”而言。因此,“杂戏人弄孔子”、“杂戏丈夫二人”,就不能确定他们不是“百戏成分”,或不是“百戏艺人”。至于《五代史﹒伶官传》:“庄宗……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廷”,“戏”是动词,“杂”是形容词,“杂”与“戏”并不能合为一词,更不可据。“杂剧”一词,在唐代歌舞发展的情况下,它的含义或有改变。歌舞戏、参军戏到后来也都叫“杂戏”,也是事实,但不能说唐代“杂剧”、“杂戏”就指的是“参军戏”等。

(十七)唐都长安是封建都城,它和宋代临安、东京、元代大都建筑都有所不同。但宋、元国都也只能说它们是稍近于市民都市的都城。如明代的北京,还应当是封建都城。

本是上午戏曲史室开会漫谈定计划的事。下午看张院长(指张庚,时任戏曲研究院副长)《试论戏曲的起源和形成》,并写笔记。

十二月八日

本日上午,研究所(指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同志座谈和(对)张院长《试论戏曲的起源和形成》提意见。有人说:“中国戏曲为什么形成为戏曲形式”,答案是“和百戏、杂剧有关”,“受各民族和外来影响多”。有人说:“南戏形成和南方的商业、交通发展有关,政府的原因很重要。北杂剧的政治原因很重要,靠政治力量集中戏曲,因此 民间基础不厚”。有人谈到晋南情势,说霍山是有名的山,宋室南迁后,临安有霍山行宫。有人说《秦王破阵乐》的场面很大,在日本演出的场面是四人对舞。这种宫廷对舞和四龙套有关。有人说,酸、孤、旦突破了副净、副末的参军戏的局面。题目院本发展为《谢天香》的元曲内容。

下午,研究所谈定计划,戏曲史室、剧目组小组座谈。

十二月十一日

上午写黄、庞资料,得八、九百字。

下午,研究所规划小组开会,分四个专题小组,从明日起再开展讨论。我参加了戏曲史五篇专题小组和资料规划小组。

买到王明清《挥麈录》一册。

十二月十二日

午前,校《介绍汤显祖》打字稿。午后,戏曲史五篇专题小组开会,讨论戏曲史五篇分期和专题的预拟问题。写黄、庞资料,得三、四百字。

余从说,农民革命对当时戏曲的影响,从戏曲里找材料还不大容易。如果就鸦片战争后戏曲题材是否有能反映当时农民革命的情况说,找材料自然是不容易的。如果就中国农民革命精神在历史戏曲的题材底里随时反映出来说,却随处都是材料。在满清封建统治下是不可能演出歌颂太平天国等的戏曲题材的。但中国农民革命的具体内容,如会党组织的宗教精神,却又和戏曲相通。这在八卦教和义和团里都能明白看出。

十二月十六日

图腾和中国古代歌舞。“百兽率舞”和“庶尹克谐”是对称语,因此,“兽”不当是普通兽类。和《史记﹒五帝本纪》:“教熊羆貔貙虎,以与炎帝一战于阪泉之野”一样,所指的是古代部族祖先的图腾记号。当时已经有了战争。“百兽”当指部族联盟或被征服的部族在虞廷作图腾舞蹈。动物模仿跳舞是图腾部族狩猎经济生活的再现,可能由一部族的成员,也可能由许多部族的全体成员做集体舞蹈,可能是狩猎舞,也可能是战争舞。因此,原始部族所用假面,有狩猎、战争、驱除、祭礼、祈雨、入会、追悼等等作用。或为兽形,或为妖魔,或为鬼魂,或为神头,不能说狩猎假面即与战争无涉。

狩猎舞或在举行狩猎前,鼓励狩猎多得猎物,作一种咒术性质的舞蹈仪式。或举行在狩猎后,为了宰杀猎物,举行献祭仪式。或用歌舞来安慰被杀猎物的灵魂,向它求赎。战争舞也一样,或在出阵举行,或在奏凯举行。

禹氏族的图腾和鱼、熊、龙、蛇有关。《淮南子》载禹化熊“跳石,误中鼓”的事。《尚书﹒大传》说:“禹其跳,其跳者踦也”。《法言》:“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帝王世记》:“手足胼胝,故世传禹病偏枯,足不相过,至今巫称禹步是也”。《尸子》:“禹手不爪,胫不生毛,生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曰禹步”。因知巫师巫步导源于古禹氏族的熊图腾舞。

《路史﹒蚩尤传》注引《演义》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疾其里人,遂立祠”。蚩尤氏族,当为龙图腾,龙首似牛戴角,故以角觝。故《路史﹒蚩尤传》注说:“齐、魏间太原村中,祭蚩尤神尚不用牛”。不敢毁伤图腾也。又说:“秦汉间说,蚩尤牛耳,鬓如剑戟,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觝人,人不敢向。冀州旧乐,名曰蚩尤戏。其人两两三三,戴角而相觝,即角觝之制”。则角觝兽面及相觝,导源于蚩尤氏族之牛图腾舞。又《龙马河图》说:“蚩尤殁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则又是以蚩尤图腾来镇压他的氏族,表现为后来的大傩。至今四川端公仍用蚩尤脸谱镇宅。

《述异记》说:“防风庙,其神作龙首牛耳,连眉一目,足长三丈。南人姓防风氏,即其后,皆长大。越人祭之,奏【防风乐】。截竹三尺,吹之如犬嚎,三人披发而舞”。防风因会稽之会,为禹所诛。龙、狗为防风氏族图腾。吹竹如狗嚎,或如苗、黎之芦笙。《晋志》说:“蚩尤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乃命吹角为龙鸣以御之”。吹角、吹竹,像龙、像狗,皆古代图腾乐。“三人披发”,则图腾舞。“三人持牛角而舞”,亦然。又《管子》:“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鸟在树;凡听宫,如牛鸣窈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鸣角,如雉登木以鸣”。音调配合以模仿自然声音为依据,模仿图腾叫声以施魔术亦其类。如逐除之野呵也。

《诗﹒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狨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吕氏春秋》说:“有狨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谧隘。二女受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遗卵北飞,遂不返。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为北音。”商氏族以玄鸟为图腾,北音商歌,亦古代图腾之歌。

又如《竹书纪年﹒帝喾》条:“代高阳氏王天下,使鼓人拊鞞鼓,击钟磬,凤凰鼓翼而舞”。《史记》:“师旷援琴鼓一奏,有玄鹓集于门廓;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此《尚书》“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鳳凰来仪”之引伸。亦即“百兽率舞”之别解。亦可见古代模仿鸟兽图腾作舞之风。百戏中“戏豹舞罴”所由仿也。《穆天子传》卷五:“天子射鹿于林中,乃饮于孟氏,爰舞白鹤三八”亦即此。

图腾跳舞的形式,于戏剧发生史的影响极大。如排演神话传说,令成员温习图腾部族历史,产生历史默剧的雏型,插入述明动物发生经过的唱歌,随着音乐的韵律,渗透于跳舞的动作,演为历史歌剧等等。

晚读李则纲《始祖的诞生与图腾》,岑家梧《图腾艺术史》。

十二月十九日

王遐举谈,绍兴的目连戏,每天演一百场到一百二十场,从下午六时演到第二天下午六时,所以名叫阴阳戏。绍兴社日演戏,唱斗台戏,沿着水边搭台,一连七座戏台,就请七个戏班演同样的戏。每演斗台戏,几县的人都来看。戏班在唱斗台戏前,先置备好衣帽。如果演得好,每县的人都来请;如果演坏了,在这地方就站脚不住了。对台对搭两台,由两个戏班演同样的戏。戏台有六张马门的,如从房里出来,就从台后门出;如从外面进门,就从台前门入。戏台搭在河边,或是搭在桥上,或一半搭在河里,或搭在十字街心。庙里戏台有一庙三台,并排列着的。一村二十多家,就有三庙演戏。鲁迅外家皇甫村,共六十家,每年演戏六十台。每台戏价米几石到米四石。村里演戏的经济来源是捐款、公款、庙产。民国以后,有些戏班租庙台打票演戏。

十二月二十二日

本日上午和下午参加戏曲史讨论规划落实。写黄、庞材料,完成一千字。

资料:[页边记:乾隆元年八月癸亥,两广总督鄂弥达酌议盐务:“查粤东十府,除南雄、韶州二府,地不产盐,琼州孤悬海岛,遍地生盐”。又云:“其粤西一省,向行东盐”。则广州盐行,与淮商无涉]江西道监察御史卫廷璞奏:“臣见两广总督马尔泰等议复,布政使托庸奏请粤东开矿一折,‘查明广州等府,报出铜铅及夹杂金银砂等矿共二百余处。又称‘山场在丛山叠嶂、人迹罕到之处,现在招商试采等语。夫以二百多处之山场,一时并采,臣窃以为未尽善也。盖开采必视乎商力,粤东僻处天末,土著之殷富者,通省不过数家。至于外来流寓,如洋行、盐行,虽有数千家,而殷富者亦不过数家,余皆挪移补苴,虚张声势,非如两淮、江右之拥臣赀者,虽经小亏而无损也。……”(《清高宗实录》,乾隆九年六月己已,卷子219,页5上——6下)。[页边记:洋行之称,乾隆时广州已有之。]

清初商人殷富,首推两淮、江右。广东商人多外来,土著富商极少。因此,清初戏曲盛于两淮、江西,不为无因。又广州外来商家,有洋行、盐行等称,与两淮盐商关系深,则徽戏、昆曲入广有据。且洋行之称,清初广州即有之也。

十二月二十五日

从唐代参军戏、宋代杂剧、金笑乐院本所发展的科诨成分,戏剧冲突仍从属于滑稽体制,讽刺形象还不是独立、完整的戏剧形象。成熟的讽刺形象的出现,应当是元杂剧所面有的一种进展,不能说到关汉卿的喜剧里才出现成熟的讽刺形象,插科打诨才完全为戏剧冲突服务。从宋大曲、金院本、歌舞、说唱的艺术发展,到歌舞表演与说唱艺术相结合,也应当是元杂剧所通有的一种进展,不能说到关汉卿才使抒情的歌舞手段为表现戏剧冲突服务,变歌舞的抒情为戏曲的抒情。由唐“合生”、金“题目院本”所发展的文字游戏、歌吟、谐谑,到抒情的伎艺表演与戏剧冲突相溶合,也应当是元杂剧所通有的一种进展,不能说在关汉卿《谢天香》《玉镜台》里才展示了正面的喜剧形象。这些问题全属于戏曲形成的路线问题,戏曲形成不应当有一手一足之力,就让它发生显著的变化 。

元杂剧写桃杌、张驴儿、张奎、鲁斋郎,也不但关剧如此。这一类的人物形象,还应当是一般的人物形象。这一类的人物形象有民间的来源,它代表了人民的是非好恶,有社会的背景,元杂剧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现象的。他们在关剧里出现和在其它剧作出现,只有个理解、把握的深浅问题。关(汉卿)对于这些形象的理解、把握是应当比其他杂剧作家深一层的。

上午,戏曲史室讨论规划落实。下午看《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

十二月二十九日

研究所召开曾宪楷京剧《昭君》剧本座谈。有人说,中国古代对其它外邦不免大汉族主义,但对于匈奴却谈不上。其实中国在汉代不能不是大汉族主义,即当时匈奴也不能不是大匈奴主义。因此 ,汉朝和匈奴不是大国主义,就是投降主义。和亲对汉朝是屈辱,从匈奴致书吕后的无理言辞,就可知这屈辱是不能忍的。单于亲来汉廷,也是一种屈辱,所以亲来迎亲,事实上已不可能。讲和平是现代的对外政策,古代的和亲政策是专制王朝的大国主义,和对等的国家之间的暂时休兵。中国的话,是不能征服就进行怀柔羁縻,并不是现在的和平共处。把古代的大国作风,硬纳入现代的外交政策,是不能说明什么的。

本日上午参加座谈,并送《汤显祖编年评传》打印稿与曾宪楷同志及人大历史系两同志。

一九六二年(北京)

一月一日

上午在家读《续焚书》(明代思想家李贽著)。下午,张院长和寿昌兄来,寿昌兄取《(汤显祖)编年评传》打印稿一部去。与文蕖(黄芝冈妻)往田老太太、仇亦老(大学者仇鳌)家。亦老说,《编年评传》写得太详,盖为青年读书说也。又谈到王昭君的问题。他认为昭君历史的真实评价,逃不过老杜的八句诗。又认为中国古代,汉族本来很大,本来是大汉族。因此 ,在当时中央集权的制度下,不能不是大汉族主义。匈奴这个民族也很大,所以它也不能不是大匈奴主义。晋代五胡乱华,并非华乱五胡。谁是大国主义,谁非大国主义,也就不辩自明了。以后如辽、金、元、清以至日本,都可以说明这点。如批评中国古代不当是大汉族主义,也正如说日本古代不当是大日本主义。

一月九日

王芷章对《汤显祖编年评传》提出了四条意见:(一)神情声色讲的是文章技巧,不能解释为时代精神。(二)《紫箫记》内容和《紫钗记》不同的地方应说一下。(三)关于南京秦淮河上各举子和文学家们游冶成风的习气,可作一简单说明,这样就补充了《紫钗记》《紫箫记》的内容,使它们有了现实依据。(四)关于汤的理学继承了泰州学派,似乎还不够具体。

芷章同志的意見是在精读《评传》以后写出来的,很费了一些心血。是一件可感的事。

朱长老旧历正月初八日八旬大寿征诗,昨晚拟作一首:

沩山有一老,出身自商贾。资财过眼如水流,一个铜钱不曾数。所重惟交游,所轻在阿堵。老来自喜腰脚健,慰疾扶穷日傍午。身如大士林中竹,修劲当崖一枝吐。平生不现食肉相,鸡豚与我同疾苦。笑他不了庞居士,临悟道时谋散聚。何如朱老长安居,两袖清风一编户。成佛成人非有二,纯孝天真俱净土。吃饱睡足谈家常,不持拄杖不挥麈。座间自有名山图,孰是瀛洲孰天姥?刚从东海看潮来,又到衡山抚岣嵝。八十高龄一弹指,红日东风皆法雨。六亿人民尽舜尧,着个神仙此中舞。此际春来又八日,春郊开遍梅千树。祝公九十尚童心,皎洁如花满春坞。

写黄、庞资料,尽一千字。晚定诗稿,并誊正一份。

一月十一日

偶读李卓吾《读律肤说》:“拘于律而为律所制,是诗奴也,其失也卑,而五音不克谐;不受律则不成律,是诗魔也,其失也亢,而五音相夺伦。不克谐则无色,相夺情则无声。盖声色之来,发于情性,由于自然,是可以率合矫强而致乎?”此所谓“神情声色”者也。李所指“声色”“发于情性”“由于自然”,正可与汤显祖的说法相通。

写黄、庞资料,完一千字。

一月十三日

绍兴是水乡,多河台。河台一名船台,都是木搭的,上面用布篷。无论搭在水中,搭在岸上,都叫做串台。串台或用布顶,或用明瓦。明瓦过去归私人所有,现在归公社。绍兴水中搭台,一种用木架台,用竹缆缠缚,上面用木板铺平。一种用几只乌篷船,船上布板凳,再用木板铺平。皇甫庄是鲁迅外婆家,有一百多户人家,没有万年台,台是临时搭的。戏台搭在包殿,庙里有奎星阁。演戏时,人在岸上看戏,两边用划船看戏,船头一般都是看台,戏台是搭在水里的。绍兴水中搭台,如用乌篷船,最大用四只船,最小用两只船,用两只船搭的多些。一般台上都用布棚,布棚比较轻便。明瓦是结婚喜庆用的,比较难于保存。河台又有全河台与半河台之分,全在水中为全河台,一半在水中为半河台。戏班到乡下演戏,有班船,班箱放在船上,(衣箱)人都睡在班箱上。临时台都叫串台,搭台的叫彩牌店。演戏时有专门租大凳的,凳很高、很长,每条可坐六、七人,要出钱才能坐。租大凳的是城里人,搬到四乡去。不过地方离城太远,他们也不能去。皇甫庄一年要演二十多台戏,都在包庙前面演。绍兴西廓门外三十多里周家桥经常搭串台演戏,有时搭双台,同一方向,相距十多间房屋远,目的是保平安,由大家出钱。搭河台,有一条线的,有两边都有的。

钟堰庙戏台,前、后、右三面临河,只左边靠岸,戏台结实美观。蒋家溇黄公庙戏台,正面临河,与庙隔河相对,系清咸丰十一年建。赖山眼光娘娘庙戏台,前台跨河,后台在岸上,与庙相对。迎驾桥戏台,台在水中,前台跨河,前面在岸上看,左右在水中看。汇龙桥戏台,在西廓门外,面临河,左右都在岸上看。汇龙庙则在对河汇龙桥上,庙前有望日亭。张溇戏台 ,台后临河,前、左、右都在岸上看,但右面也可用船在水中看。华舍土地庙内戏台,前面对神殿,前、左两面岸上看,右面坐船看,右面有桥,也可在桥上看。皋埠皋王庙戏台全在河内,台前是道地,左、右坐船看,这里的河是大河。

绍兴青田湖、谢公桥两处,在河中两面搭台;家溇则在河一边搭台。

本日写黄、庞资料。至驻沪办事处,因需再写,暂停写作。

一月十五日

绍兴各地,社、会等节日很多,除灯节、七月(盂)蓝盆会(保平安)等节日遍及全县外,各乡有自己的庙会日。六月,城廓蒋家溇、皋埠、杨滨等地有王老相公生日,这些村都有隆重演出。杨滨一天演戏七台,蒋家溇演戏三台,各地不同,群众可选择看哪一台戏。偏门蒋家溇黄老祖公庙演戏,在万年台傍搭两台,同时演戏,五月十五、十六开始演出。西廓门外青田湖黄老相公庙,每年四月初六日演戏。西廓门外谢公桥西小路车旦会,五月二十九日演。五云门外小凌桥,五月十七、十八日演。

南镇爷爷二月十二日演戏(禹陵上面物资交流,最热闹,演戏最多)。岳会三月二十八日演戏。张老相公三月十一日演戏。车旦会,五月二十九日演戏。包公会(则水牌)六月初六日演戏。包公会(皋会)六月十六日演戏。绍兴青田湖、蒋家溇是演戏日最多的地方。

演戏费用来源:群众出钱、会产、庙产、社产,个人许愿。庙、会、社产又分房屋、田产。又有一种公款,是大家出钱放息的。

宁波、上海过去昆剧班也到绍兴演戏。昆班宁波老艺人说。

余姚祠堂内有牛棚台,系用竹簟搭成的船篷式的台。凡祠堂没有戏台,就搭牛棚台。

皇甫庄火烧场是演目连戏的地方。绍兴目连戏一般都是下午一时半起,演到第二天早五点止。嘉兴目连戏是上午做到傍晚止。

温州演戏:祝寿、生子、禁约、经商、上已、生意、赌风、酬神、许愿、灯节、族谱、帆船出海、罚戏。演戏由大、中户出钱,好事者为首事。市内演戏,出钱分地段,大户人家派钱,钱都用纸包好。

温州市内过去有两百多个戏台,正月、二月、三月、十二月戏特多。三月三到四月,一个多月都演戏。温州市海坦山杨府庙内戏台,年终及正月戏特多,一年当中,起码有半年时间有戏。温州茶山村三港庙,庙外有戏台,同时又搭临时戏台演戏,每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演戏。温州白象土地庙有固定戏台,同时又搭台演戏。凡两台并立演戏,温州也都做斗台。

一月十六日

汤显祖《徐司空诗草叙》说:“因知《大雅》之亡,祟于工律。南方之曲,刌北曲而齐之律象也。曾不如中原长调,庉庉隐隐,淙淙泠泠,得畅其才情”。他认为移北曲之曲律,以齐南曲,若沈璟南词之律,但终难如北曲之律,能畅达其才情。《诗草叙》又说:“余待诏容台署中,六月苦”云云,则《叙》作当在任礼部祠祭司主事时。其论曲即已如此矣。

汤显祖《调象庵集序》说:“万物当气厚材猛之时,奇迫怪窘,不合急与时会,则必溃而有所出,遁而有所之。常务以快其慉结,过当而后止,久而徐以平,其势然也。是故冲孔动楗而有厉风,破隘蹈决而有潼河,已而其音泠泠,其流纡纡,气往而旋,才距而安,亦人情之大致也。情致所极,可以事道,可以忘言,而终有所不忘者,存乎诗歌、序记、词辩之间。故圣贤所不能遗,而英雄所不能晦也”。他认为情遇阻遏则不平而鸣,遇当而后归于平静。情的极致虽可以事道忘言,但终有不能忘者,存乎诗歌、序叙、词辩之间。汤的情是以文学为基础的,他承认事道忘言是情的精微处,这就是人所谓性;但情究不能止于精微而无所流行,情之流行则又非性所能赅,故曰:“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情使耳”。此情之哲学之精髓耳。

一月二十二日

校对《戏曲的起源和形成》稿。阅《昆山腔传奇作家与作品概述》稿。

一月二十三日

(一)如认为昆山腔与昆曲一脉相承,如认为《浣纱记》以前的南曲剧作都可列作昆山腔,则除是《香囊(记)》《五伦(全备)》《跃鲤(记)》《宝剑(记)》都不由海盐、弋阳演出,则不当列作昆山腔。

(二)有谓昆腔之繁绮派导源于《香囊(记)》,亦同前误。昆曲以前的南曲大都本色,繁绮当自《浣纱(记)》作俑,自有昆曲即如此。人谓汤显祖以本色胜,又安见其以本色胜耶?

(三)昆曲与出身于封建大地主之大知识分子相终始,此种情况自嘉靖到明末都如此。不能但看资本主义因素抬头一面,认为农业生产停滞,不将土地集中看成昆曲兴起原因。无论昆曲之演出和写作,都由这些大知识分子广有田产、园林以及生活优裕等相关联的。

(四)从科举、仕宦、富贵、退隐,是这些人的生活进程。无论是贪污起家,或是家世显达,无论是封建的或是进步的,他们的观点纵有不同,表现在剧作里,或也有要求政治自由、反抗贪污政权、宣扬爱国思想的作品,但这些也都是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为基点的。这种分岐和矛盾也只能说明封建地主阶级的内部分裂,昆曲里是很难找到真正的民间情感的。

(五)从明末到清初,由于书坊业的开展,有一些知识分子出身寒微,如李玉原是申相家人,因此,在他们替书坊写剧本自活的情况下,像颜佩韦等人物形象,就走到他们的笔底来了。这时正当土地高度集中,农民革命爆发,奴隶革命在江南兴起,这些人在戏里却写了这些形象。又如莫成等小人物形象,也出现在这些作品里面,却是一种变例。

阅《昆山腔传奇作家与作品概述》完。

一月二十六日

温州过去,凡一趟船出外到上海、台湾、厦门等处经商,运土产、鱼等,则演戏祈神,回来也演戏酬神。端午节划龙船后也演戏,救火后也演戏,病后也演戏,神诞也演戏。但农忙无戏,农闲才有戏。

蚕花戏,卖丝时演。

牛王戏,演了免牛瘟。

火神戏,火神生日演。

水神戏,各地都演,摆齐救火水龙,待修时演戏。

龙王戏。土地城隍生日演戏。菜花黄时演戏特多,俗话:“菜花黄,唱戏的称霸王”。

猛将戏,上半年正月十三日、下半年八月十三日猛将生日演戏,因为神诛了蝗虫及其它灾害,所以演戏。常州、无锡洋山一带七十多个村庄,就有七十多座猛将庙,每年演戏。

目连戏,北路梆子(杭、嘉、湖一带名南路梆子。过了浒墅关,到无锡称北路梆子)有目连戏,七月、十一月初几演,每次要演七天,晚上八点、十一月则七点开始演,演到半夜三点钟。台搭在荒野,台口并排点四盏灯,台后点一盏灯。这种目连戏,不同于绍兴目连戏,可以演《十五贯》《琴挑》等戏。这种戏晚上七点、八点开锣,没有更改。

拔草戏,插秧后演。

稻上戏,丰收后演。春台戏,湖州一带,秋冬冷了则在庙里演,秋收以后也演,但没有春天演戏时间长。

蛇戏,光绪初年丁抚台立碑,太湖边上一百多户人家,三月间有四天请花子看戏,吃酒、吃饭,其余时间,花子不能下乡。上午八时到十时半、下午一时到三时、三时半到四时半,各演四出折子戲。

绣碑戏、违伦罚戏(子睡娘),辰时开锣,唱到酉时,当中不休息。在嘉兴、平望等处,四月间演。

苏州附近演土地戏,共七个土地,每个土地演三本戏,三七二十一本戏,演一个多月,二月二十日后,演到三月二十日前后。

蚕花戏,在浙江湖州一带临湖等处,茧子丰收后,三月二十九到四月二十九一个月演戏(有说三月中到四月中的)。同行公议价格后演戏,每演一、二日,每年都有一次。

神生日,写捐演一、二日戏。

开光戏,神像开光时演戏。

铺台戏,起对台或修理戏台后,演三天铺台戏。

元宵戏,正月初一到十六日止,常州、宜兴、杭、嘉、湖都是一样。

修簿戏,在宗祠演出。生儿子演戏,生女不演。戏费归生儿子的出,吃饭归祠堂公费出。祠堂公费或所捐的钱,都归族长掌握,吃饭就用这笔钱。

金华正月有灯戏、年戏。

二、三月到城里做生意的演戏,今天这行业,明天那行业,一共演一个多月。

神戏,神开光(十年开光一次),保平安,保丰收,保六畜,都在秋天丰收后演。

宗谱戏,修谱成后演。

小儿出天花演戏。生日演戏。苏州、吴江一带,三月十八日龙灯赛演戏。江苏有青苗戏。生男、娶亲、做寿都演戏。

一月二十八日

吴江一带有“摆台”“牌位台”。“牌位台”如纱帽形(即相刁式,无翅)。“牌位台”在祠堂内,做老爷戏不用“牌位台”。“鸡笼台”“摆台”则在农村,为社戏、神戏所用。“摆台”和庙台一样,台要五、六石米一天,用两条船装运,是私人的,现在归社内。八坝一个新的,芦墟一个旧的。今年到过苏州城,用九个人装置,到八个钟头。

温州拦街福戏。温市在春天,每条主要街道,有一迎神赛会形式,名叫拦街福(意思是迎春)。二月初二开始,到三月底,有熖火、木偶、瓯剧、和剧等,还有弹词、灯谜,宽阔处则搭台演戏。好的街道,街上还要盖布,街两头还要扎彩挂灯。温州地方从二月初一日起,天天有拦街福。那时一条街中,就有好几个戏台搭起。一条街或巷,有许多剧种、有木偶、瓯剧等等演出,或搭台或不搭台。从二月初一日起,到三月底止,主要是春天里有。

温州各处菩萨开光,都在庙内,戏百分之九十都在庙内演。但斗台戏则不一定在庙内。温州五月十八日在茶山演斗台戏。一般农民只在自己村里,从来不到城市看戏。

温州市郊区茶山、白象等地,有二至三个戏台,同时搭演,名叫斗台戏。从前用菜油灯照明,台前四盏,台两旁各二盏,共八盏。平阳金乡搭台,用贝壳作瓦。

温州三月到四月市区演戏多,九月以后农村演戏多,但正、二月也有戏。五、六月则是渔民演戏。因五、六月海上有台风,一般都在家中,所以要演戏。这是玉环、坎门、石塘(都属温岭县)、洞头(温州市)等处渔民演戏的季节。这些地方都是渔区,都在五、六月演戏。

温州两台以上斗台演戏,有些戏班招待茶点、饭食,甚至有执行鸦片烟的,用这些手段来拉观众。观众多的戏班就红,观众少的就不能在此地立足。

温州演戏的经济来源:(1)农村众田。众田收租,专门供演戏用(但学校娱乐也在这项下出钱);(2)城中各行业出钱;(3)生意赚钱;(4)病好酬神;(5)庙、会公款息钱。

温市三月三日到四月,一个月都演戏。

温州永昆过动漫演戏有大砌末:《蜃中楼》,台上有楼有桥;《明皇游月宫》《长生殿》,台上有月宫;《比目鱼》,台上又有台;《火熖山》,台上有云牌;《还魂记》,台上有梅花。

温州弹词、说书,城市及郊区共有五、六十个“词场”,有些是房屋,有些在庙内,其它轮船上、菜场内都有。

温州城内杨府庙,年终演戏最多。

温州打网洞、南塘三港殿、平水王庙、梧埏宫,梧埏老殿、海坦山等处,演戏日多。三月二十三日,各处都演戏。

金华古方镇、乾西乡,都有大礼堂演戏。过去金华有二、三十个戏班到三、四十个戏班,永寿一县也有十几个戏班。兰溪江西会馆、“绍兴庵”都有很大的戏台(有三间三门)。

衢州城内“江西会馆”“城隍庙”“周王庙”都有大戏台。衢州戏台一般都比金华大。

大戏台有五根梁,小戏台三根梁,台前横木及台脚横木都雕花,天花板则画图画。

金华有搭十七台同时演出的,上铁村这样演过,演给邢爷爷看。据说这个爷爷是烧石灰的成神。演戏时,神在庙内不抬出来。

永康县有十二个台同时演出的,长田这样演过。演给胡公(胡爷爷)看,据说胡公是宋时进士。至于搭两三台、四五台同时演出的就很平常,解放前每年都这样演。临时搭很多台,有的比庙台还好,都用布扎,上面有纸花,漂亮的上面还有一块有花的平木板。临时搭台的台基,有的用两块木板合成,大的则用四块合成,每块都有四脚。

浙江有三个半好戏台:新市刘王庙一个,杭州城隍山一个,分水城隍庙一个。杭、嘉、湖一带有庙台,鸡笼山“摆台”,鸡笼山(摆台)上面演戏,下面化妆。

吴兴双林地方不大好演戏,错一点都要受罚。戏班流行在各农村,有空隙就到市镇演戏。

苏州、无锡、江阴,三月十八日有龙灯赛。苏州也有对台戏(斗台戏)。苏州有庙带桥的,也有桥带庙的。

温州南门外将军庙戏台又名美人台。台在河边,对面是将军庙,台后是河,台口向大街。美人台有一张壁画,是何仙姑。据说经常显灵。演戏时,演员必将何仙姑双目用红纸贴住 ,否则就会做错戏。

温俗所谓“双班合”和“斗合”不同,“双班合”是两个戏班同在一个台上演戏,甲班做一出,再由乙班做一出,后台也跟着调班,如此轮流做。

“斗台”是两个戏台比赛演出。他们的舞台除庙、寺、祠堂原有的一个(戏台)而外,再在旁边并列的地位,临时搭上一个,两个台、两个班同时演出。这个临时搭的台叫“行臺”,演毕即行拆去。

没有戏台的农村里、山区里都有这种“行台”。农村里的“行台”往往搭在田野里,大概在秋收以后、冬种以前,田野一片平地,和广场相似,数千观众常聚集在一处看戏。

“行台”只有几根柱子、台板、横梁,上面用竹做的软篷遮盖。“行台”有出租的,只要出租费,就能租到。搬来搭起就可演戏了。负责管“行台”有些专门的人,叫做首事。“行台”不是每地都有的。有些地方有,附近的地区都可向那里借来用。

一月三十一日

有人谓,《戏曲选读》当先选地方戏,次及传奇,次及元曲,由近及远。盖愈远则愈难讲授,近则省释义之繁。但讲《梁祝》必涉及《同窗记》;讲《吕蒙正赶斋》必涉及《彩楼记》;讲《扫松》必从《琵琶记》讲起;讲《挑袍》必兼以《古城(记)》证之;讲《单刀会》必同时讲到元曲。凡学生不能懂的,就不当勉强讲授;但由诗词相辅而行,能懂得则非讲不可。当讲授地方戏时,即当替传奇、元曲讲授布置基础。如谓《牡丹亭》,《惊夢》是一个难攻的关,但又迟早必需攻破,则攻关准备须预谋之于平日也。

五月十七日

得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知识从书》约稿的信。得到金溪文化馆寄来抚州采茶剧《汤显祖》剧本并来信。

五月十九日

……今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广州十八日电,说广东省粤剧传统艺术调查研究班,新校订和征集了五百多个粤剧传统剧目。内如《寒宫取笑》是清朝同治六年的木刻本。清廷曾因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军革命运动而禁止粤剧演出,这一刻本却刊行于清廷明令解禁粤剧以前好几年,为研究粤剧中兴的历史提供了资料。《寒宫取笑》和另一出《三奏顶本》是两折相联的短剧,它们尖锐地嘲讽了明代万历登基的宫廷政变,主题鲜明,剧情波澜起伏。和其它兄弟剧种的同一题材剧目比较,另有它的艺术特色。

五月二十一日

午前,校对《魏良辅的新腔和南词引正》稿,以一份寄南开(南开大学)华粹深;一份挂号寄“《中华文史论丛》编辑所”。午后,石凌鹤约谈《西域行》,与韩力同志合提意见。往凌鹤同志旅馆晚餐,晚餐后谈《西厢记》,并与凌鹤谈《汤显祖》剧本写作问题。因为是老朋友谈话,不必有所顾忌,故谈得很入细。

五月二十二日

凌鹤写《汤显祖》剧本,问我要个反面人物和一位女主角。和汤对立的人虽多,但除王篆曾见汤一次,其他的人都不好和汤同场见面。他想用杨文举,但杨却更不好和汤同场见面。他想用金凤钿做女主角,却不免牵强一些。他想假设一个女主角,又有碍于历史戏的谨严性。午前写一长信致凌鹤,主张用胡汝宁换杨文举,用汤的侍儿小红和“春山不坐”的那个人物复合起来创造一个女主角。凌鹤想从汤劾辅臣、科臣写起,韩力同志认为规模太大,但凌鹤的写作任务却非着重写汤的政治面不可,轻车熟驾是不成功的。

金溪文化馆徐正付、郑伯杈、陈昉、李梦霞合写《汤显祖》采茶剧,寄剧本来请提意见。这剧本的情节是《关汉卿》和《刘三姐》的合体。人物只汤和吴拾芝、罗章二三人是历史人物,其他的人都是虚构。他们把矿税宦官和地方官复合起来,用蒙古统治者的标准,来处理反面人物;把汤显祖写成书会朋友,用一个反面的书会朋友做他的陪衬;把吴拾芝、罗章二都写成是汤的好友;把宜伶说成是宜黄大班艺人,把宜伶的旦色写成了元曲的女艺人;把汤、沈之争写成为政治斗争,从反面人物来影射沈的思想。午后写一封长信给徐等四人,处理了这件事情。

五月二十三日

(一)《目连救母行孝戏文》是什么时候写成的南戏剧本?是什么地方的人写的?为什么他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要写成这个剧本?

(二)《目连(救母行孝)戏文》内容所反映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社会背景?

(三)为什么初明的人不提《目连(救母行孝)戏文》?祝允明、徐文长当然没法提到郑之珍所写的剧本,如果说《目连(救母行孝)戏文》在郑前也还是有的,但在当时不是民间的“一般通行的戏文”。那么,《赵贞女》《王魁》在民间通行,为什么宗教戏《目连(救母行孝)戏文》反不在民间通行?

(四)如果将《岳飞精忠》《东窗事犯》都归于《目连(救母行孝)戏文》一类,说同是有宗教内容的戏,为什么元、明间前两戏在民间“一般通行”, 《目连(救母行孝)戏文》独不在民间“一般通行”?理由在什么地方?

(五)《铁树记》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写的南戏剧本?它和《目连(救母行孝)戏文》写成、上演的时代先后、地理环境、社会背景,应当怎样联系来看?

(六)从《目连(救母行孝)戏文》的插科,把它的产生时代推前,好象也有些理由。插科是从民间“杂扮”来的,但“杂扮”成分是否是北方戏曲所专有的?它在南戏里面是否就只是外来之物?那么,对《张协状元》里的那些插科又将怎样解释它呢?

(七)说南戏“搬演长篇故事”,所以称为“戏文”。因此和南戏里的插科对立起来,说插科是从北方移植过来的,说《目连(救母行孝)戏文》插科是“杂扮”成分,这样说是否适当?如《僧尼会》一段插科,据记载是新安瞽者的创作。新安瞽者是否以明代民间“杂扮”艺人身份来创作它呢?

(八)北杂剧在勾栏演出,为什么只能演四折戏?南戏在农村演出,为什么能在一天一晚演完三十多出戏?为什么《目连(救母行孝)戏文》在东京勾栏能连演十五日,而元代的北杂剧却只能拘守在四折的规模以内,不能再有发展?为什么《目连(救母行孝)戏文》最初只能连演三天,分作三本演完,不能是连演十五天的“连台大本戏”? 《目连(救母行孝)戏文》的演出所走的是南曲的路呢,还应当说它所走的是宋、元杂剧勾栏演出的路呢?

(九)如认为《目连(救母行孝)戏文》的策源地是青阳,《铁树记》的策源地在江西南昌,也正如《陈靖姑》的策源地在江西、福建民间一样。如果从宗教根源来看《目连(救母行孝)戏文》,安徽青阳是否能作为《目连(救母行孝)戏文》的老家?它的流布还是从安徽到浙江、江西,还是从江西到安徽、浙江?还是从弋阳到青阳,还是从青阳策源,再流布到弋阳诸腔里来?它流布的时间,还是在郑之珍写戏的先后不久,还是很久以前,在弋阳就已经有了呢?如果从江西古典戏曲研究,或是安徽古典戏曲研究的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策源和流行的问题,究竟应当怎样看,才能够公平合理?

读流沙所写《弋阳戏曲源流初探》(上),第一次所提出的问题。

上午座谈厉慧良剧团所演出的《镇澶州》。

本周星期六上午,原订流沙来讲弋阳腔的题目,后又改变为对他的文章提意见。因此,从今天起,开始准备自己意见。

五月二十四日

(一)连台大本戏和历史故事戏。这两种演出形式,哪一种在先,哪一种在后?它们是南戏通有现象,还是弋阳腔民间演出的特有现象?还是先有《古城》《射鹿》的单本演出,然后有《三国传》,还是先有《三国传》,然后《古城》《射鹿》等记,然后才从这部连台大本戏分化出来?

(二)《射鹿》《古城》等记和《目连(救母行孝)戏文》写成时

间的先后,和它们在那个时候,方才民间弋阳腔里露出头角,是否能有个考订?这些演出形式在南戲里,或在弋阳腔里比《琵琶》四大传奇,哪一种演出在前?即比《珍珠》《十义》等弋阳腔剧本,又是哪个演出在前?

(三)弋阳腔的《三国》《水浒》《岳飞》《封神》《征东》《征西》,基本成分是历史戏,还是宗教戏?是从《目连(救母行孝)戏文》出来的宗教戏,还是因参加《目连》连台演出后才渗入宗教成分(或多或少,或有或无)的历史戏?这些戏的来源是否即从《目连》而来,还是另有来源?还是来从《目连》,突破宗教内容而成为历史戏,还是原本历史戏,参加《目连》演出后,才加深它们的宗教成分呢?

(四)如果说弋阳腔历史故事戏的民间成分,是起源于元末明初无名氏杂剧的转化是对的话,它们就和《目连(救母行孝)戏文》来源上关系很少。神话题材戏和宗教戏也是两件东西,神话题材戏和历史故事戏的来源相同,因此和《目连》的来源上关系也就很少。如果说弋阳腔先有宗教戏,后有历史故事戏、神话题材戏,就应当把这条线从宋、元到明,画得非常清楚,才能做这个交代。

(五)把历史戏和传奇戏两个名词对立起来,是否适当?是否在弋阳腔里就只有历史戏,没有男女、爱情、婚姻、家庭戏,因此就不是传奇戏了?是否在南戏诸腔,乃至于昆腔里,就没有历史戏,只有爱情、婚姻一类的戏,如《八义》《鸣凤》《双忠》《千金》《投笔》,是否能作为历史故事戏?如果不从明代传奇的全面发展来看历史故事戏的发展,只从民间弋阳腔的历史故事戏,乃至于《目连(救母行孝)戏文》的连台大本戏的发展,看历史故事戏的发展,是否适当?

(六)弋阳腔的基本剧目是否“是以历史戏为主的连台大戏”,这些历史故事戏,是否从“纯粹宗教性质的《目连戏》”发展而成的?在嘉靖以前,是否是“连台大本戏”和“传奇戏”声腔的“相持局面”?嘉靖以前,弋阳腔的“宗教戏”和“连台大本戏”发展是否有确实材料作为证明?弋阳腔能不能不以“传奇戏”如《琵琶》四大传奇作为主点,而以“连台大本戏”乃至于“《目连》宗教戏”作为主点,而认为连台的宗教戏是弋阳腔的原有成分,“传奇戏”却反从外来,对原有成分是作为“相持”的成分而有的东西?那么对《珍珠记》等又当作怎样估价才对?是否南戏弋阳腔和以《赵贞女》《王魁》为老戏的南戏,来源是不相同的呢?

读流沙文第二次所提出的问题。

五月二十五日

(一)昆腔兴起以前,《琵琶》、四大传奇都属于传奇戏,但都不是案头之作。《宝剑》《八义》《鸣凤》《精忠》都属于历史戏,却都是文人作品。这些戏除《宝剑》《鸣凤》不见于弋阳腔,如《琵琶》、四大传奇在弋阳腔剧目里,是否应当列入。把南戏的传奇戏和在昆曲兴起以前的如《琵琶》、四大传奇等戏,都归于昆腔,却只把民间弋阳腔的历史故事戏归于弋阳腔,是否适当?是否割断了弋阳腔的南戏脉络?

(二)不论在昆腔兴起以前,或在它兴起以后,明代初期南戏和昆剧剧作体裁,是否和民间弋阳腔历史故事戏的体裁截然不同,无一相似?不论是明初南戏和昆剧,是否和弋阳腔的剧作不是一个来源?因此,就得到弋阳腔的历史故事戏不从南曲传奇戏而来的结论,得到这些剧作是远从宋杂剧《目连》而来的北方产物,是否适当?

(三)昆腔兴起,“掩盖了历史戏而霸占了剧坛”,那么昆曲不曾兴起以前的中国剧坛,无论从当时的海盐、四平,或从当时的弋阳腔说,还是《琵琶》、四大传奇的世界呢,还是民间弋阳腔的历史戏、宗教戏的世界呢?像这样,岂不是要得到个无论昆腔兴起以前或以后,民间弋阳腔的宗教历史戏的剧坛,全都被“掩盖”的结论了么?如果说民间弋阳腔的宗教历史戏,昆曲兴起以前,是不曾被“掩盖”的,那么,就应当是它们的鼎盛时期了?为什么找不出一点材料做它们的说明?而且万历以前的“大会南戏”,弋阳腔的演出节目上,不能和海盐、四平是不同的另一种呢?为什么在事实上,弋阳腔的宗教历史戏,反而在万历以后才看出它们的鼎盛时期来呢?

(四)把“历史戏”和“传奇戏”对立起来,把“弋阳”和“海盐、四平、昆剧”对立起来,认为是两个不同来源的剧种。说海盐、四平、昆腔的“传奇”剧种是受到弋阳腔的影响,才增入“历史戏”的,说弋阳腔的“传奇剧目”是后来才增入的。这说法是否对?如果是对的话,就等于完全否定弋阳腔的南曲来源,对祝(允明)、徐(文长)所提的南曲四大声腔和庞起元所提“大会南戏”的弋阳、海盐、四平,都一笔加以抹煞。而认为弋阳腔不是南方来的,而是从宋“杂扮”、元“杂剧”中的宗教历史成分转化来的。是北方的一种声腔,和南戏戏文是对立的两种声腔。这样说,是否有问题呢?

读流沙文第三次所提出的问题。

猜你喜欢

弋阳腔目连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岁月有大爱
试论御伽草子《目连草子》对汉文学的接受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劫后华夏再杨帆(弋阳腔)
清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
弋阳腔
中国目连戏展演
——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演出
江西省弋阳县弋阳腔初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