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官效应

2017-04-10Lingxing

焦点 2017年3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航拍上帝

Lingxing

在一篇名为《2017,我想吐槽下深度摄影记者这个职业》的文章结尾,我看到了上面这句话,作者孙俊彬从事了7年新闻摄影,假以吐槽之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职业的轮廓。

作者在职业生涯开始的5年里供职于《南方都市报》,他在文章中写,纸媒对摄影记者有一套完整的训练系统,从突发新闻做起到重大新闻报道再到独立操作重大选题。他认为记者首要的职业属性是善于发现、记录、表达,以为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增量为己任,因为依赖图片讲故事,与纪实摄影师有很高的重叠性。

同时,摄影记者又是一个无法用理性经济行为解释的工作,辛苦、危险与获得的收入不匹配,他说,成就感在于捕抓一个静态瞬间饱含激情和不可言说的神秘,以及最后带来改变的可能性。所以就有了扛着长枪短炮“逆火而行”的自觉。

另一方面,在这个行当中,工具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广角镜头,在逼仄的空间中无从展开。人像定焦镜头可以刻画出当事人最细致入微的表情,而长焦则帮助拉近现场与观众的距离。

最近几年,由无人机提供的所谓“上帝”视角在新闻摄影中被广泛使用并屡获大奖,由此引发了这一工具对新闻摄影影响的讨论。

上帝视角的祛魅

在新闻领域,航拍最早用于战争报道,之后大型传媒机构用载人机进行山河湖海的自然和城市标志景观的空中巡礼拍摄。

消费级无人机的出现最大的突破在于航拍得以走入更为普遍的新闻情境,让航拍视角成为一个更容易实现的选择。新闻报道领域竞争激烈,又有很强烈的传播效果导向,新闻摄影师渴望拥有更全面的视角。孙俊彬说无人机可以帮助记者做突破,此外在大范围的故事中,航拍可以提高现场的可感性,增加信息量,也成为它不可回避的优势所在。

对于如何看待正在迅速加入摄影记者工具箱的无人机,两位资深的新闻摄影记者,第52届荷赛奖金奖得主吴晓凌和梨视频内容总监刘行喆,给出了一个近乎一样的回答:无人机就好比摄影记者添加了一个镜头。

在正常的摄影报道中,无人机只是一个视角的选项,在未来更多的应该是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需不需要航拍,需要几张照片,在报道中要承担多大作用,都要从报道本身的要求,摄影师对报道的理解为出发点。吴晓凌提醒我们应对无人机“上帝视角”的新鲜感保持警惕,当最初的新奇过去,它更会越来越成为一个朴实的选项。“我不喜欢无人机视角被称为‘上帝视角。拘泥于‘上帝视角是无人机摄影自我意识成长比较低的阶段,当然也是一个新事物发展的必经阶段。”

对于专业人士,技术手段不应该成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摄影师用大脑去思考,不是用技術,否则技术就不是帮助,而是局限。刘行喆的回复也支持了这种观点,什么样的镜头适合表达什么样的题材,这个是靠记者的经验和对影像的理解来决定的。一味地追求高、大、全,迷恋角度的特殊,只会让自己丧失对内容的把握和表达。

吴晓凌将无人机摄影的本质理解为“去上帝视角”,就像“祛魅”一样,现代化过程,某种意义上是去神秘化和神圣化的过程。因为无人机的发展,本质上,俯瞰成为“人的视角”的扩展,这是无人机摄影的未来所在,也是理解无人机摄影未来的关键。在他看来,因为职业关系,新闻摄影师要处理的都是人间的矛盾和问题,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去理解和实践,无人机其实是“人的视角”这回事。

不变的目标与路径

把无人机航拍放到新闻实践的语境中,实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清远日报》的摄影记者吴明关注的是无人机的速度。2017年1月14日,高速上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成差不多20公里的塞车,记者也被堵在路上,他步行了一段,在离事故点1公里的地方操控无人机飞过去,以最快的速度拍下了现场的情况。

但新闻的本质无外乎是对人的关注,由于航拍器离人的距离较远,被认为较难承载感情的丰富性。不过实践证明航拍通过将地面抽象出形式感形成视觉震撼的效果,在受众的心理产生波澜,感染力反而有可能增强。

《新京报》摄影记者陈杰2016年5月带着无人机去了一趟四川大凉山,跟着探险家来到海拔1400多米的“悬崖村”,这里与山下公路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的道路是顺着悬崖断续修建的17条藤梯,背着书包的孩子走悬崖爬藤条上下学的景象被直观地展现出来。不需要蓄意煽情,这组照片发布之后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半年后带扶手的钢梯正式通行。陈杰说需要理解的是:“报道有可能带来改变,而带来改变的是事实本身的力量。”

中国新闻摄影比赛金奖得主浦峰将航拍理解为一种降维,在地面的三维世界里有无数种拍摄手法,想掌握很难,但航拍是一种二维视角,飞上去就全看到了。但这种全不代表可以复述现实,刘行喆解释道,只要是基于人的选择就必然会带有某种价值观,或者说某种关怀。

吴晓凌的观点是,航拍中貌似人被动了许多,但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其实就是选择,创造力就是选择的能力。想到什么才能看到什么,摄影的目标依旧是在偶然的形式中表达某种生命中的必然。

从这个意义上,工具更迭,新闻摄影依旧是坚固的。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航拍上帝
航拍下的苗圃与农场
120秒的“上帝”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难忘的航拍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陕西画报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