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付费正当“风口”?
2017-04-10宗禾
宗禾
2月14日,在知名IT评论人、donews总编辑洪波的一条微信朋友圈下面,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留言称,微信公众号会争取加快上线付费订阅。第二天,36氪宣布知识收费项目“开氪”上线,第一批上线5个栏目,并称在2017年收费栏目数量将会超过20个。
内容付费的变量,既有来自中产阶层对于增量知识的不安全感和焦虑,也有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和转变,版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移动支付的便捷做支撑。
免费的东西,其实最贵
最近,两个有关“内容”的新闻火了。
一个是神秘的UC震惊部 。震惊的标题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另一个火了的,是内容付费。从腾讯CEO马化腾在朋友圈下留言到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再到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关于内容付费行业的15条最新思考。业界隐约感到:内容付费的“风口”要吹过来了。
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看,背后反映的话题其实是内容价值的两个层面:流量经济和知识经济。看上去,前者解决的是新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依赖的是点击量和影响力,从而实现商业价值,但内容本身的直接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后者解决的是知识和经验、技能不对称的问题,核心是通过知识类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变现。
早年间,门户时代曾创造了一种“新闻超市”式的流量经济,靠的是廉价甚至免费地获得新闻内容供应,再将海量的内容免费提供给读者,吸引大量点击,最终通过广告获利。在移动互联网的更新与迭代之下,门户的流量经济碰触到天花板,逐渐走向式微。
到了资讯内容分发时代,基于海量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令分发效率显著提高,不过,由于读者猎奇心甚至是出于心理最微妙的兴趣使然,追求槽点和趣点的声音占据了大多数。 震惊党 狂欢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标题党、涉黄新闻、无营养的鸡汤文、耸人听闻的低劣内容等大行其道。
而当人们早已习惯了互联网免费模式,要想让内容从免费跨越到变现,这件事在以前看上去太难了。
免费的东西,其实最贵。曾经人们在互联网上是用时间成本获得免费的信息,但是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和付费知识产品形态的快速迭代,知识变现已经展现出不少新趋势。
业界把2016年称作是知识变现的元年,这一年,以知乎为代表的在线知识型社区经过多年的运营沉淀推出了知乎的值乎、知乎Live等付费知识产品,分答付费问答平台爆红,背后正是抓住了分享经济时代的特点,解决了人们在移动社交体验中知识和经验不对称的问题。
可以说,知识付费的变量,既有来自中产阶层对于增量知识的不安全感和焦虑,也有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和转变,版权意识的增强以及移动支付的便捷做支撑。
第三方机构易观公布的《2016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也显示,用户对于 内容 和 知识 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正在发生转变,从不愿付费变得对于显著高质量、服务更好的类似产品愿意付费;用户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漫无目的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选择行为更为成熟,从而推动了知识付费行业的爆发。
不过,尽管知识付费可行,但付费没那么简单。此前有报告显示,74.2%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 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或见解 ,50.8%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节省时间和成本 。
“入场者”们
罗辑思维的合伙人快刀青衣向娱乐资本论介绍了整个“得到”平台的过程。
罗辑思维一开始做电商的时候有一个门类是书籍,后来罗辑思维的团队发现他们购买书籍的用户跟当当、亚马逊的用户不同,这些用户对价格并不敏感,之所以购买是对信息的焦虑,是害怕自己没阅读这本书就会被时代抛弃。然而购买之后没有时间阅读,又会陷入到另外一种焦虑之中。这些用户急需有一个特别懂的人来帮他们来梳理信息,把今天重要的信息梳理出來告诉他,哪些是重要的,哪些知道就行。
李翔的《李翔商业内参》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打造出来。对于沉浸在商业社会多年的李翔而言,他对信息的挑选能力是得到公认的,他的履历就能证明这点。他能够把每天的商业新闻进行一个筛选和点评,让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和了解这个信息。
罗辑思维的罗胖说服仍在知名杂志当主编的李翔的一个理由是,认识那么多商业大佬,你总得让你的资源变现。果然让罗胖说对,李翔付费阅读的第一个用户是马云,而且马云还专门录了一段语音来推荐《李翔商业内参》。
现在李翔的这款产品已经超过九万人下载,在罗辑思维的得到平台上,最多的一款产品是李笑来的《通往财富之路》,已经超过了12万人订阅。
得到的上线给了知识付费充分的证明这条路可行,而知识付费消除焦虑的入场者们越来越多。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根据自己的特点又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产品。
2016年5月15日“在行”衍生的“分答”上线,上线后王思聪、李银河、周国平、罗振宇、汪峰,章子怡等众多明星大咖及健康领域、理财领域、职场领域等名人答主在分答付费语音平台回答各类问题。上线仅四十二天,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复购率达到43%。分答每日付款笔数超过19万次。
知乎也是知识付费的探索者。知乎CEO周源接受36氪采访时称:“没有任何事情比现在去培育和打造知识市场这个事情更有价值和吸引力。所以在早期阶段,我们可以不去强调怎么定义它的商业模式。”2016年5月,知乎发布知乎Live,这是一个线上课程产品,一个主讲人可以对大量听众介绍经验,解答他们的问题。一开始大多以9.9元一场或19.9元一场定价,现在定价提高了很多,一个主讲人张佳玮收入达到过48万元。
根据知乎2016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知乎live一共举办了557场,每场平均语音长度72分钟,人均消费52.08块钱,重复购买率达到了37%。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的一场live,定价499元,200张门票一售而空,当日收益10万元。
知识付费的新焦虑
现在,李翔的朋友圈都跟读书有关,他喜欢在朋友圈里把他读的书以及读书读到有意思的地方晒出来。他称自己做《李翔商业内参》是一件简单而纯碎的事情,只需要把内容做好,而不再需要跟广告客户纠缠,也不需要面对公司PR。
李翔在做《李翔商业内参》定位的时候,就梳理好了用户对于自己这款产品的需求,例如“开会时可以引用”,“可做谈资”,“可在实践中参考”等等,他把这些需求当做文章的标签标注在每一篇文章的后面,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明确每一段文字的作用,简洁而有效率。
李翔是这些知识付费作者的一个缩影。
他们直接跟自己的用户打交道,心无旁骛的给自己的客户掏心窝子、亮绝活,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拿出自己的钱包,而他们也直接在用户那里拿到不菲的收入。
李翔目前的付费用户数为91163人,每人支付199元,账面上李翔这款产品的收入就超过1800万。如果按照五五分成的原则,李翔不到一年的收入就接近千万。这是任何一个知识分子之前都无法想象的。
但其他问题却也接踵而来。
例如,按照只要付费,作者就必须给付费者提供一年的服务,那也就意味着只要有订阅者,作者就必须马不停蹄的写下去。
“如果作者不想写了怎么办?赚够了钱想退休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快刀青衣称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解决办法,可以给订阅者退费,或者追究作者的违约责任,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就是盗版问题,这是所有平台和作者最头疼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收入。对于这个问题,36氪媒体业务总裁冯大刚语气有一些无奈:“水印等加密方法都会用,以及足够高的法律方面的关注和投入。”
竞品之间如何保持差异性?如何让作者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的内容,保持用户的续订率?
这一系列问题可能将成为知识付费时代来临的新焦虑。
今天知识付费究竟是一个多大的市场规模和容量?或许还很难判断,甚至罗振宇也只说“能看到风口的潜质”,但至少,它让我们多了一条用碎片化时间探知未知世界的新路径。至于“风口”会不会成了“泡沫”,做了才知道,如果没人做,它一定是条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