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访

2017-04-10陈康和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老板课间小明

陈康和

大作者接招:

编者按:本期的大作者是位老师哦,她当过好多年的班主任,家访经验丰富。且看在老师眼中,家访是如何进行的。

作为班主任,总希望了解学生更多一些,可含蓄的家长们又不常拨打我那自称为热线的电话,所以我只好主动出击,登门拜访去。嘿嘿,我要深入“虎穴”,探得“虎子”。不过,一听到老师要去家访,估计孩子们的心里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甚至还可能会诚惶诚恐呢。成绩好的同学,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自信;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是抱着“课堂上没批评够,来到家里继续数落呗”的念头。哈哈,孩子们,在你们眼中,老师都是《熊出没》中可恶的“李老板”吗?

甭管孩子们怎么想,反正家访我是去定了。今天,我就决定到小明家去。当然,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我先向各科老师刺探了“军情”,掌握了这个最让我头疼的小明的所有“罪证”。去家访的路上,小明同学屁颠颠、磨蹭蹭地跟在我后面,他在跟我玩“缓兵之计”呢。可我也不着急,一步三回头地笑脸相迎。

终于到家了,开门的是小明妈妈。刚坐下,小明妈妈就开始向我大吐苦水。“我这孩子调皮,不好教呀,作业不认真做,家长的话又不听,打也打了,骂也骂过,就是不知悔改。只知道每天在家里捣鼓,拆这个拆那个的……”我忍不住地打断了这个愁容满面兼恨铁不成钢般的妈妈的话语。因为我看到小明已如坐针毡地在沙发上缩成一团。他在恐惧地望着两位大人,眼神很是无助。可能他担心着等会儿我的谈话更是“如雷炸耳”。但我的举动却让小明出乎意料了,我顺势摸了摸他的头,轻轻地拍了下他的肩膀,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走,到你卧室参观去”。因为我知道,只有先让小明摆脱这个尴尬的场面,才能与他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

当进入小明的卧室时,我仿佛来到了战场,“尸首遍地”呀。变形金刚可怜兮兮地断了头,一部旧手机惨不忍睹地被“肢解”了,很多本子上画满了稀奇古怪的图形,一双拖鞋无缘无故地多了一副轮子,书本、衣服、杂物等堆放得像八卦图似的……看到了这个场景,我顿时像发现新大陆,心里更有底了。但我还是云淡风轻地说了一个“好”字,然后就拉着小明回到了客厅。

“好脏”“好乱”“好差”?这个“好”字让小明忐忑不安,他紧张地坐在我身边盲目地搓着双手。“孩子的表现,并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我的话语不响,但小明听了顿时松弛不少,妈妈也似乎有点愕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明上课不太认真,作业应付式完成,课间容易闯出祸子等这一系列小错误,都是小朋友易出现的行为。错了不要紧,关键要反省要改错。上课不认真的原因是听不懂?受同学影响还是精神不能集中?课间闯祸是无意?贪玩还是控制力不好?”接着,我便跟小明以及小明妈妈一同分析犯错的原因,待找到问题症结后在妈妈的见证下与小明击掌约定:每天进步一点,允许周期性反复。最后我更是欣喜地告诉家长,小明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孩子,他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有很多的想法和创意。所以他喜欢捣鼓物品。拆装的过程,其实就是科学探究过程。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就具备这样的特质。当然我也提醒小明,在“发明”与“创造”时,也还是要学会物品的归类与归位,因为这也是一种需要掌握的科学精神……在我“充分调研、直面错误、分析原因、相互约定和发现亮点”的“战术围剿”下,小明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明也愉快地给我添了杯热茶。我知道,这一次的家访,应该能在一定期限內发挥作用了。

孩子们,现在发现老师去家访也没那么可怕了吧。哈哈,老师真不是《熊出没》里的“李老板”,老师们都是《喜洋洋》中的“羊村长”,有智慧,有爱心,还很有教育方法呢。一次家访,说不定就给你把准了脉,让你找到了学习与生活上的航标呢。这样的家访,你该欢迎吧。嘿嘿。

本栏责任编辑 张家瑜

猜你喜欢

李老板课间小明
小明照相
吃货
聪明的光头强
一个不得罪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绝鉴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