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2017-04-10王藏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词句文言课外

王藏妙

文言文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占着重要地位,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他们要真正走进文言文都要经历一个艰难而困苦的过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应该怎样教,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不能不深思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对此谈三点改革建议:

一、相机诱导,变“死教”为“活学”。

我认为文言文字词句落实必须打破一味死记硬背的桎梏,着眼语言运用,在阅读实践中落实字词句的教学。不是孤立地解释字词句的含义,而是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文章内容的把握、人物情感的领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是依赖教参照本宣科,而是于无疑处生疑,于重点处发问,让学生相互质疑讨论。我一般是这样做的: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理解。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第二步,质疑提问,点拨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质疑、讨论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语进行探究理解。教师在这一步只是在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准时给以适当的点拨,而后明确。第三步,方式灵活,巩固理解。这一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可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這样的练习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教师要加以评价,肯定译的好的地方,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第四步,整体感知文意,让学生将所接收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无论它有多么幼稚都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我非常尊重这一成果,尽可能多的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而不是用既定的理性结论来规范、限制学生的思考,以此来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多元性思维,培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怎可能死气沉沉、恹恹欲睡呢?

二、注重感悟,强调诵读和背诵。

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培养文言语感的最重要的途径。吕叔湘先生一直强调文言文教学“要从根本处做起”。所以文言文学习,要让学生尽情诵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诵读和背诵,只有反复诵读涵泳,读准字音、读通句读、读懂文意、读出语气、读出气势,才能领略到文章的精妙,才能感悟到作者的才思气质。

古人写文章落笔谨慎,务求每一个字都准确妥帖。“修辞立其诚”,他们在炼字选词、在句式的选择和文章的结构安排方面极其讲究。诵读这些自然简朴、精练与含蓄的语言文字,就能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一连串比喻,来摹写洞萧的声音,诵读这些精妙的文字,确实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意蕴隽永的古诗词语言还特别富于音乐美与声韵美,非常讲究声音的高下、长短、疾徐、抑扬、顿挫及其变化,朗诵时从音节和声调的变化中就能得到乐趣和快感,而且对作品的内在意蕴越理解地越深刻,就越能准确而充分地再现作品语言音节的美妙。

三、注重拓展迁移,延伸课外增强实效。

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区位的同时,给学生引见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开去,思维扩展开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也是增强教学实效的有力举措。例如学习《陈涉世家》,可以补充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的结果;学习《〈论语〉十则》,可以引导学生课余阅读《论语》;学习《三峡》时,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学习《桃花源记》,可以补充《桃花源诗》的阅读等等。 在设计教学形式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教师实施这种方法时,课前要给予明确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课堂上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然后,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一加以点拨、讲解,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这种做法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其结果是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复习了已学知识,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扩展延伸,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

猜你喜欢

词句文言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