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2017-04-10姜镇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社会变迁藏族研究

姜镇

摘要: 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任何一个民族都在发展变化,体现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随之变化。研究社会生活方式变迁是我们了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切入点。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变迁更是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藏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成员,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长期以来,西藏乡村保存了藏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乡村居民有着其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进入新的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藏族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西藏乡村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西藏乡村及其居民的发展程度。

关键词:藏族;社会变迁;研究

一、克松村的历史沿革

民主改革以前,克松居委会叫克松庄园,是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的六大庄园之一。1959年,西藏平叛后,克松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克松村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是大农奴主索康 旺清格勒所属庄园,索康 旺清格勒是旧西藏噶厦政府的噶伦之一,在山南有六个庄园,其管辖的克松庄园是旧西藏统治最黑暗、最为残酷的庄园。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前后,旺清格勒极力干扰破坏西藏和平解放事业。参与武装叛乱妄图阻挠民主改革,继续维持封建农奴制度的黑暗统治。1959年武装叛乱失败后,追随十四世达赖叛逃国外。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维护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大业,开创了西藏从此走向现代社会历史的新进程。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维护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大业,开创了西藏从此走向现代社会历史的新进程。

二、克松村居民的生计和生产方式的变迁

(一)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转变

通过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扶持政策以及居委会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今的克松村委会已经建设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从业观念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相比以前简单的务农放牧,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村中没有外出务工的居民中有一部分是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的技术人员,他们一边从事着基本的农牧业生产,同时依靠自己的一项手艺从事驾驶员、石匠、木匠、厨师、裁缝、纺织等职业。还有一些居民,虽然没有一定的技术,但是他们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头脑,在新村里开设自营的商店、小卖部,他们的收入也很可观。新村中完全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主要都是老年人,一般都是待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或是照顾儿童,割草、放羊等。

随着克松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和从业观念的转变,整个社区居民的从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产生了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随着社会分化的日益加深,除了传统的农业劳动者阶层,还出现了若干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主要有:亦工亦农阶层、社区知识分子阶层、社区管理者阶层以及个体劳动者阶层。这些新的阶层的不断出现,又进一步的促进了新村居民的从业观念的转变和新村的社会分工、职业分化不断深化。

居民住上了整洁明亮的安居房,通上水电,用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交通也变得十分方便。现在新村的农牧业生产实现了现代化、机械化和科学化,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使得新村居民从繁重的农牧业生产中得到了解放。这些变化都为为新村居民寻找新的生计方式提供了条件。

克松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地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村居民的消费习惯逐渐转变,消费结构日益趋于城镇化,新的消费需求不断产生。一些敏感的居民适时的抓住了商机,在新村里开起了自营商店,以迎合这种新的消费需求。这些商店就开在自己家里,方便其他居民前来购买。商店里的货物也都是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有:面粉、蔬菜、面条、烟酒、饮料、调料、零食和一些生活日用品。

(二)消费生活方式及收入结构变化

“消费生活方式,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为满足物质上、精神文化上的需要,进行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消费活动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需要而对产品和劳务进行的消费活动,是生活方式中最先發生变化而且变化最快的部分,直接体现了生活方式变迁的程度”。[2]

克松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的带动之下,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克松村居民的日常饮食除了一日三餐之外还有其它的食品,饮料等。村中有居民的自营商店,出售的除了居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外还有零食、饮料等。零食有各式饼干、糕点、糖果、坚果、雪糕等。饮料有各种水果口味的果汁、矿泉水、绿茶、红茶、雪碧、可乐、奶茶、啤酒和等。商店里出售的这些零食和饮料都是克松村居民,特别是孩子们喜欢的,销量也很可观。不仅是在吃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穿着上的转变更加明显。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村中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还穿着藏装,不过也是搭配着现代的毛衣、秋衣秋裤一起穿。村里的年轻妇女很少穿藏装,基本上都是穿时装,主要是毛衫、小西装、风衣、衬衫、西裤和牛仔裤。

如果要用直观的数据来作证,我们可以比较几组数据,就可以证明克松村村民的收入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1年时,也就是西藏地区和平解放后,全西藏的生产总值约为1.3亿人民币。而2012年就已经超过700亿人民币。每年的生产总值的增幅高达2位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2万元。2012年,西藏全区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就已经超过5700元。而且近十年一直保持2位数的增长幅度。2014年克松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041.6万元,人均收入13000元,人均现金收入9208元;2015年,克松村人均收入已达到15000元人民币。克松村村民目前主要形成了以农业、运输业,外出务工业为主导的三大产业,其次服务业、加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三)闲暇生活方式

“闲暇时间是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除了去满足生理需要和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后,剩余下的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闲暇生活就是人们在工作之外从事体育、娱乐、业余爱好、社会交际等活动而构成的日常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乡村闲暇的内容是对传统娱乐方式的继承,乡村闲暇中的聚会、走访。聊天等是为了满足乡村的社会需要,乡民们在闲暇中的行为都遵循了习俗的约定,具有道德化的色彩”。[4]

掷骰子作为藏族传统的娱乐休闲游戏,掷筛子游戏规则简单,容易学会,而且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游戏过程又充满乐趣,是藏族人民最为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这项游戏规则简单,一般有3人一起玩,也有2人、4人或6人一起玩,游戏需要:一对骰子、一个骰碗(木碗)、一个骰盘(圆形皮制软垫、直径约为20厘米)、3组筹码(3种不同的藏币,每种9枚)、64枚或108枚海贝、一个骰垫(约1平方米大小的垫子,材质一般是氆氇、布料或皮革。游戏过程中,人们盘腿围坐在骰垫四周,按顺时针方向每人轮流掷骰子,根据掷出的骰子的点数决定自己所持筹码的位置,最先将自己的全部筹码走完所有的海贝就是获胜方。

三、生活方式变迁的原因

首先,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克松村居民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方式也逐渐复杂多样化,村民的交往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于交往范围的扩大,婚姻圈也同样扩大,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这改变了村民的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同时,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村民去朝圣转山的机会增多,这也改变了他们的宗教生活方式。

其次,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扶持政策以及居委会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克松村的农牧业生产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新的生计方式的出现,使得居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条件也日益改善。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和收入结构的变化为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结语

克松村的变化就是西藏民主改革的一个缩影。西藏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的跨越。歷史雄辩的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克松人幸福的今天。我们相信,新时代的克松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色的发展路子,团结一心,砥力奋进、克松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王玉波.消费生活方式刍议[J].天津社会科学,1986 (6):42.

[2]宋涛等.传统裂变与现代超越—西部大开发与西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革问题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70.

[3]袁亚愚.新修乡村社会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253.

[4]王跃平.乡村闲暇与日常生活:一个白马藏族村落的民族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43.

猜你喜欢

社会变迁藏族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社会变迁语境下的近代报纸业态发展分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