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大理念”的意义
2017-04-10王金芙
王金芙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决定着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意识形态和不同社会的差异,不应该再度成为阻碍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的阻碍。中国敏锐地把握到这一世界大势,富有开创性和包容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理念,更向世界再次深入具体地诠释着中国的“和谐”政治主张。
关键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我们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着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架内。”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时代里,我们就要与时俱进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的武装自己,而中国的理论建设也要具备世界性的高度和战略眼光,做到邓小平所提到的那样,“对于中国来说,考虑问题历来不从中国自身利益一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全球战略来提出和考虑问题的。”[1]
一、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事关国家生存发展、安全稳定的核心位置,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创新,让创新切实贯穿到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中去,让创新的思潮与实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对各个国家提出的新挑战,也是事关世界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和谐的发展本就应该是以多样性和差异性作为前提的,要求的就是个体之间的共生共存,通过个体的存在发展来最大程度的保障整个体系的活跃性,然后再通过系统内彼此之间的碰撞和融合,达到整体上的向前推进,由于整体的上升趋势再反过来刺激个体的提升,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各国都需以创新为手段,不断突破,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存,存则强,强则久”正是这个意思。
二、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中国来说,要时刻全面考虑问题,始终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全面科学协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兼顾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不断增强国家发展整体协调性。个体的协调发展,是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只有个体发展呈现出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在整体全面协调时才能更加合理高效,达到平缓的过渡和平的演进。因此,我们能为世界和谐做出的贡献就是确保自身的稳定与健康,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在全球化迅速蔓延的今天,世界的整体性联系日益加强,国际局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为了防止世界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就要努力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无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的确使世界的发展速度大幅提升,但是世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和谐的发展不仅要求共同发展,更重要的是和谐发展。中国的“协调”理念,不仅为世界的和平局面贡献了智慧,更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为推进和谐发展的进程在不断努力着、思考着、践行着,这是中国对世界和谐的执着和诚意。
三、绿色——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
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再次提到新高度,特别指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深刻认识到,必须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把“绿色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绿色”是中国向世界发起的一份倡议书,希望全世界各国都不要再度踏上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的传统老路,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严格贯彻执行绿色环保的发展策略,共同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共同谱写世界生態文明的新篇章。
“世界”是我们生存下去的依靠,是任何人、国家、民族都无法脱离的实体空间,正是因为它的不可脱离性、不可复制性,我们才更要切实地捍卫它、保护它、呵护它。与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莫不如尽早遵循“绿色”的理念,做到防患于未然。放眼世界和未来,其实,“绿色”才是真正关系到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的新贡献,更是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关怀,彰显的是中国兼济天下的情怀和思考。
四、开放——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团结的旗帜、前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更是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强国之路,那么改革开放无疑是这条道路上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又快又好的发展,继续融入到全球化的大势之中,我国将继续深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并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力争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同时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开放”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函,旨在向世界发声,表明中国坚持开放、深化开放的态度,这是中国坚持要融入世界体系的决心,创建广泛利益共同体的意愿。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在这开放的世界中继续大展拳脚,就要做开放的中国,世界的开放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世界,要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生存,中国必须打开国门,寻求合作,我们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开放是合作的基础,开放是走向世界的准备,开放是缔造和谐的诚意,是中国为世界向更高层次发展所做的巨大努力。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我党所有的努力和目标,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党在全力攻坚的时刻,依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做到所有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与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存在感,进而达到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目的和要求。
共享不仅是和谐中国的根本要求,更是世界和谐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发展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共享是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再一次承诺。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世界任何一国,中国不会只求一方独大,更不主张霸权主义。中国始终希望全人类可以共享人类文明的发展硕果,获得最真实可靠的幸福感。
六、结语
在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党根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提出了五个基本发展理念。这不仅是我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的新理念,更是对和谐发展的继承与升华,向世界更具体、更全面地展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再次证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发展”不仅是过程也是结果。中国作为和谐世界的发起者和捍卫者,时刻不忘初心,致力于全世界的和谐发展,关心着世界人民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