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一篇“假论文”
2017-04-10刘瑶
刘瑶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流行语进入人们的生活,2017年伊始,“NP1可能+VP+……假NP2”结构迅速走红。本文从传播来源、构成成分、语义、语用、特点等不同方面对“NP1可能+VP+……假NP2”结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NP1可能+VP+……假NP2”结构;流行语;语言发展
随着网络的普及,源自网络的流行语在人们的交际中不时频频闪现。自2012年年末“语文啄木鸟”《咬文嚼字》杂志开始发布每年的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对每年的流行词语进行总结。2017年伊始,“NP1可能+VP+……假NP2”结构便迅速流行起来。沈阳日报发表过题为《我的合唱团可能是假的》的新闻;星辰在线也有题为《你可能确实拿到了一张假“罚单”》的新闻。“NP1可能+VP+……假NP2”结构在新闻标题中的出现标志其已经具有广泛的使用度和流行度。
一、“NP1可能+VP+……假NP2”结构的由来及流行
“NP1可能+VP+……假NP2”作为2017年出现的第一个流行语,其来源大概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起源于电子竞技游戏。在电子竞技游戏GSGO(枪战游戏)中,团队成员要协同进行游戏,当有的队员发挥不佳时,会用“我可能喝了假酒”对自己刚才的表现进行调侃。二是起源于一则新闻。2016年年底,有报道称俄罗斯的不法商贩将含有酒精成分的洗涤用品进行化学加工,制出假酒销售,造成多人中毒。该新闻在新浪微博上被曝出,随即“我可能喝了假酒”这一说法便在网上开始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模仿该说法中的 “NP1可能+VP+……假NP2”结构进行造句。该结构从出现到2月初,已获得搜狗输入法热度指数522365点,共被3985人推荐。
“我可能喝了假酒”这一说法出现时正是大学生的考期以及上班族发年终奖的时候,于是网上便出现了许多借用“NP1可能+VP+……假NP2”这一结构进行吐槽的话语。例如:大学生期末考试考得不理想时会用“我可能复习了一本假书”对自己复习不到位而进行调侃;上班族会用“我可能领到了假工资”来表明自己对工资的不满;更有网友会用“我可能过了一个假周末”来表示周末闲暇时间的易逝。在“NP1可能+VP+……假NP2”这一结构开始流行后,大量的带有该结构的表情包也开始出现。春节期间频繁的人际交往也加速了“NP1可能+VP+……假NP2”这一结构的传播。
二、“NP1可能+VP+……假NP2”结构的语言学分析
(一)“NP1可能+VP+……假NP2”的结构成分及语义分析
从“NP1可能+VP+……假NP2”的结构及构成成分来看,“NP1”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的代词,多见于“我、这、你”;“假”前面一般采用数量短语做定语的形式;“假”后面多用名词性词语,与“假”构成定中短语。
对“NP1可能+VP+……假NP2”结构进行语义分析,就不得不提到“可能”和“假”。这里的“可能”是能愿动词用法,表示怀疑、不确定等语义;这里的“假”是形容词用法,表示虚伪、不真实、伪造等语义。整个结构格式传达的是对“NP2”所表对象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句式义。而在实际语境中,“NP2”的所指对象是毋庸置疑的客观存在,只不过这种客观存在有违表达者的心理期待。所以,该结构表面上传递的是对“NP2”所表对象真实性的怀疑义,而在实际语用上,却是借助这种表层义的桥梁,来表达因为“NP2”所指对象不合心理常规而产生的一种深层主观情绪语义。
这种主观情绪语义主要有两种。首先,可以用来对自己心里预期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调侃。例如:当对父母所做的某件小事不满时可以说,“我可能有个假妈妈/假爸爸”;当看了周星驰的最新电影《西游伏妖篇》之后,有网友开玩笑说“我可能看了个假西游”;当遇到倒春寒气温过低的时候,有的网友发微博说,“我可能过了一个假的春天”。其次,还可以用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结果表示不满。如:有网友在和朋友玩游戏输了之后,调侃道“我可能玩了一个假游戏”;四六级考试出成绩之后不少网友表示,“我可能考了一次假的四级/六级”。
(二)“NP1可能+VP+……假NP2”结构的语用分析
1.“NP1可能+VP+……假NP2”的传播特性
一是传播上的同频性。在口语传播学中有“频道说”这一理论,在研究“NP1可能+VP+……假NP2”结构的传播时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一理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因为自身经历、背景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频道,在相同频道或相似频道的人交谈时会有‘一见如故的感觉;频道不同的人在交流时则很容易产生‘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①。“NP1可能+VP+……假NP2”结构的使用,反映了网络用户对这种轻松幽默的表达“频道”的趣味认同 。这种结构通俗易懂,迎合了大众交际中的“频道”,其与不同情境、职业、角色相结合拓展出的具体表达,可以使不同行业、群体在同一“频道”得到表达的满足。所以,该结构可以被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所接受,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二是对反语的巧妙运用。辞格是在语境里巧妙运用语言而构成的特有模式,用以提高表达效果。从辞格角度看,“NP1可能+VP+……假NP2”结构,主要是用了反语的修辞方式,即“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②该结构正是运用了反语这一辞格才使其所表达的内容更加幽默、诙谐,这一轻松、风趣的表达方式也正是该结构得以迅速传播的内因所在。
2.“NP1可能+VP+……假NP2”结构的语用情景
网络流行语起源于网络,也流行于网络。“NP1可能+VP+……假NP2”结构本身就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故这一结构刚兴起时大多用于微博上,或者网络聊天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结构的熱度不断增加,许多网站的新闻标题中也开始使用“NP1可能+VP+……假NP2”这一结构。新浪乐居板块在2月28日发表过以《我可能住了个假南北通透户型,南北都有窗也不行?》为题的新闻;21CN2月24日发表题为《我可能遇到了一个假春天》的新闻;四川新闻网2月28号也发表过《我可能登上了一个假百度:百度发现移动端被劫持》。越来越多的网站采用“NP1可能+VP+……假NP2”来报道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使这种实时新闻减少了新闻一贯的严肃性。
但“NP1可能+VP+……假NP2”结构如果使用不恰当也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国内最大的对外汉语服务性网站对外汉语人俱乐部曾于2017年1月20日在其运营的公众号:“汉语国际教育”上推送过一篇名为《这可能是一个假招聘:北京教学机构全职兼职对外汉语教师》的文章,由于采用了网络上流行的“NP1可能+VP+……假NP2”结构给许多想要求职的人造成了误解,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负面影响。第二天该公众号又特意发了致歉声明。由此可见,流行语使用恰当可以增添趣味性,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NP1可能+VP+……假NP2”结构适合用于轻松的、非正式的场合,如果在不恰当的场合运用这一结构很容易误解,也容易降低信息的可靠程度。
3.“NP1可能+VP+……假NP2”结构的语用特点
就“NP1可能+VP+……假NP2”结构的语用特点而言,主要有两点。
一是能产性。该结构自出现后至今被人们所喜闻乐见,使用频率极高。自“我可能喝了假酒”登上微博热搜排行榜之后,又有相似结构的“假的年终奖”、“假父母”上榜。之前我们提到过该结构可以和不同情境、不同职业相结合,也正是其使用高频性的体现。
二是灵活性。由于该结构使用的高频性,很容易出现衍生现象。能够根据表意的需要,产生相应的变体形式,显示出结构的包容性和灵活性特征。截至现在,由表示怀疑推测的“NP1可能+VP+……假NP2”句式结构衍生出了表示确切肯定意味的“NP1一定+VP+……假NP2”句式。把表示不确定的“可能”改成表示确定的“一定”,加强了语气,反映了时下流行的吐槽文化。
三、结语
由于形式的非正规性和随意性,流行语很少被规范文字编辑的书籍或报刊所记录。改革开放至今,《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入新词语3000多个,但大都是同政治或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如:医保、医改、减排、网购、团购等。由网络上兴起的流行语至今也只有“给力、雷人”等少数被收入了第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此外,美国的俚语中也收入了部分由中国网络流行语直译过去的词条,如: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呀)、gelivable(给力)等。但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信息量的增加,流行语的流行时间也在不断地缩短。大多数流行语还是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纵观2012年至今《咬文嚼字》所刊登的流行语,只有“宝宝、任性、颜值”等少数可以脱离具体语境而独立运用的流行语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红极一时的“元芳你怎么看” 随电视剧流行期的结束几乎没人再使用了。流行语产量高,但大多数只能流行一时,“NP1可能+VP+……假NP2”结构适用的语言环境种类多样,是否有持续流行和发展的可能性,还有待观察。
注释:
①姜燕.即兴口语表达[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311.
②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5.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黄伯榮,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姜燕.即兴口语表达[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4]高林凤.网络用语“撩妹”体的语义指向变化[J].北方文学,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