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西请求言语行为中礼貌表达的比较研究
2017-04-10胡晓晨
胡晓晨
摘要:“请求”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言语行为,在实施时常伴随一些起缓和作用的礼貌表达。本文从请求策略的选择以及实现礼貌请求的语言形式两方面,对汉西“请求”言语行为中的礼貌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请求言语行为;礼貌;汉西比较
根据Searle对言语行为的分类,请求属于指令类言语行为,其施为意图是让受话人按照说话人的意志去做某事。这是一种对说话人有利,但却需要受话人付出一定代价去实现的言语行为。请求话语通常包含一定程度的强求性和驱使性,因此在实施请求的过程中,说话人常需要运用一些礼貌表达来弱化话语的强求性,维护交际双方的和睦关系,帮助交际目的的实现。
汉语和西班牙语中都存在丰富的语言手段来实现请求话语的礼貌表达,本文尝试从语用策略和语言形式两方面,探讨两种语言请求言语行为中礼貌表达的异同。
一、语用策略的比较
一般认为,请求言语行为通过直接和间接这两类语用策略实施。其中间接策略又分为规约性间接策略以及非规约性间接策略,前者通过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表达语用功能,后者则通过暗示含蓄地表达请求。以下面三句请求话语为例:
(1) Préstame 100 €.
(2) ?Puedes prestarme 100 €?
(3) El cajero no funcionaba y estoy sin dinero...
(1)为祈使句,对应直接策略,以明确的话语直截了当地向听话者提出请求,常通过祈使句实现;(2)为一般疑问句,对应规约性间接策略,通过询问能力这一惯用结构表达请求;(3)则是一种暗示,对应非规约性间接策略,需要听话者根据语境推理出说话人“言外之意”。从直接策略到非规约间接策略,直接程度不断减弱,间接程度不断增强。
根据Blum-Kulka等学者对英、法、德、西、希伯来语中“请求”策略进行的调查研究(Blum-Kulka, House and Kasper 1989:134),五种语言中最常用的均为规约性间接策略。它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占全部策略的82.4%;而在西班牙语和希伯来语中则相对较低,为58%左右。而间接程度最强的非规约性策略在五种语言中均使用较少(均低于8%)。
该项调查还显示,在西班牙语中,除规约性间接策略外,直接策略也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39.6%),位列五种语言之首,与英语仅9.8%的频率形成鲜明对比。其他学者的研究(Le Pair 1996)也表明,与其他语言者相比,母语为西语者在施行“请求”时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策略。
在汉语中,研究表明(张绍杰,王晓彤 1997:65),母语为汉语者在实现请求行为时多采用间接策略(占全部策略的68%),其中規约性间接式是最常用的请求策略(65%)。除此之外,汉语中直接策略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32%)。
通过比较上述两项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汉语和西语在请求策略的选择上,特别是三种策略类型的使用频率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首先,为了增强其礼貌性,两种语言均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规约性间接策略。其次,在两种语言中,直接策略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直接策略经常伴随较多的礼貌标记语作为缓和语气的手段。
二、语言形式的比较
(一) 疑问句形式
规约性间接策略是汉语和西班牙语中最普遍使用的请求策略。语言的规约性是指语言形式和功能之间所建立的约定俗成的固定关系。通常,疑问句是表达请求惯用的语言形式。通过问句形式,说话者给予听话者选择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听话者可以答应或拒绝实施说话者提出的请求,这样,“请求”的强制性得以减弱。
在西语中,一般疑问句是表达请求的常用句式,比如“?Me dejas un bolígrafo?”。由于语言的规约性,西语为母语者听到此类疑问句时不会按字面意思将其解读为对某一信息的询问,而是能即刻推断出其中的请求含义。一般疑问句常通过询问对方的能力或意愿来实现礼貌请求。一般的形式是“Poder/Querer+请求对方做的事”,例如 “?Puedes pasarme la sal?”、“?Quiere usted poner la calefacción?”等。在这类句式中,说话者通过询问听话者的行事能力或意愿,给听话者留出了拒绝的余地,并且使这种拒绝看起来合情合理(因能力不够而拒绝)。
在汉语中,询问对方的能力、意愿等的一般疑问句也是实现礼貌请求常用的语言手段,例如“?Puedes pasarme la sal?”,在汉语中我们也常用“你能把盐递给我吗?”等类似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常用以表达礼貌请求的一般疑问句式有“可以”、“能”、“可不可以”、“能不能”等。此外,汉语中多用附加疑问句方式表达请求(张绍杰、王晓彤 1997:71),这是因为附加问句既可减缓冒犯他人的程度, 同时也给人以亲切感,如“陈述”+“好吗? ”、“ 行吗? ”、“可以吗”等,例如“帮我拍一张照,可以吗?”、“请把盐拿给我好吗?”;或者“陈述”+“你看怎么样?”、“你看好吗? ”等。
(二) 词汇手段
除了疑问句的形式之外,西语还借助词汇手段或者一些固定表达,作为礼貌标识语或缓和语,以实现礼貌请求。比如“por favor”,常与直陈式的请求连用,以减弱请求的强制性,例如“Déjame tu encendedor, por favor.”。其他常用的缓和词汇还有“perdón”、“perdona”、 “disculpa”,这类词汇常用于请求序列的称呼语部分,主要用于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从语义角度看,它们都表示向对方道歉、请求原谅的意义,这一方面向听话者预告了后续言语中可能存在的冒犯性,另一方面则是对请求所含强制性的提前修复。
西语中还有一些固定表达,作为约定俗成的礼貌标识语,在发出请求时使用,根据语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通过对听话者的赞扬、肯定减缓请求的强制性,这类缓和语常与一般疑问句结合使用,如“?TENER la bondad/amabilidad/gentileza de+inf.?”,以及使用这些赞许词汇形容词形式的“?SER tan amable/gentil/cortés de+ inf.?”。这类缓和语中还包括通过提前向听话者表示感谢来表达礼貌的“Te agradecería que+ subj.”等。
第二类是由词组“hacer el favor”引申出的多种表达方式,例如“?(Me) HACER el favor de+ inf.?”、“?PODER hacer(me) el favor de+ inf.?”;在塞万提斯学院的教学大纲中, 命令式形式的“Hazme un favor+ imperativo”也被列为礼貌请求的表达方式。
第三类则是与“importar”、“molestar”、“convenir”等词汇相关的结构,可以看作询问听话者意愿的礼貌表达, 比如 “?Te importa+ inf. ?”、“?Les importa hacerme un favor?”、“?TENER inconveniente en+ inf.?”;这类词语还常与条件句连用,构成“si no te/le importa”、“si no tiene/s ... inconveniente”、“si no te/le molesta”等表达,通过条件句,说话者提出假设,实质上给听话者留下了选择的余地,从而达到礼貌的要求。
在汉语中,词汇手段也是实现礼貌请求的重要手段。比如,“请”常与直陈式请求连用,反映出了请求者真诚的态度,减缓请求的强求性,例如“请把杯子递给我”。“请”还常与 “可以吗”、“好吗”等附加疑问词连用,表现出说话者与受话者商量而非强求的意思,例如“请帮我把笔捡起来,好吗?”。除此之外,“麻烦您”和“帮”也是汉语中常用的礼貌标识语(姚舜霞,邱天河 2003:74),例如“麻烦您帮我把行李拿下来”,其中“帮”预示着说话者自身的能力不足,和西语中“hacer el favor”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样地,这两个礼貌标识语也可以和附加疑问句连用构成礼貌级别更强的请求,例如“麻烦您帮我把行李拿下来,可以吗?”。
(三)时态的使用
除了疑问句式和词汇手段之外,西语还能通过时态的手段表达礼貌含义,这是汉语所不具备的。西班牙皇家学院指出(RAE 2009:1749, 1783),西语中过去未完成时和简单条件式都有表达礼貌的用法。这样的时态被称为“态度过去时”(何自然,冉永平 2002:311-312),和说话人的态度密切相关,带有试探性功能,在一些言语行为中,用现在时可能直接威胁对方面子,这时过去时的试探性功能能够减弱对方面子所遭受的潜在伤害;而在另一些言语行为中,用现在时已经相当得体了,这时过去时的试探性功能可以加深礼貌的层级,使话语更为客气和委婉。
对于同一个动词来说,不同时态所表达的礼貌程度是不同的(de Diego 1994:421),以表达能力和意愿的动词“poder”和“querer”为例。对于“poder”来说,它们表达的礼貌程度与时态的关系是,“现在时<过去未完成时<简单条件式<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而“querer”的情况则是,“现在时<简单条件式<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下面两句例句:
(a) ?Puedes pasarme la sal?
(b) ?Podrías pasarme la sal?
(a)已经是一种表达得体的礼貌请求了,但根据时态与礼貌程度的对应关系,(b)的请求比(a)更具礼貌性。时态手段常与上文中所提到的疑问句式或词汇手段结合使用,构成下列结构:
?Eres tan amable de+ inf.? ?Serías tan amable de+ inf.?
?Me haces el favor de + inf.? ?Me harías el favor de + inf.?
?Te importa+ inf.? ?Te importaría + inf.?
多种手段的结合使用构成了多层缓和机制,使得“请求”更礼貌。
三、结论
本文對汉语和西班牙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请求策略的选择方面,两种语言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规约性间接策略由于既能明确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又给听话人留有拒绝的余地,在两种语言中均为使用最多的策略类型;除此之外,与英语不同,汉语和西语中,直接策略也是表达请求时普遍使用的策略,在使用时常通过礼貌标记语缓和语气,实现礼貌请求。从语言形式来看,汉语和西语均使用词汇手段和疑问句的句型,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例如汉语倾向于使用附加疑问句,而西语则常借助一般疑问句。另外,西语还普遍利用时态来表达礼貌的含义,而由于两种语言内部结构的差异,在汉语中不存在与之对应的形式。
参考文献:
[1]Blum-Kulka, S., House, J. and Kasper, G.,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Requests and Apologies [C], New Jersey: Ablex, 1989.
[2]de Diego, Vidal Alba. La cortesía en las peticiones [A]. Problemas y métodos en la ense?anza del espa?ol como lengua extranjera: actas del IV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ASELE [C]. Madrid: SGEL, 1994: 413-425.
[3]le Pair, Rob. Spanish Requests Strategies: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from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J], Language Sciences, 1996(18): 651-670.
[4]RAE, Nueva gramática de la lengua espa?ola [Z], Madrid: Espasa Libros, 2009.
[5]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6]姚舜霞,邱天河.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类型对比初探[J].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3(6):73-76.
[7]张绍杰, 王晓彤.“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M]. 现代外语, 1997(3):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