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2017-04-10夏平平
夏平平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而信息课程也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了当下热点课程之一。而就高中阶段的信息课程来说,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及其信息素养的不同,因此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学生与教学目标与授课模式等进行合理分层,以此促进全体学生信息技术认知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教育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实质也就是因材施教。正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克服由于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的差异所导致的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分层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但是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贫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随之也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率还达不到百分之百,再加上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因此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兴趣及认知能力等等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之前,必须要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进行充分认知,并且按照其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与信息素养将其进行初步分层。其次再通过几次课程,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合理划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类,其中甲类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电脑,同时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与兴趣都较高,乙、丙、丁则依次递减。以学生分层为基础,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有了学生分层的基础之后,就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拟定具有较高适宜性的教学目标。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所拟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一方面避免优异的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另一方面也需要防止打击弱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以甲类学生为例,可以设置插入超链接等的问题,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认知能力,开拓其视野,同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另外,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努力的方向,同时以此来督促学生加强信息技术学习。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
教育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之后,必须要对教学大纲与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将其进行模块化处理,按照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同时还需要按照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另外,在处理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重难点时,必须要以丙类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主要参考依据,以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丁类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的将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化。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于甲、乙类学生的需求,还需要适当拔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引入问题教学的方法,设定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问题,同时确保所设定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联系,以此来满足于各层次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教育者还应该充分发挥出其引导作用,在适当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关注丙、丁类学生,给甲、乙类学生更多的自主權,以此促进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教学评价分层
在课程教学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进行充分认知,在结合学生组别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兴趣、认知水平、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等方面来认定,并且以学生的提升量为评估指标,针对学生的提高情况进行鼓励、表扬等,而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必须要通过及时交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以确保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提升水平将学生的组别进行调整,以此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育者必须要根据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反馈对自身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充分认定,及时修正自身的教学策略,以此满足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要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将其进行合理分组,以因材施教为核心,落实分层教学工作,以此在满足于各类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确保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水平都能有质的飞越,以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生力军。
参考文献:
[1]肖广德,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
[2]吴先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与对策——以余杭中学研究为例[J].学周刊,2017,(02).
[3]韩鹏松.对“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7,(03).
[4]李锋,赵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理念与内容[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